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龍山文化出現於什麼時候?主要分佈在哪些範圍?

龍山文化出現於什麼時候?主要分佈在哪些範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爲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爲漢族先民創造的遠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爲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把這些以黑陶爲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爲"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出現於什麼時候?主要分佈在哪些範圍?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龍山街道辦事處)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他在城子崖臺地的西面斷層上,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帶黑色光澤的陶片。這引起了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專家的高度重視。被人稱爲"中國考古學奠基人"的李濟先生是中國第一位人類學及考古學博士,正是他在1930年主持了城子崖遺址的第一次大規模發掘,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

1931年,樑思永在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第一次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三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明確了三者的相對年代關係。在30年代,歸屬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不僅有黃河中、下游的,還包括了杭州灣地區,當時根據地區差別,劃分爲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 三個區。又有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並認爲後岡的龍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驅。

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分佈在山東半島,而河南、陝西、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等地區

,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分佈日照、濟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中國考古專家根據幾個地區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別給予文化名稱作爲區別。一般的分法是:

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鎮命名的那種遺存,其分佈以山東地區爲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嶽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爲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龍山文化出現於什麼時候?主要分佈在哪些範圍? 第2張

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豫西地區,豫東地區也有分佈,由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屬於中原地區早期階段的龍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爲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

河南龍山文化:主要分佈在豫西、豫北和豫東一帶,上承廟底溝二期文化或相當這個時期的遺存,發展爲中原地區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爲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一般還分爲王灣三期、後岡二期和造律臺三個類型。

陝西龍山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陝西省涇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爲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龍山文化陶寺類型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爲代表,主要分佈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爲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