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護城河的發展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護城河是中國古代城池防禦的第一道防線,是城池防守體系的重要一環。普通人口中和眼中的護城河,是圍繞着城牆、人工開鑿的防護水道;實際上的護城河,其實是城池外部所有人工、半人工和天然形成的,有着軍事防護作用的水體。人工開鑿的護城河在中國歷史中十分常見,不過有些護城河有點特點——沒有水,而沒有水的護城河則被稱爲“城隍”。《說文解字》中解釋城隍: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這類名爲城隍的護城河多分佈在乾旱缺水的西北地區,又稱其爲“旱壕”。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護城河是最淺顯易懂的稱呼,古時候的人們會冠有多種不同的名稱:“淢”、“洫”、“壑”“禁溝”、“黃池”、“湯池”、“牆塹”、“城濠”、“城河”等等,這裏就不全部列舉出來。護城河是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秦漢至兩宋時期運用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稱謂差異也是在漫長的歷史時光中磨合出來的,其規制經歷了塊狀到條狀、狹隘到寬闊,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護城河其實是歷史中最完備的護城河。

古代之水,分有軍事防禦用水和軍事進攻用水,護城河自然是屬於前者,後者多是水災、江河的水。世人多認爲古人愚昧無知,可是許多東西在中國古人手中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許多現代人做不到的事,他們都做得非常巧妙,令後人歎爲觀止,護城河亦是其中一件。

護城河的開創與奠基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極爲重要的一個時期,涉及後世方方面面的東西誕生於此時,同樣它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的重要篇章。近代學者指出,河南省內在西周及其之前城址不足30座,可到春秋戰國時期,已有130餘座。可以這麼多,春秋戰國是大興城池的重要時期,城池大興,護城河自然也少不了。春秋前期,諸侯之間以野外車戰爲主,兵對兵將對將,擺開陣型一同進攻,兵車的數量是判斷一個國家強弱的主要標準,“百乘之國”“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等由此而來。所以對城池的防禦未進行過多重視,即使是城牆和護城河,這些基本的軍事防禦工事的建設也沒有過多的關注。所以這一時期的城池修築較爲簡單,除居住外,沒什麼多餘的功能。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2張

隨着諸侯爭霸戰爭的頻發和激化,各種不同形式的戰爭出現,城池也被搬上戰場,成爲交戰雙方的爭奪重點,戰爭中心也從野外硬碰硬,轉向城池攻防。《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由此可見,易守難攻已是當時城池所追求的一大關鍵。承接春秋爭霸的戰火紛飛的戰國時代,戰爭變得更加殘酷、激烈和持久。爲了保護國家不被敵人輕易輕掠,各國紛紛在境內郡縣廣建城池,以此基礎構築防線。

孟子回答滕文公關於如何在齊楚兩大國之間生存的問題回答道:“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爲也。”“鑿池築城”不止是小國立足亂世不被滅亡的根本,還是大國也需要依仗的重要根據,齊相管仲言:“若夫城郭之厚薄,溝壑之淺深,門閭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幾之。”這裏的溝壑即護城河。兵法大家魏繚說城池無法攻破,主要原因就在“城高池深”。足見當時護城河已與城牆一同成爲一座城池軍事防禦是否完備強大的根據之一。當時對護城河的關注重點在深度,而不在其他。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3張

墨家代表人物墨翟提出了一套完整守城理論,其中就包含有護城河,重要性還不低。“壕池深以廣”。墨子著作中提及:護城河中間深度需1.5丈(春秋一丈換算成231cm),即便是護城河所需的地下水較淺不充足,也需要3尺深,寬度則在8尺(一丈十尺),長度是看城池的實際需要進行挖掘;護城河最好距城門5步遠,距外堞(即羊馬牆)7尺;並且城內城外都最好開挖城塹。當時的城防預警機制,便是以敵人攻擊護城河外端防禦工事爲開始:攻至護城河外圍防禦,擊鼓3聲,舉1旗;敵人填護城河時,擊鼓4聲,舉2旗;渡過護城河,擊鼓5聲,舉3旗。

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成熟

護城河的需求是跟着戰爭走的,春秋時期《墨子》一書對護城河的理論屬於草創,未成一完整體系,秦漢沒有太多的改變。雖說墨子之後護城河等城池防禦工程技術向前發展着,可受限於兵器和戰法等限制,所以秦朝、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整體發展較爲緩慢,並未有突破性的創新。自然而然。理論也不會有記述且特別之處。而從隋唐開始,護城河建造和攻防的理論被進行逐步完善。唐初著名軍事家李靖,編撰一書名《衛公兵法》,其中有一還未亡軼的篇目《攻守戰具》,詳細介紹有關護城河的各方面。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4張

例如:城濠,面闊二丈,深一丈,底闊一丈,以面闊加底積數大半之,得數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鑿壕一尺,得數一十五丈。每一人功,日出土三丈,計功五人;一步五尺,計功二十五人;十步,計功二百五十人;百步,計功二千五百人;一里,計功七萬五千人。以此爲率,則百里可知。完全可以據此推算出當時大城市的護城河,需要多少人多少天修好。

成書於唐肅宗乾元二年的《太白陰經》,也記有類似的內容,唐代宗時期的《通典》、宋真宗的《虎鈐經》等,內容大致,不過介紹了不同時代的護城河要求和修築時間等。編撰於宋仁宗慶曆三年《武經總要》稍有不同,不再是那樣千篇一律的介紹。建造護城河的新變化,在唐代就進一步提高了其地位,在一篇中居第一條,這一時期以砲(拋)車爲代表的遠程攻城武器廣泛用。到宋代,具體點就是雍熙北伐失利後,國防戰略不再是積極進攻,而是消極防禦,對城池的建設從未有絲毫鬆懈。不過北宋主要敵人契丹遼朝和西夏党項擅長野戰,不擅攻城。所以積極鞏固城池防禦,好比鐵拳砸在棉花上。因此對護城河並未像唐朝時那般重視。所以護城河的發展在北宋前中期處於停滯階段。

兩宋崇文抑武,可中國歷史第一部官修兵書《武經總要》卻誕生於此時,頗爲有趣。書中對護城河的建造規則進行了大轉變,依據現實需要改良,更加強調在實際戰爭護城河的實際作用,護城河的建制也來到距城牆30步左右處(多安置城池防禦工事)。北宋神宗年間出現元豐城隍法式,被大力推廣至北宋西北邊境:“諸司以元豐法邊城高二丈,廣加四之一,殺其半爲上之廣,壕三重。又有甕城、羊馬城、釣橋之屬。”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5張

渡壕、填壕和護壕的戰具

戰具即作戰所用的器具,下文主要拿唐宋時期地簡述渡壕、填壕和護壕的戰具,此時的護城河攻防建設工具是最具中國代表性的。壕即護城河,即壕溝。

填壕戰具:“轒轀車”,下虛,上蓋如斧刃(其車梯盤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車),載以四車輪,其蓋以獨繩爲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墳隍推之,直抵城下攻;鵝車,即攻城用的戰車,於洞子內使人分作左右兩行,一行轉土入濠填城下,一行轉空器洞子。別使壯士聚土轉入,不可使人往來搬運,出入不便。有距堙可望卻,採木植,用布袋盛土堆積上城,廣積柴薪,城邊高闊爲妙。其洞子上多設泥漿桶、麻搭,防備猛火油箭、火砲。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6張

護壕戰具:拋石,大小隨事; 礨木,長五尺,徑一尺,小至六七寸;鐵菱,狀如鐵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馬;陷馬坑,長五尺,闊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槍、竹籤,其坑似亞字相連,狀如鉤鏁,以草及細塵覆其上。軍城、營壘、要路皆設之;羊馬城, 城外四面壕內,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牆。機橋,用一樑仍爲轉軸,兩端橫施栝,置溝壕上,賊至即去栝,人馬踐之則翻; 鹿角木,擇堅木如鹿角形者斷之,長數尺,埋入地,深尺餘,以閡馬足; 一用牀子弩,放火箭,及火砲,燒濠柴草。

渡壕戰具:濠橋,長短以濠爲準,下施兩巨輪,首貫兩小輪,推進入濠,輪陷則橋平可渡,若濠闊則用折迭橋,其制以兩濠橋相接,中施轉軸,用法亦如之。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7張

從這三種戰具的多寡種類可以看出,城池攻防戰中防禦的一方佔據着很大的優勢,不渡過護城河,根本攻不進敵方城池。足以見得護城河的至關重要,在古代城池攻防戰中有着多麼重要的地位。

明清的定型和大成

明清時期火器發展迅猛,戰爭中加入了大量的火器,清人曾言:“守城之器,佛狼機、神銃發熕、鳥嘴銃 、牀子弩、旋風炮最利,弓弩次之,極至用刀斧是最下矣,然亦不可不備也。”明代城池攻防戰,火器已普遍參與其中,清代尤是如此。攻城器械的日新月異,對護城河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代《武備志》:城河闊必三丈五尺,愈闊愈好,深必一丈五尺,或二丈,愈深愈好,有水爲第一,無水者次之,水深泥陷者更妙,水淺泥硬者次之,臨警水中加以刺柴、竹籤、鐵鋒皆妙。

這一時期護城河的寬度得到大幅度增加,一般都是十丈之遠,這主要是考慮到尋常火銃的有效射程;對護城河的堵塞情況也有所重視,要求深度爲三丈,“池深一丈,城高十丈;池深及泉,城高觸天。”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護城河河水的水量也得到了重視,有條件的必須灌水;之後還設有暗穽(穽泛指深坑),防止有百姓或敵軍偷渡。這時候的填壕戰具與前面的唐宋無異,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和發現;對護城河的防護作用,則是做到了最大的拓展:賊若填壕,則火藥鞭箭以射,焚其蒭藳木板等。

護城河的發展歷史!護城河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8張

此時護城河的攻防理論已經達到定型和大成,達到封建時代的頂峯,各個方面比較之前都有着極大的提高。

結語

主要作爲防護作用的護城河,不止可以防止敵人,還可以防止動物入侵。城池攻防戰中,有護城河的話對守城方有着天然且巨大的優勢,攻城方若想消磨這些優勢,只能用人命前仆後繼的填,想方設法填滿護城河,這樣才能觸摸到城牆進行攻城。可以說,護城河就是城池的第一道防線,護城河一旦有失,意味着距城池失陷不遠。試看古代大戰,護城河常大放異彩,尤其是宋朝,例如宋金宋元襄樊之戰、宋金開封、襄樊之戰、宋金六合、宋元靜江之戰、宋夏蘭州、平夏城之戰等,若沒有護城河的存在,兩宋早被遊牧民族覆滅多少次了。當然,護城河的修築也是存在有莫大的困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