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大清從何時開始“罩不住”朝鮮?

大清從何時開始“罩不住”朝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時期,作爲藩屬國,朝鮮繼續定期向中國進貢;那麼作爲宗主國,清政府當然就負有幫助朝鮮維護主權的責任。清代時期的朝鮮仍是中國頭等的藩屬國、朝貢國。 然而,這種關係延續到清朝晚期,卻難以維繫。不是因爲朝鮮“不交保護費”,而是因爲宗主國氣喘吁吁,“收了保護費”也保不住藩屬國了。

自日本明治維新起、中日爭端爆發二十年前,作爲“東洋前哨”的朝鮮就聞到硝煙味道,一部分明白人感到“勢頭不對”。當大清駐朝公使袁世凱向朝鮮王室信誓旦旦保衛朝鮮之際,朝鮮朝野已有人看出端倪,在此之前,中國本土香港、澳門分別淪爲英國、葡萄牙屬地,一個政治落後、無法自保的國家,有什麼資格再做他國的宗主國?可憐的老大帝國連自己都保不全了,哪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藩屬國?

於是,朝鮮政府內部,“親清派”已非鐵板一塊的主流派,親清派之外,新起了一股“親日派”。朝鮮軍政界遂有了“親清派”與“親日派”之爭。

當時朝鮮“親日派”亦稱“開化黨”,其成分大多爲新軍少壯軍官。明治維新後,日本“義務”替朝鮮訓練新軍,所謂新軍其實就是日本在朝鮮培植的親日武裝力量。這股力量與原來的“親清”的王室家族勢不兩立,他們的政治訴求是擺脫老大帝國束縛,趕走大清駐朝公使,效仿日本明治維新。

與古代白村江戰役開端相仿,近代中日爭端亦起於“朝鮮內亂”。

1884年,朝鮮“開化黨”起事,發動“甲申政變”。政變取得了初步勝利,“開化黨”佔領了王宮,保守老臣諸多被殺,國王被禁閉於宮,“開化黨”一度大權在握。他們宣佈“外結日本,內行改革,聯日排清,脫離中國,朝鮮獨立,實行君主立憲”。

客觀評價,“甲申政變”實質,既是親日派與親清派之爭,也是改革派與保守派之爭。可謂朝鮮歷史第一場憲政革命,帶有推動朝鮮歷史發展積極意義。領導政變的“開化黨”應屬朝鮮進步政治力量。

然而,“開化黨”雖屬進步力量,但因爲孤軍奮戰,在駐日清軍及忠於國王軍隊聯合反撲下,政變成功僅三天即遭破滅。“開化黨”首領逃往日本求援。

鑑於本國維新大功尚未告成,軍隊羽翼還未豐滿,日本對這次朝鮮變局採取了“有限介入”方式,最後與清政府約定“中日共享朝鮮”,簽訂了《天津專條》,爲十年後中日決戰朝鮮埋下伏筆。

十年後,朝鮮發生爆發東學軍起義。維護朝鮮王宮保守勢力的清朝駐日公使並未把起義軍及虎視眈眈的日本放在眼裏,還想如上次那般出師助朝,維持“父國”的尊嚴。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駐朝清軍與日軍一交手,方知“此日本已非彼日本”。 不僅“罩不住”“小兄弟”了,而且自己的“姥姥家”也難保。

大清從何時開始“罩不住”朝鮮?

東學黨起義

日本駐日公使大鳥圭介後來在敘述這段歷史時,多爲自豪,“清料我必不能出兵,不知我國曆來整軍經武,待之久矣”。日本備戰演練已久,就等着這個時刻的到來了。朝鮮戰爭初始,大鳥聽從外相陸奧光宗的指令,採取韜晦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袁世凱在韜晦的對手面前,失去了對局面發展的基本判斷力。派兵一千五百入朝,並依據《天津條約》照會日本外務省。可是沒想到的是,當清兵入朝後,日本派兵九千挺進朝鮮,朝鮮局勢陡變。

戰爭一爆發,袁世凱的對手大鳥圭介爆發出蛇一樣的靈敏與攻擊力,親自帶兵、兵臨朝鮮王宮,而一度高高在上的袁公使,其反應速度與果決力相形見絀。大鳥圭介一舉拿下了朝鮮王宮,迅速掌控了“朝鮮內政”。袁培植的親清政府勢力頃刻瓦解。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和《日本外交文書》都記下了清國公使袁世凱在朝鮮的最後表現。日軍控制朝鮮政局後,深感孤立無援的袁世凱,膽怯怕死,極想逃走了事。6月29日,連發三電,請求回國,他說:“華人在此甚辱,凱在此甚難見人,應下旗回,擬留唐(紹儀)守看管探事。” 李鴻章勉袁:“要堅貞,勿怯退。”但袁不顧一切,決心掙脫險境,又上一電,極力渲染個人窘境。到7月15日,袁託辭患病,竟躺倒不幹,將政務交給唐紹儀,並向李鴻章哀求道:“凱等在漢,日圍月餘,視華仇甚,賴有二三員勉可辦公,今均逃。凱病如此,惟有死,然死何益於國事,痛絕。至能否邀恩拯救,或準赴義平待輪,乞速示。”

袁世凱搖尾乞憐,以病爲請,以死相挾,打動了李鴻章。17日,袁奉令回國,易裝悄然離開漢城,搭平遠艦返回天津,從此結束了在朝鮮的生涯。袁世凱個人獲得了“拯救”;但中國和朝鮮的危機局勢,毫無改變。

從朝鮮回國後,袁世凱一反常態,由一意主戰轉變謹慎觀望,最終成爲“議和團”主要骨幹,他向李鴻章彙報了朝鮮的情況,並撰寫了一篇意見書,極力附和李的主張,大肆宣揚失敗主義。他說日軍已佔優勢,中國根本不能取勝,只有退守鴨綠江邊,把朝鮮丟給日本佔領。

1894年6月15日,清朝駐朝官署降下了大清國的龍旗。朝鮮國王在王宮日軍的簇擁下發表聲明:“自茲脫離中國,獨立自主”。就此,朝鮮“親日派”佔據了政壇上風,“親清派”土崩瓦解。日本正式取代中國,成爲朝鮮“宗主國”。

如果把國家肢體化,那麼顯然,東北是中國的右肢,而朝鮮則是中國延展的右臂。脫胎換骨的“新日本”一出場,就佔據朝鮮,劍指中國東北,這等於一下子打掉了“舊中國”右臂。兩千年中朝牢不可破的“宗主——藩屬”關係,也就此被日本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