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天安門”原名叫什麼 天安門設計者又是誰

“天安門”原名叫什麼 天安門設計者又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纔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着巨大的毛澤東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那麼有人就疑惑了, 天安門這個名稱是不是由最初一直沿用到至今的呢?面對這麼宏偉的建築, 天安門的最初設計者又是誰呢?

北京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

據考證,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是江蘇吳縣人蒯祥,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從金陵北遷時,徵召全國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繼續大興土木。蒯祥作爲明成祖的隨從人員,先期北上,參加皇宮建築設計。由於蒯祥的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爲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爲宮廷正門的承天門(即今之天安門)。

“天安門”原名叫什麼 天安門設計者又是誰

(圖)清末天安門舊照

這項工程在蒯祥運籌下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樓形狀與今日大致相仿,但規模較小,這就是最早的天安門;建成之後,受到文武百官稱讚,永樂皇帝龍顏大悅,稱他爲“蒯魯班”。

“天安門”原名叫什麼 天安門設計者又是誰 第2張

(圖)工筆畫天安門

那爲何"承天門"又會改名叫天安門的呢?

明天順元年,承天門遭雷擊起火被焚燬;時隔8年,即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才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爲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門的形制;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京城,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世祖福臨下令在原址廢墟上大規模改建,重修爲一座城樓,並更名爲“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