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考古學家這一發現改變了看似恆久不變的事實

古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考古學家這一發現改變了看似恆久不變的事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通過研究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墓地,人們發現了兩個看似恆久不變的事實:一些人之所以高壽,很可能是因爲優質基因和生物學因素;女性壽命往往超過男性。

古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考古學家這一發現改變了看似恆久不變的事實

通過研究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墓地,人們發現了兩個看似恆久不變的事實:一些人之所以高壽,很可能是因爲優質基因和生物學因素;女性壽命往往超過男性。

有關人類壽命的歷史記錄呈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宗教與神話傳說中有很多極端說法:《希伯來聖經》中的瑪土撒拉據稱活到了969歲;早期基督徒稱,聖瑟法斯活了375歲;而根據英國的一塊墓碑,一個名爲威廉·愛德華茲(William Edwards)的男子去世時爲168歲。

另一方面,人們一直以來都認爲,在現代醫學和其他技術到來之前,古人幾乎從不企及高齡。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s)曾寫道:人的生命是孤獨、困苦、醜惡、殘酷而短暫的。

而真理就在兩個極端的中間某處——至少對公元475至625年間去世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來說是如此。發表於《人類考古學》期刊的一項研究對這些人的墓地展開調查,並發現,在那個時代,有一些人活過了75歲,而且,女性壽命總體超過男性。

“當然,由於現代醫學的出現,以及各方面的社會發展,高壽的人類比例越來越高了。”該論文合著者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學院的馬克·奧克森漢姆(Marc Oxenham)說。

“不過很顯然,”他又說,“幾千年前,人類就能活到八九十歲,只不過在一個社羣內,這樣的人比例不高。”

他和另一位合著者克莉絲汀·凱夫(Christine Cave)研究了英國三座墓地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墓葬。這三座墓地分別爲:埃塞克斯郡的大切斯特福德墓地、肯特郡的米爾山墓地和漢普郡的沃西公園墓地。

對於成年人的去世年齡,大多估算手法都是通過觀察身體某些部位的老化情況,因爲它們隨年齡增長而老化的節奏多少可以推測。不過,這種手法只適用於大概50歲以前,過了50歲,牙齒和骨骼的退化就變數重重了。

“也就是說,若一個人在50歲之後去世,我們就無法根據其骨骼,準確估算出死亡的年齡。因此在一個考古羣落中,年齡在60、70、80、90歲的老人格外沒有存在感。爲了將這些老人凸顯出來,我們想出了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新方法十分簡便。”奧克森漢姆說。

對此,他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將一個墓地中收集到的遺骨按年齡大小排序。具體順序可依據任何有效的年齡指示標誌。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用牙齒磨損情況代爲表徵年齡,給這批盎格魯-薩克遜人進行了排序。

上述步驟完成後,他們拿出另一個人口統計參數已知的羣落,作爲此次考古樣本的數據模型。他們稱,通過將排序樣本與模型匹配,他們得以確定英國這三個墓地中埋葬者的具體年齡。

研究認定,這些墓地中,7名女性和2名男性死時超過75歲。10名女性和6名男性死於65-74歲之間。不過,大部分人死時都在30-44歲之間。

凱夫曾研究過盎格魯-薩克遜兒童的墓葬,但由於樣本稀少,沒過多久,材料就用完了。

“於是,我轉向了年齡頻譜的另一端:老年。在考古學研究中,這個領域的理論相當欠缺。”她說,“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通過骨骼來判斷年齡的難度很大,但這與當代社會對老年人的態度也不無關係。老年人常常被邊緣化,獨居一隅,他們退出了主流社會,甚至被去性別化,被當作小孩看待,或被居高臨下地對待。”

這種負面態度甚至出現在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墓葬中,但主要是在女性墓葬中。

研究發現,女性死時越年輕,就越可能享受厚葬。隨葬品通常有珠寶,包括各式胸針和珠子,連同其他與打扮有關的器物。這說明,女性的美貌——一種常與年輕相伴的特質——在當時很受看重。

古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考古學家這一發現改變了看似恆久不變的事實 第2張

英國柯克利瑟姆博物館的“撒克遜公主”牀葬(複製品)

奧克森漢姆解釋說,在確定過去的“常規”下葬方式時,爲避免偏差,他和凱夫探究了一下這些墓葬的共性。

他說,“假設有這樣一個墓地,常規情況下,兒童的隨葬品是玩具,年長女性的隨葬品是一枚胸針,年輕男性的隨葬品是一柄匕首。一旦確立了何爲‘常規’,我們就可以搜尋非常情況,比如某兒童的隨葬品是一柄劍,或者某老年男性的隨葬品是一枚頂針。”

在常規情況下,社會地位較高的男性常和武器一同下葬,比如矛和盾,偶爾也有劍。不論他們死於三四十歲,還是更大的年齡,這些器物都會在墓葬中出現。

而“非常”情況更多地出現在女性墓葬中。例如,大切斯特福德103號墓坑中,就有一具中年女性遺骨,其下葬時面朝下,貼近牆壁,身旁有一塊黑色的污漬,財物被丟在一邊的角落。

按照現有理論,這種俯臥葬常見於被視爲“女巫”的死者。在父系社會中,將女性視爲“女巫”,這種做法通常被用來削弱女性在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權力。

另兩個俯臥葬是沃西公園墓地的43和78號墓坑,其中沒有隨葬器物。43號墓地中是一具25-30歲女性的遺骨,似呈捆縛狀。據論文所述,她被“隨意置於過短的墓坑之中。”

78號墓坑內是一個年齡可能在13-15歲女孩的遺骨,從股骨受傷的情況看,她可能是性侵的受害者。其下葬時,手腳均遭捆縛。

“被捆縛的可能性、俯臥的體位、沒有隨葬品,這要麼是社羣對她們死後實施的某種懲罰,要麼相反,是社羣出於極度恐懼,不得不採用俯臥葬和捆縛的手法,防止其死後還魂,報復社羣。”奧克森漢姆說。

他繼續說,“第三種可能是,她們也許是社羣認可的謀殺、行刑乃至獻祭的受害者。但沒有進一步的確鑿證據——比如創傷,或是某些泥炭鞣屍中保存完好的絞索——這種解讀很難站得住腳。不過,這種可能性也無法被輕易排除。”

那麼,既然如此鄙棄這些人,爲何還要費力埋葬呢?研究人員解釋稱,迫於衛生、道德、社會和宗教方面的原因,古代的人們不得不這樣做。在迷信盛行的時代,收成不佳、瘟疫、戰爭,各種可怖之事都可能跟哪個人沒有下葬扯上關係。

米爾山墓地94和95號墓坑裏葬的都是老年女性,兩者死時都在65歲以上。

“她們有可能是這塊墓地中下葬的最後兩個人,也可能是這個社羣裏最後兩個異端。”凱夫說。

雖然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並不如男性那樣受看重,但她們仍然比男性長壽,這也是如今全球各地都存在的一種現象。這進一步證明,基因和生物學因素對人類壽命影響重大。

“然而在各個歷史時期,在不同社羣中,各種社會或文化因素,比如菸酒攝入,會共同作用,延長或是縮短人類的平均壽命,其中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奧克森漢姆說。

雖然男性的壽命往往更短,但女性的患病率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上升,所以,她們的生育年齡並不比男性長。

“這也意味着,女性更容易患上殘疾、受病痛折磨、難以照顧,或是抱怨連天。”凱夫說,“這也許會增加她們受到非常規下葬的可能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