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漢滅朝鮮後,爲什麼沒有順便攻打三韓?

漢滅朝鮮後,爲什麼沒有順便攻打三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時,漢軍既已征服朝鮮,設漢四郡。但漢軍並沒有乘勢滅亡殘餘的三韓各國,完全將朝鮮半島納入漢帝國的版圖之中。背後的原因,值得作爲茶餘飯後的談資一聊。

一、征服衛氏朝鮮傷亡過大,無力南下

羅馬帝國不能在其頂峯的時候,吞併整個萊茵日耳曼地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黑森林之戰中,三萬羅馬軍團遇伏全滅。漢武帝征伐朝鮮也是慘勝若敗,與羅馬大帝屋大維有着相似的心酸。但究其原因卻不該怪漢軍的戰力不足,更多歸責於漢武帝的驕傲輕敵。遠征朝鮮的漢軍由左將軍和樓船將軍統率,水陸並進。樓船將軍不是漢朝常設軍職,屬於“編外”的雜號將軍。左將軍雖然是高階將軍,但不屬於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車騎大將軍一類的“大”將軍,只能算一個方面的軍事主官,通常無權指揮漢軍主力。漢武帝企圖以五萬偏師就倉促出發,規模本已不大,還分兩路進攻。使得朝鮮軍得已集中優勢兵力,先擊潰樓船將軍的山東兵,再回師成功阻擋住左將軍的漢軍主力河北兵,形成兩軍對峙的僵局。最後,是左將軍奪了樓船將軍的兵權,兩路漢軍合兵後,猛力強攻。在漢軍的威壓下,朝鮮內部分裂,國王被殺。漢軍才最終滅亡了朝鮮。整場戰爭,漢軍傷亡慘重,憤怒的漢武帝不僅沒有獎賞滅朝的漢將,反而問罪,樓船將軍下獄,而主將左將軍直接被斬首。爲了維持在朝鮮的統治,漢武帝還不得不加封朝鮮降將爲列侯。可見漢軍軍力損失頗大,無力勢如破竹,繼續南下滅韓。同時,根據《史記》記載,當年國內大旱。無論軍力、財力都無力完成統一朝鮮半島的歷史任務了。

漢滅朝鮮後,爲什麼沒有順便攻打三韓?

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國策影響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是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而不是漢武帝的上書,卻是對西漢尤其是漢武帝時期對外用兵政策的絕妙總結。漢武帝對外用兵,雖然有一定的經濟目的,但總體而言,其政治報復性更強,多是炫耀武力,展示天威,而非貪圖領土的擴張戰爭。衛氏朝鮮與漢王朝積怨已久,招降納叛,構成對漢朝東北國境的嚴重威脅。到了漢武帝時期,衛氏朝鮮國王“臣而不服”,甚至連表面上的恭順都不願意表示,深深刺傷了漢武帝天朝上國的自尊心,這才招致漢武帝徹底決心使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朝鮮南方的三韓,倒不是說一定對漢王朝恭順,只是當時尚處於“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部落聯盟狀態,沒有外交意識,既不臣服也不反對。加之屬於農耕文明,與漢朝相安無事。漢武帝眼中根本沒有把這樣一個寂寞無名的苦寒之地放在眼裏。再加上,當時漢匈戰爭並未徹底結束。漢軍主力仍需應付漠北的匈奴餘部,對三韓這樣的“不急之患”也就放在一邊。

漢滅朝鮮後,爲什麼沒有順便攻打三韓? 第2張

三、三韓民風剽悍,征服不易

未被漢軍征服的古代朝鮮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族,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這三韓都不同程度的開始向國家化發展,稱之爲國,並不爲過,事實上也確實存在某些國家。不過,不是一個韓國,而是三個韓國。當時,三韓民智未開,野性殘留。在朝鮮南部一隅之地,竟然有三國鼎立,內部連統一都難以完成,不是民風梟悍是很難辦到的。同蠻族作戰,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征服着實不易。在漢武帝沒有決心之前,地方將領也沒有力量完成。這從三國時期割據遼東朝鮮的公孫氏也沒能吞併三韓,可知艱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