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古代,寫錯一個字的下場是什麼?

在古代,寫錯一個字的下場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一字之失的後果可以多嚴重?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歷史上以文字殺人較早的一例,一般都認爲應數楊惲之獄。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家世貴盛,漢宣帝時曾做過不小的官,後因事爲人舉發,免爲庶人。但他不肯閉門思過,裝出可憐的樣子,反而大置產業,交結賓客,“以財自娛”。這就引來了友人西河太守孫會宗的勸誡。楊惲在答書中說明了自己的態度,進行了辯解。文章寫得實在很好,後被收入《文選》中。書中說到家居生活,有下面一段話: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爲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爲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

他雖然口中說這種生活態度是“不可”的,但又事先聲明,“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不料竟因此而惹來了皇帝的不快,被裝上了大逆不道的罪名腰斬了。這實在是一樁大冤案,如果沒有特別的眼光,是不可能發現書中的“大逆”氣味的。張晏爲漢書作注,對此曾有所分析:

“山高在陽,人君之象也;蕪穢不治,朝廷荒亂也。一頃百畝,以喻百官也;言豆者真直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見放棄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諂諛也。”

張晏的話不知有無定罪案卷的根據,更可能是他自己的發明。這種鍛鍊方法,簡直與猜謎測字沒有分別,這就爲後來的詩獄開了一個先例,一下子使我們想起宋代蘇軾的烏臺詩案來。時間雖然經過了一千年,手法卻還是那一套,別無任何改進提高。如舒所上札子攻擊蘇軾時就說:

在古代,寫錯一個字的下場是什麼?

“蓋陛下發錢以本業平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課試羣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求’;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其他觸物即事,應口所言,無不以譏謗爲主。”

在嚴酷誅求之下,蘇軾不得不交代所作詩文篇目及往來投贈友人的名單,並說,“其餘委是忘記。軾有此罪愆,甘伏朝典。”這是九百年前的認罪書樣本,讀來十分面善,正如不久前曾風行一時的一種文體,用“罪該萬死”作結的一種“交代八股”。那結果必然如蘇軾“贈孫莘老”詩所說:

“嗟予與子久離羣,耳冷心灰百不聞。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便浮君。”

蘇軾後來交代創作意圖說:“是時約孫覺並坐客,如有言及時事者,罰一大盞。雖不指言時事是非,軾意言時事多不便,更不可說也,說亦不盡也。”

鴉雀無聲的局面就是這樣形成的。文字獄的效果也在這裏表現出來了。

上面所舉的兩例,加上嵇康的因“非湯武而薄周孔”被殺一案都是帶有政治性的文字獄,和後來一些因笑罵了皇帝本人而被迫害的不同。暴君總是懷疑人們說他的怪話、壞話,如傳說中明太祖朱元璋忌諱人家說和尚說光頭,曾因此而殺人。又因監察御史張尚禮作“宮怨”詩,有“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之句,認爲“能摹寫宮閫心事”,命下蠶室死。

在古代,寫錯一個字的下場是什麼? 第2張

明初的高啓據說也是因爲一首“宮女圖”詩而被腰斬的。這些都屬於“誹謗”罪,與政治思想並無關係,雖然在定罪時往往要拉扯一些“大不敬”“大逆不道”的詞句裝點門面,但人們都明白,這些人死得是冤枉的。這情形一直到清初的文字獄還是如此。爲了改變這種缺乏說服力的不利狀況,感到孤獨而心虛的統治者就要千方百計製造輿論,以傳統的禮教爲依據,把種種罪名都拉扯到“離經叛道”上來,用以激起更多人的憤慨,煽起衆怒,這樣站在統治者身旁的人數就將大大增加,而暴行也就理所當然地化爲“正義行動”。“舉國共誅,人人共討”的聲勢因而形成。

清朝皇帝中想出了這方法而執行得最起勁的是雍正,乾隆也並不弱。雖然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因爲中國民族的思想中間缺少宗教迷信狂熱,對皇帝的權威也並不熱心,一般只是採取“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對《大義覺迷錄》這樣的宣傳品興趣也並不高。像歐洲神聖裁判那樣的惡浪還是沒有捲起,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

但是清代的文字獄論其規模之大與持續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誅殺之兇殘更是遠遠超出了前代。魯迅先生曾經推薦過《清代文字獄檔》,還提出了幾種清代的政書,如《東華錄》《御批通鑑輯覽》《上諭八旗》《雍正硃批諭旨》,認爲“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一一鉤稽,將其中的關於駕馭漢人,批評文化,利用文藝之處,分別排比,輯成一書,我想,我們不但可以看見那策略的博大和惡辣,並且還能夠明白我們怎樣受異族主子的馴擾,以及遺留至今的奴性的由來的罷”。

幾千年來人們的信條是,只有孔子之是非而沒有我之是非,這就在思想上受了閹割,從而喪失了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只要聽見一聲吆喝,就會如中風魔,不顧一切地衝上前去。其後果之嚴重是可想而知的。這個,我們是已經有過慘痛的經驗了,那就是二十年前發生的全國大動亂。

在古代,寫錯一個字的下場是什麼? 第3張

那是從批判《海瑞罷官》開始的,試拿來和清朝的文字獄比較一下,其荒謬與離奇又哪裏是雍正和乾隆想象得到的。頭腦清醒站出來抗議的人也不是沒有,但都被立即打翻在地不許做聲。於是一場昏天黑地的大動亂開始了,同時又出現了無數形形色色的文字獄,其內容之豐富離奇,受害者命運之悲慘,也絕非幾卷“文字獄檔”所能相提並論。但尋蹤覓跡,卻都能從往事中發現它的蹤跡,難道真的是歷史循環,輪迴不爽嗎?恐怕還是沒有找到病根、汲取教訓。這本小冊子如能提醒人們多少記起往事,並從中得到啓示,引起思索,有助於挖掉痼疾的根源,那就是值得高興與慶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