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崑崙山是和田玉的發源地,在我國古籍中被稱爲"羣玉之山",《千字文》中有"金生麗水,玉石崑崙"之說。"萬山之祖"的崑崙山因爲盛產和田玉而馳名古今中外。崑崙山的和田玉成礦帶,斷斷續續有一千多公里長,零星分佈着和田玉的原生礦牀及礦點,而在其中有比較著名的四個玉石礦點。這些玉礦自古有名,曾經多爲官方開採玉石的官礦。其中產出的山料籽料質地優良。今天藏玉就來說說和田玉的四大名礦。

塔特勒克蘇玉礦

有人說,山脈與山脈之間的交錯有多複雜,其中隱藏的玉石礦資源就有多豐富。被譽爲“萬山之父”的崑崙山交錯複雜地延綿了1500公里,發現的玉石礦已達30多處,其中最大的一處玉礦就是塔特勒克蘇玉礦。

在且末縣境內的玉礦中,塔特勒克蘇玉礦的歷史最爲久遠。早在五六千年前,古人們就曾在這裏進行過大規模的開採。到了近代,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古玉礦淡出了歷史。

1972年,北京一位玉雕藝人拿着一塊先輩留下的玉石山料,苦苦尋求它的產地。只聽師傅說在新疆。他來到新疆的和田,經當地行業人士辨認,斷定此玉產地是在且末。據說,且末過去所產玉料的一個最大特徵是,無論白玉或是青白玉都以糖色包裹而成,當地人叫“糖疙瘩”,到了內地中原後,均被玉器行業內部俗稱“卡牆黃”。隨着解放前且末玉礦的停採,“卡牆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正巧同一年,北京玉器廠的一位玉雕匠人王胡發鄭重地給自治區人民政府致函,其內容是:新疆的且末縣有玉礦,出產和田玉,俗稱“卡牆黃”。1972年的這封來信,從此改寫了且末縣玉礦開採的歷史。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一支由30多人組成的探礦先遣隊來到了崑崙山深處探查玉礦,重新開啓了玉礦的開採。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古老的礦坑

自1972年以後至今,僅據且末縣玉礦統計,採玉量達到3000多噸。現在,阿爾金山的和田玉礦山料產量佔據全疆和田玉礦山產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稱爲新疆山料最主要的產出基地。而塔特勒克蘇玉礦就是其中最爲古老的一個玉礦之一。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2張


塔特勒克蘇是維語甜水的意思,塔特勒克就是甜,蘇就是水。然而現在這裏的水並不甜。到了枯水期上有流出的泉水又澀又鹹。且末縣塔特勒克蘇玉礦是典型的白雲石大理岩與中酸性侵入岩接觸後蝕變成的玉石礦牀。而玉石的主礦脈,就好比一株“西瓜藤”,兩側的一些支脈如 “西瓜藤”,旁逸斜出,順“藤”摸“瓜”,說不定在哪裏就可以找出一個“瓜”來,這個“瓜”就是一窩碩大豐富的玉石。這種規律使玉礦產量幾十年都比較穩定。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3張


塔特勒克蘇礦一共有七個礦區,其中最主要的是三號礦。它分佈在礦區的中間帶,30年來產於至少100多噸。還採到過100公斤的大塊玉料。其次是二號礦和五號礦,分佈在懸崖峭壁上,很難開採。五號礦曾經產出一塊重420公斤的優質白玉,由揚州玉器廠雕琢出一件白玉“五塔”,被國家珍藏。二號礦總計產出玉料也近百噸。

塔特勒克蘇玉特點:

一、以青白玉爲主,其次是青玉,少量白玉。玉的質地細膩油潤。

二、產出了不少大料,如陳列在且末木孜塔格賓館大廳重達1502千克的大玉就來自這個礦。另有一塊300千克的玉料,是從1502千克大料上分離出來的,後由上海玉雕廠收購。1998年後,塔特勒克蘇玉礦先後出了一塊400公斤的大料和一塊2847公斤的青白玉大料。後者獲得上海吉尼斯世界紀錄之最。

三、以糖玉著稱。無論白玉、青白玉,或者青玉都經過氧化形成了糖色,包裹在玉石外面,各個礦點的糖色卻也不盡相同,有的糖色重,有的糖色淺。用作俏雕非常好看。

從近三百年的和田玉山料開採史可以看到,清代主要是密爾岱山玉礦,上世紀初到80年代以前,主要是阿勒瑪斯玉礦,80年代以後主要是且末玉礦,這如同接力賽一樣把接力棒自西向東傳遞。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4張


今天,且末山料以其細膩的質地和油潤的光澤以及較爲低廉的價格受到普通玉友的喜愛。試想如果今天沒有且末山料的存在,和田玉山料製品市場又將是怎樣的一番乾澀和無奈場景。

黑山阿格居改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5張


和田黑山阿格居改冰舌上方產白玉

說到阿格居改,估計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但是如果說黑山料這三個字,相信很多對於籽料有研究的玉友對此非常熟悉。黑山阿格居改是唯一一個以出產籽料和擁有白玉原生礦而聞名的地方。下面就來揭開它的神祕面紗。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6張


阿格居改在和田境內,其實應該叫做阿格居改冰川。通常產玉的地方是阿格居改山谷。阿格居改屬於黑山,故所產料叫做黑山料。阿格居改冰川的流水匯入到南汗尼拉克河,而這條河就是流入和田市的白玉河的一條支流的源頭。白玉河裏的白玉,可以說相當一部分來自於這個地方。阿格居改冰川海拔在5000米左右,去往它的道路崎嶇,只能靠驢子沿河而上。在立壁千仞的地方,採玉人只能在崑崙山之字形的驢道上徘徊前進,這一去往往是7-9個小時。

阿格居改冰川以產出羊脂白玉籽料著稱,這裏是採玉人拾玉撿玉的地方。千萬年的冰川作用把海拔更高的原生礦牀的玉料侵蝕剝離運送,最後在冰川腳下寶貝們聚在一起等待人們的發現。

白玉河白玉主要來源於汗尼拉克河源頭的白玉原生礦,礦牀應該是海拔5000米左右被冰川覆蓋的山體。另外,在阿格居改白玉原生礦以東、東南、南部均有較大儲量的青白玉、青玉原生礦存在。在目前白玉河河牀面臨玉資源枯竭的情況下,阿格居改一帶的冰磧型玉礦將是寶貴的後備資源。

密爾岱玉山

密爾岱山遠眺

密爾岱山,史稱玉山,在今天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棋盤河源頭。在我國曆史上,稱此山爲密爾岱山、闢樂山、米爾臺塔班等。

當地有個傳說:密爾岱山本是一座無名山,古時候有一個姓米的官員,百姓稱其爲“米大人”,他曾經帶着300名百姓,歷盡千幸萬苦在這裏採玉三年。他教人們怎樣看礦脈走向,怎樣開採,怎樣相玉,因此德高望重。有一次他騎着駱駝過河,正遇洪水下泄,不幸遇難!人們哭啊“米大人!米大人......!”。從此,這個玉山就叫“米達依山”了,這裏居住的人就叫“米達依”,後來,進過長期的語音轉譯逐漸變成“密爾岱山”。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7張


密爾岱玉礦和田玉礦脈

密爾岱山作爲一座玉山,本身就是玉石文化裏的一個傳奇。首先,歷代研究玉石文化的學者在玉石文化研究中都把密爾岱山稱作歷史最爲悠久、最大的玉礦。據清代洪吉亮考證,《山海經》所指的鐘山,疑所指爲密爾岱山、于闐南山皆是。按此說,密爾岱山應該是最早的玉山了。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8張


密爾岱玉礦古老的採礦坑

密爾岱山在近現代史的名氣還要拜清朝皇帝乾隆所賜。乾隆皇帝視玉如命,他知道密爾岱山產玉量大且質量優良,因此決定大規模開採。爲此他首先將玉礦定爲官採,不準私人開採。此外,他加大了採玉的規模,規模最大時年達3000人。三是玉山封禁設卡倫看守。四是派官員組織和監督開採。乾隆皇帝利用密爾岱山玉製作了很多重器,對於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此外,玉山子的玉材也多來自於密爾岱山,如:大禹治水、壽山、福海、大玉甕、秋山行旅、會昌九老等大件作品!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9張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最爲傳奇的是:據說在清朝光緒年間,密爾岱玉礦出了一塊重達20噸青白玉,它長約三米,寬兩米,厚有一米多(可能是歷史上密爾岱山產出的最大一塊玉料)。慈禧太后得知後,非常高興,準備爲自己製作一具精美的鳳榻,人們都稱其爲“慈禧玉石”。爲了向京城運送這塊大玉,運工們煞費苦心。首先,河水結冰時,把玉放在冰面上,用幾十匹馬拉着走,待拉出山口後,又利用冬季的寒冷,在路面上潑水使之結冰,大家和幾十匹馬一起一點一點的往前拉。這塊大玉走到庫車(900多公里)竟用了三年時間,途中累死的運工達三百多人!1908年慈禧太后駕崩,歷經磨難的運工們得到消息後,積壓在心頭的憤怒終於爆發了,他們狂怒地砸呀,把這塊大玉砸碎了很多。小塊都被人取走了,只有兩塊搬不動的留在了庫車城。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0張


如今仍有人在密爾岱玉礦尋找玉料

密爾岱礦所產玉石之所以馳名天下,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塊度大。由於該礦是露天開採,可以從礦脈外部剝離玉料,因此能獲得很大體積的玉料。二是產量高。三是玉質好、品種多。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其玉的聲音清脆悠長,可以製作玉磬。如今在密爾岱山還可看見許多廢棄的礦坑,每年夏季很多人到老礦上紮營,從清代遺留下來的礦渣中尋找玉料,運氣好的仍可找到塊度較大的玉料。到目前爲止,密爾岱山區域有多少玉礦,儲量多少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阿拉瑪斯玉礦

于田縣以南的崑崙山深處有個叫“阿拉瑪斯”的地方,它是一個深藏寶藏的神祕河谷。“阿拉瑪斯”系維吾爾語,意爲“盛產鑽石”的地方,其實比鑽石更豐富也更著名的是和田玉。下面我們再瞭解一下具有傳奇色彩的古玉礦——阿拉瑪斯玉礦。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1張

與阿拉瑪斯玉礦開發有密切關係的柳什村

阿拉瑪斯和田玉礦位於新疆于田縣城南約80公里的崑崙山上。礦牀處於克里雅河支流阿拉瑪斯溪谷的源頭,海拔高4500米,地勢險峻,氣候寒冷。離礦牀最近的村子叫"柳什村",又名"流水村",這一地名的出現是因人文環境的變化。"柳什"原名,實際是漢語"玉石"在當地居民語音中的音轉,說明早期開採阿拉瑪斯玉礦的爲漢人,後來又根據當地維吾爾語語音轉寫爲漢語"柳什,或"流水"。目前,柳什也是于田玉石礦轉運站所在地,除阿拉瑪斯之外,于田縣域的其他四個玉礦也均由此前往,是採玉人的必經之地和最後補給地。從柳什村到阿拉瑪斯玉石礦是一條崎嶇的山路,牲畜馱運也要走兩天,交通十分不便。美玉藏深山,險峻的進山之路不知使多少文人墨客望而卻步,所以很少見到有關於它的詩詞歌賦。

阿拉瑪斯玉礦的開採史至少有3000年之久。柳什村旁有距今約3000年的古墓地,墓葬中出土了‘件玉飾,說明此地玉石很早就已開發。“柳什”是當地維吾爾人發漢語“玉石”一詞之轉音,可見這個村予的形成與歷史上該地區玉礦的開發有密切的關係。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2張


阿拉瑪斯玉礦遺棄的玉料

不過阿拉瑪斯玉礦開採的起始年代文獻中沒有明確的記載,現在僅知該礦從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間持續開採,道光以後停採,之後玉礦位置漸漸湮失。1904年,當地獵人託達奎追尋受傷黃羊時,在倒斃於深山絕壁的死羊旁邊意外揀到兩塊羊脂玉,並賣得好價錢。由此,阿拉瑪斯玉礦又被重新發現和開採。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3張


海拔4560米的11號礦的一個礦洞口

在這裏要說一下,流水村以南的崑崙山有包括阿拉瑪斯玉礦在內的幾個玉礦是和田玉白玉山料的主要產地。新疆白玉山料的主要產地也基本爲于闐山料爲主。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4張


95于田料即產自於這一地區的海尼拉克礦。1995年,于田縣一個維吾爾採玉人,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在崑崙山深處的海尼拉克發現了一個白玉礦脈,當年花了幾萬元承包了這個礦,沒想到竟然一鼓作氣開採出了18噸潔白細膩的玉石,品質堪與羊脂玉媲美。這個採玉人很有經濟頭腦,他只是一點點地拋售,價格從當年的800元一公斤,飆升到現在的3萬元一公斤,幾乎一夜之間成了于田縣赫赫有名的大富翁。

民國時期的“戚家坑”

拉瑪斯玉礦中最爲著名的是戚家礦。最早的時候是清代的戚家兩兄弟開採。民國時被國名黨的一名官太太所佔,又叫做太太礦。戚家礦據說爲向下開鑿,現在積水已深,水下是否還可以開採出潔白的玉石已不爲人所知。戚家礦玉料在清代被皇室所重用,據說故宮3000多件玉器珍藏中相當一部分的玉料來自於此礦。

阿拉瑪斯玉礦洞中的青白玉礦脈

阿拉瑪斯礦牀主要產淡青色的青白玉和微透明乳白色的白玉。青玉產量不到阿拉瑪斯玉礦產量的5%,是難得的優質玉材。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5張


阿拉瑪斯玉礦每年只有5個月能夠開採,即5月-10月。其他時間均爲大雪封山,人車所不能至。阿拉瑪斯玉礦條件艱苦,採玉人必須徒手上山下山。能用到的交通工具最多的是驢子。相當一部分路途都只能靠人徒手攀爬。開採出來的玉石也是人力一步步從山上背下來。異常艱辛!當我們在享用於田山料的美妙時不應該忘記那些彷彿在半天之上艱辛勞作的玉工!

探祕和田玉四大玉礦的分佈和奇異之處 第16張


上帝在創造世界時始終沒有忘記一條法則:凡珍貴之物,得之必難。如今那些老礦經過數百年的開採,已經幾近採空,而新發現的玉礦多在五千米的雪線之上,山高路險,空氣稀薄,環境惡劣,更不易開採。這讓我們玩玉之人必須去思考,巍峨的崑崙山還有多少珍寶可以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