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神祕消失的三國四大名將,輝煌過後均不知所終?

神祕消失的三國四大名將,輝煌過後均不知所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歷過輝煌,“江湖”上留下過大名,但輝煌過去,轉眼又不知所終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將成名萬古枯,能成爲一代名將而留名史冊的無不身經百戰,經歷過九死一生。但也有這樣一些名將:

當然,不是說他們遁入山林或人間蒸發,而是史書對他們的事再也隻字未提,令喜歡他們、關注他們的人扼腕興嘆。這樣的名將,在三國時期就有好幾位。

神祕消失的三國四大名將,輝煌過後均不知所終?

第一位:麴義

“麴”這個姓很少見,有的書乾脆把它寫成“鞠義”,其實有很大不同。“麴”姓可能與邊地少數民族有關,史書上也說麴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說明麴義是一員猛將。

他大概是個直腸子,在優柔寡斷、心思很重且懦弱無能的韓馥手下做事心情不大痛快。

麴義原是韓馥手下的頭號將領。麴義與韓馥最終走向決裂,具體經過不太清楚,總之二人兵戎相見,結果韓馥很丟人,沒有打過自己的手下。

把身邊的策反專家派了過去,遊說韓馥主動讓位,韓馥膽小,結果就讓了。

袁紹抓住機會迅速與麴義聯絡,麴義投降了袁紹。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麴義之叛就是袁紹策反的。麴義歸降令袁紹士氣大振,韓馥卻陷入驚惶失措中。袁紹又不失時機加了一把火,暗中聯絡北方的公孫瓚,邀他和自己一塊夾擊韓馥,事成之後平分冀州。韓馥連手下人都打不過,更打不過勇猛異常的幽州鐵騎,結果大敗。袁紹看了看,覺得火候到了,

“曲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紹召殺之,而並其衆。”

所以,麴義是袁紹奪取冀州的頭號功臣,按照他的名氣和地位,自然也應該是袁紹陣營裏的頭號將領,但袁紹手下所謂的“河北四庭柱”裏竟然沒有麴義的名字,《三國志》也沒有麴義結局的記載,原因成謎。只有《後漢書》裏有一條記載:如果這裏的“曲義”就是麴義,倒是一條線索,不過這條沒有前後文的記載實在太簡略了,讓人不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第二位:馬岱

很多人誤以爲馬岱是馬超的親弟弟,其實不是,馬岱是馬超的從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親又年幼於己的同輩男性爲從弟,簡單地說,就是沒有出“五服”的本家兄弟。

馬超在潼關大戰中敗給了曹操,之後到涼州發展,馬岱一直跟隨。

馬超後來在涼州無法立足,不得已投漢中的張魯,那時馬超的身邊已經沒有多少親信了,馬岱是其中之一。再後來,馬岱隨馬超赴益州投劉備,他們二人爲成都的“和平解放”做出過貢獻。

讓馬岱名聲頓起的,是他率部誅殺了魏延。

沒過多少年,馬超就病逝於成都,臨終前給劉備留下遺書,別的事都沒有提,只請求劉備照顧馬岱。諸葛亮北伐,馬岱都參加了,但軍職不詳,應該不屬於一線將領。

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鬧翻,雙方各率一支人馬回漢中。楊儀先命王平前去戰魏延,王平到南口,斥責魏延的手下說:“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怎敢如此?”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魏延手下都知道魏延理虧,於是不戰而散。堂堂徵西大將軍,最後只得單人獨騎跟幾個兒子一起逃往南鄭,楊儀再派馬岱前往追拿,馬岱把魏延父子斬首。馬岱將魏延的首級交給楊儀,楊儀站起來一腳踏上,罵道:“狗奴才,看你還能做惡不?”

馬岱此後受到重用,因功升爲平北將軍,進入了蜀漢高級將領行列。

由於“站隊”正確,馬超的族弟,又誅殺過魏延,名氣應該越來越顯纔對,但升爲平北將軍後馬岱的名字再也沒有出現在史書裏,原因不明。

第三位:嚴顏

嚴顏原是劉璋的手下,任巴郡太守,他的名氣主要來自於張飛“義釋嚴顏”,這不是小說的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事。

時任巴郡太守的嚴顏組織抵抗,雙方展開了激戰。

劉備進入益州一年多後,諸葛亮率張飛、趙雲前往益州,其中張飛獨立率一支人馬在前面開路,首戰巴東郡,將其故克,之後繼續向前推進,來到巴郡,將郡治江州包圍。

張飛被嚴顏凜然之氣所感動,下令把他釋放,尊之爲賓客。

江州即今重慶市,是益州東部重鎮,劉璋的巴郡太守是嚴顏,他一向反對引劉備入益州。經過一番激戰,張飛攻破了江州,並將嚴顏生擒。嚴顏被帶到了張飛跟前,張飛抓住了嚴顏,斥責道:“我大軍已至,你怎敢不投降而拒戰?”嚴顏毫不畏不懼,回答道:“是你們不講理,侵佔我們的土地,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聽了很生氣,大怒,讓命左右把將嚴顏拉下去砍頭。嚴顏臉色不變,對張飛道:“砍頭就砍頭,發什麼火?”

據史書記載,嚴顏被釋放後的身份是“賓客”,並不是太守,

這是一段歷史佳話,如果嚴顏被抓後主動求降、如果張飛把嚴顏真的殺了,這段佳話也都沒有了,嚴顏被俘後表現出的節氣、張飛釋放嚴顏表現出的仁義共同成就了這段佳話。有人認爲張飛繼續讓嚴顏當巴郡太守,直到嚴顏最終病逝於此,這個說法沒有依據,推測起來可能性也不大。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巴西郡這個重地被攻克後,劉備、諸葛亮肯定會安排更可靠的人去管理。

宋時蘇軾曾過嚴顏墓,寫下一首詩:

嚴顏的事後來也沒有記載了,最有可能的是他在江州或其它地方得到了善終。至今巴蜀地區共有3座嚴顏的墓,一座在重慶市忠縣,一座在四川省巴中市,一座四川省蓬安縣。一人三墓,說明後人把他視爲忠義形象給予推崇,不過也存在一些爭論,“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爲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爲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爲。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吁嗟斷頭將,千古爲病悸。”

嚴顏是一位戰敗後沒有殺身成仁的將領,這與傳統節義觀似乎並不一致,

從上面這首名爲《嚴顏碑》的詩來看,蘇軾對劉備入蜀的正義性有所質疑,對嚴顏也不乏微辭。他在後世能受到推崇,這一點很不容易。

第四名:高覽

高覽原是袁紹的部將,史書對他記載很少,但他的名氣卻很大,主要是因爲他名列所謂“河北四庭柱”之中。關於“河北四庭柱”,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當代蘇州評話大師張國良《平話三國》中提出的,史書裏沒有這個概念。

擔心袁紹追究,乾脆來了個“戰場起義”,成爲官渡之戰中壓垮袁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覽在史書裏出現,基本上只有一次,就是官渡之戰進入到關鍵階段,曹操突襲烏巢,袁紹爲解圍,不顧反對,命張郃、高覽強攻曹軍大營,二人奮戰未果,

儘管“河北四庭柱”只是民間說法,但袁紹能讓高覽與張郃一起執行重要任務,說明高覽在當時的軍職不會太低。張郃投降曹操後,立即被拜爲偏將軍,封都亭侯,高覽擔任何職則不詳,即使比偏將軍低,至少也應該是中郎將或校尉什麼的,也屬於高級將領了,但作爲“起義將領”的高覽,卻從此沒有了任何訊息。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平話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