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出將入相的吳起爲何不得善終?

出將入相的吳起爲何不得善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吳起作爲軍事家與孫武齊名,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作爲政治改革家,他與商鞅齊名。總之,吳起出可爲將,入可爲相,的確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少見的一個全能型的人才。但是出將入相的吳起卻不得善終,什麼原因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出將入相的吳起不得善終的原因。

一、殘忍刻薄,德行有虧。

吳起年輕的時候,家裏比較富足,饒有資財,在外邊求官沒有結果,把家產也蕩盡了。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然後從衛國的東門逃跑了。他和母親決別時,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不做卿相,絕不再回衛國。’於是就拜曾子爲師。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還是沒有回去奔喪。當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時,魯君想任用吳起爲將軍,而吳起娶的妻子卻是齊國人,因而魯君懷疑他。吳起爲了成名立業,便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妻子,用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當然,帶兵打仗時的吳起卻判若兩人,他能做到廉潔不貪,待人公平,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但這絕不是他的真心,而是他收攬士心的一種策略和手段罷了。這一點並不能拯救他的生命。司馬遷說過,吳起向魏武侯講憑藉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政卻因爲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嘆啊!

二、功高震主,備受猜忌。

吳起在魯國爲將,結果大敗齊軍。很快就有人看他不順眼,千方百計地詆譭他,說他爲了當上大將,不惜殺害自己的結髮妻子;說他母親死了,他也不回去奔喪,就連曾子都瞧不起他並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這是個十足十的薄情寡義的傢伙。甚至還把它上升到國際關係的高度,說魯國和衛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於拋棄了衛國。魯君於是懷疑吳起,疏遠了吳起。在魏國,吳起同樣建立了一番不朽的功業。悲劇也在重演,公叔出任國相,並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公叔便耍了個小小的手段,離間了魏武侯和吳起之間的關係,令其互不信任。吳起怕招來災禍,只得離開魏國,隨即投奔楚國。在楚國,由於楚悼王的鼎力支持,吳起如魚得水,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在收穫巨大成功的同時,悲劇再次上演,而這一次,備受楚國貴族猜忌的吳起終究未能倖免,他被萬箭穿心而死。

出將入相的吳起爲何不得善終?

三、剛勁自喜,技遜一籌。

儘管吳起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能,能征善戰、運兵如神;也有着傑出的政治才幹,經邦濟國、無懼無畏,但他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剛勁自喜,就是自視很高,死要面子。這個弱點甚至被公叔的僕人所利用,成爲驅逐吳起的利器。爲趕跑吳起,公叔問計於他的僕人,僕人說:“您可找機會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而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大的秦國接壤,我私下擔心吳起沒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武侯就會說:‘那可怎麼辦呢?’您就趁機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用這個辦法能推斷他的心志。’您找個機會請吳起一道回家,故意讓公主發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見公主這樣蔑視您,那就一定不會娶公主了。”當時,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地蔑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作爲一代兵家,居然無法識破僕人的詭計,這不僅是性格弱點所致,也是技遜一籌的體現。

四、間人骨肉,失去靠山。

吳起作爲一個楚國的外諸侯國人,卻躋身於楚國上層貴族之間,僅僅依靠楚悼王的信任,打擊大貴族特權和利益,所遇到的阻力之大,反對之烈,是不言而喻的。吳起變法,旨在富國強兵。這就決定其變法的內容是消滅世卿世祿制,任用賢能。在變法中,吳起“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 ,還廢除無用、無能的官職,剝奪王室貴族的威權,嚴重地打擊了楚國大貴族既得的政治經濟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楚之貴族皆欲害吳起,只是礙於楚悼王的威嚴和情面,才讓吳起得以苟延殘喘。他們時刻在等待着,等待着時機的到來。新法推行了一年,楚悼王死去。早已失去耐心的楚國貴戚大臣趁機作亂,即使在楚悼王的靈堂上,他們也不能放過吳起。失去靠山的吳起猶如一隻過街老鼠,又如一隻落水狗,倉惶地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仍幻想着死了的楚悼王還能給予他庇護。然而那些憤怒的早已失去理智的貴族們已經不會給他壽終正寢的機會了,當即給了他一個萬箭穿心的悲情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