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時期皇帝明明有16個,明帝陵爲何卻只有13個?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明朝時期皇帝明明有16個,明帝陵爲何卻只有13個?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華夏民族們極爲高度重視身後事,這促使陵墓文化藝術非常風靡。古時候,即便是平民百姓必須取出省吃儉用來下葬親人,何況王室貴族與國家的主宰者----皇上。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明朝時期皇帝明明有16個,明帝陵爲何卻只有13個?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帝陵的規模大多十分龐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葉歸根,皇帝則希望死後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與先祖以及妃嬪們葬在一起,這就使得中國古代除朝代更迭以外,帝陵大多集中在一個位置。不過明朝卻是一個例外,有明以來,共計十六位皇帝,但卻只有“明十三陵”,那麼,其餘的三位皇帝呢?

其實,在朱棣以前的兩位皇帝都沒有葬在明十三陵。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定都南京,所以陵墓亦修建在南京。朱元璋去世以後,葬在南京鐘山,被稱爲明孝陵。如果太子朱標沒有早死,燕王大概是不會有反心的,只可惜朱標早死,年幼的建文帝即位。建文帝終究還是太過年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終在全面佔優的情況下被朱棣打敗。

朱棣攻入都城以後,宮殿裏燃起大火,朱棣在肅清所有阻攔勢力以後,立刻命人熄滅大火。在大火當中,朱棣只找到幾具燒焦的屍體,無法辨認。沒有人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有人說他已在宮中自焚,也有人說他出家爲僧,總之此事成爲一樁懸案,至今未解。而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又不承認他是皇帝,他自然沒有帝陵。

三位當中的兩位已經揭曉,許多人不免想到最後一位是明朝的悲情皇帝,崇禎帝,不過最後一位沒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還真不是朱由檢。崇禎自縊以後,李自成一方面出於拉攏的目的,一方面欽佩崇禎,於是將他葬在思陵當中。

思陵本是崇禎寵妃陵墓,朱由檢葬在裏面以後,它自然升格爲帝陵。不過明朝後期財政已經極度困難,再加上崇禎是一位簡樸的皇帝,所以思陵的規模不要說跟帝陵相比,即使是與以前的貴妃墓相比,也顯得十分寒酸。

在思陵旁邊,還有一座陪葬墓,裏面葬着的是崇禎的貼身太監王承恩。在崇禎最艱難的時刻,身邊陪着的,只有這位忠心的太監。李自成對王承恩很是感慨,於是將他葬在思陵附近,而清朝建立以後,也多次爲王承恩立碑,以嘉許他的忠心。

清朝滅亡以後,許多清朝帝陵遭到劫難,而思陵亦沒有逃過此劫,屢遭毀壞。當地的土匪兩次打開地下墓室,將裏面本就不多的陪葬品全部盜走。隨後國軍要在這裏修建炮樓,於是將地面建築大量拆毀,只留下一部分地基。直到建國以後,思陵纔得到重視與保護。

而說回沒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他其實是第七帝朱祁鈺。朱祁鈺在其兄英宗被俘,宮中無主的情況下,被擁立爲帝。然而朱祁鎮不僅沒有被瓦刺殺害,反而被放了出來,他策劃政變,最終回到都城復辟,重新坐回帝位。英宗害死朱祁鈺以後,不承認他是皇帝,將他修建的帝陵搗毀,隨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下。

其實帝陵是一個朝代的見證,尤其是明朝。明孝陵見證着明朝的建立,而朱允炆的下落不明則是明朝的轉折點,崇禎爲兄長修建的帝陵殘破不堪象徵着明朝的衰敗,而崇禎帝最後連自己的帝陵都修建不起,被葬在妃子墓中,則意味着這個曾經輝煌的王朝走到盡頭。不知被葬在明十三陵的諸位皇帝們,他們在面對着明孝陵的朱元璋時,該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