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有很多關於藏寶的傳說,不少人不以爲然。然而,近期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已被證實爲真,一些打撈沉銀的犯罪分子被捕,這再一次引發人們對於歷史上這些藏寶傳說的關注。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在廣東,關於張保仔巨量寶藏的傳說,流傳甚廣,有板有眼,讓人感覺絕非空穴來風。但是,張保仔究竟藏寶何處,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第2張

張保仔其人其事

張保仔大名張保,出生於清朝乾隆年間的1786年,廣府人暱稱其“張保仔”。其出生地,有說是新安,有說是新會。

當年,漁家少年張保仔的父親因爲拒絕清兵水師的勒索,漁船被毀。他被海盜鄭一拐帶。憑着聰明伶俐,張保仔盡得真傳,練得一身好武功。一個海盜頭子的跟班當成大老闆其實並不容易,鄭一死後,其妻鄭一嫂繼承夫業,成爲女海盜頭子。

漸漸地,鄭一嫂和張保仔來了一場姐弟戀,索性將小情人推出當大佬,張保仔就這樣成了珠江三角洲一帶威風凜凜的海盜船長,極盛時期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十萬之衆。

1809年,清廷借美國、葡萄牙艦隊外援,引進外國軍火,配合兩廣總督張百齡的部隊,對張保仔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內外交困之際,張百齡派能言善辯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保仔果然告別了海上梁山,嘉慶十五年(1810年)四月,張保仔向清政府投降。

張保仔被招安之後,清政府授其三品武官,派駐澎湖剿海盜。昔日的手下紛紛遠走南洋,而他此後的人生也十分糾結。他本想效仿梁山好漢,但事實上,他成爲朝廷的鷹犬,帶領清兵血洗海盜,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升官晉爵,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最終於1822年“怏怏而死”。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第3張

 藏寶傳說

張保仔當海盜期間,曾扼守瓊州海峽,專門襲擊清廷官船和外國侵略者的商船,截獲了大量金銀珠寶。

據說, 張保仔當年繳獲了大量金銀珠寶,用也用不完,他將這些財寶分爲3份,天一份、地一份、人一份。天一份,用於資助當地貧民;地一份,挖地爲牢隱藏起來以應急需;人一份,頒獎有功將士。

據說,張保仔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意想不到的法子進行藏寶。有一天,他突發奇想,祕密請來一工匠,讓其用金子鑄造一尊菩薩像,還在菩薩像的外面塗上一層石蠟,與另外兩尊石頭菩薩像一起塗上石蠟,放置在離上川島不遠的烏豬島的一間小廟內,供人燒香拜佛。

小廟不大很是清淨,但島上漁民來燒香的不少,幾乎都是衝着廟裏的3尊石神仙來的,只見廟前寫着:“石神仙,本來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漁民前往上香,遇到有風時,紙寶就會燒在3尊石神仙身上。

誰料,有一天一位漁民的紙寶燒得猛了些,竟讓石像現了真身。只見3尊石像中竟有1尊是封了石蠟的金菩薩。原來,經火一燒石蠟頓即熔化現出金菩薩身形。漁民上香,卻見閃着金光的菩薩,驚得一時目瞪口呆,欣喜若狂。

張保仔藏寶的傳說非常多,地點主要集中在兩個地區,一是台山上川島,一是香港。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第4張

 上川島的藏寶傳說

上川島,位於廣東臺山縣(古稱新寧縣)西南部,它東鄰香港、澳門及珠海,是一座環山靠海的美麗小島。島嶼面積爲157平方公里,擁有12處總長達30多公里的海濱沙灘。

打開中國地圖,我們可以清楚地判斷出,上川島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事實也是如此。自宋朝以來,上川島就已經成爲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正因爲如此,這朵南海碧波中的嬌豔芙蓉,還有了其它一些美麗的名字:16世紀,葡萄牙人稱其爲“貿易之島”,法國人稱之爲“希望之地”,而現在,人們因其水清沙白、四季如春的海灣而賦予了它“東方夏威夷”的美譽。這樣重要的海上貿易地位,也決定了張保仔在此處的故事不會少。

據傳當年張保仔埋藏財寶的地點很多,光上川島及其附近島嶼的藏寶窟就有十幾處,如鹽竈、七盤山、馬山、弓灣、石船咀、香爐洲和烏豬島等。

這樣一批鉅額寶藏被張保仔埋藏在上川島,藏寶地點就成了一個人們多年探尋的謎團。最可靠的說法是藏寶地點被張保仔記在一個手抄本上。如今,手抄本真跡杳無蹤跡,留下許多演繹的子本和變了樣的口訣,張保仔的鉅額財寶仍“深藏閨中”不爲人知。

提起上川島的藏寶地,就不得不提島上一塊形似橄欖、表面光滑如鏡叫做“欖仔”的石頭,還有在山對面,有一塊灰白色上有一道天然裂痕、像極了嫦娥清秀的蠶眉叫做“娥眉”的石頭。因爲島上不管男女老少提起張保仔的藏寶地兒,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祕訣簿中:“欖仔對娥眉,十萬九千四,月掛竹竿尾,兩影相交地”這一首口訣。

口訣的意思是說,欖仔石和娥眉石之間埋藏有109400兩金銀財寶,發掘這些財寶的方法是,晚上豎起兩條竹竿,月亮升到竿頂時,從兩竿影子相交之處挖下去就可以找到這些財寶。但是杆立於何處,杆有多高,這些都無從知曉。

民間又流傳稱,有叫孟樂的人在烏豬島牧牛,一天他在一石排上睡覺,醒後,發覺屁股有粘物,一看原來是石面有蠟,受熱溶化,現出一石凼,石凼下有藏書一本,由於不識字,天天撕下用作捲菸紙。一天他的友人上島發現了那本書,當時只剩下兩頁,上寫着:“烏豬洲仔有石船,船頭嚮往穿石心,船尾嚮往三尖石下一石香爐,石香爐底下有井字,從井字量起三十六週線,黃金三百兩,白銀三皮箱”。後來有人聞訊帶上電子探寶儀去探查,果見一塊刻成香蕉型的石船,並於三尖石下找到了用黑石浮雕的石香爐及爐底的‘井’字,但三十週線是什麼,怎麼計算,卻無人知曉,尋寶者只好就此罷休。

由於藏寶窟數量很多,民間也就流傳着各種神祕的祕訣簿,幾乎所有島民都珍藏着一本,亦真亦假,無法考證。這也是至今很少挖掘出張保仔所藏寶藏的原因之一。

  香港的藏寶傳說

傳說香港的興旺也離不開這位海盜船長,當年他以香港爲根據地,開荒生產,標榜自己爲“鄭成功第二”。張保仔常與海外華僑往來,帶旺了香港,漸漸有數十萬居民來此定居。香港現在還有不少地名與張保仔有關,“東營盤”、“西營盤”,據說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現太平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臺,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臺,馬灣天后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最爲人所知是長洲張保仔洞。

張保仔的寶藏究竟藏在哪裏?上川島上真的藏有藏寶嗎? 第5張

張保仔洞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那裏有一個狹窄黑暗的洞穴,據說是張保仔藏寶之地。小小山洞隧道總長不超過50米,體型胖的下去不好轉身。不過有人認爲張保仔洞極之狹窄,無法埋藏寶物,所以張保仔洞其實只是躲避清兵追捕或放火藥的地方。

張寶仔的財富多得數不勝數,所以他的藏寶地點更是狡兔三窟,四下撒網。據說在香港的太平山也就是扯旗山,在略微神祕的山間,有張寶仔最大的藏寶地。其留下的打油詩也是好幾個版本,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一個鬥智故事。

民國年間,一個新會人來到茶灣,悄悄地向一個老翁打聽扯旗山石船的地點。新會人的舉止很神祕欲言又止,老翁生疑便故意問起緣由,新會人無奈說出真相。原來在新會暗傳着張保仔的一首藏寶祕訣詩——“船頭向着烏豬山,船尾向着廣海灣,用柴燒用醋蘸,萬兩黃金在其間。”老翁聽後竊喜,遂給新會人指了一個錯誤的地點,隨後自己立刻召集人手趕往扯旗山挖寶。他們用柴火把石船燒紅後,用醋一蘸,石船頓時四分五裂。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終不見金銀的影子,他們只好掃興而歸。

新會人疑惑老翁給指的路,加上找寶事大,就半信半疑地一直尾隨老翁身後。他見老翁找到藏寶處欣喜非常,就暗中觀察。他相信藏寶詩所打的啞謎,沒有像老翁那樣輕易放棄,而是等老翁一夥人走後繼續挖掘,終於在船尾幾米處的錨狀石下挖出了萬兩黃金。原來萬兩黃金藏在“錨間”,而非“其間”。

儘管張寶仔的藏寶地很多,但時至今日,絕大部分寶藏仍“深藏閨中”,相傳公灣的“倒吊人頭”、背子逕的“鬼仔上桅”、浪灣的“七星伴月”、七盤山的“石手指”、烏豬洲的“半邊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銀頂”……這些地方都有張保仔的藏寶,因爲人們不知道藏寶圖,這些寶藏尚未被髮掘。

但據葉靈鳳於《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一書中指出,張保仔旗下的海盜勢力全盛時期共300艘戰艦,7萬多名部衆。以張保仔的地位及聲勢,官兵對之猶有所懼,張保仔不可能亦不須藏身於陸上山洞,亦不可能將金銀財寶埋藏於陸上,他認爲香港故老相傳,有關張保仔藏寶之說多爲傳說,而非真實。

傳說的真實成分到底有多少?上川島與香港究竟有沒有海盜寶藏?如果有,這些寶藏會藏在何處?太多的謎底等待後人去破解,太多的傳說等待後人去考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