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有多難 出門之前都要交代後事

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有多難 出門之前都要交代後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元璋手下官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下,“公考”熱依舊持續,其中“工作穩定、旱澇保收、鐵飯碗”是重要原因。可在古代卻不是這樣,古代公務員端的多是“瓷飯碗”。

以明朝爲例,朱元璋對違法亂紀的官員嚴懲不貸,先是借戶部侍郎郭桓案和空印案殺掉官員數萬人;然後又藉口丞相胡惟庸、大將藍玉謀反案,大開殺戒12年,受株連被殺的各級官員4萬餘人,至於那些被關進監獄、辭退、開除的更是不計其數。

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有多難 出門之前都要交代後事

據不完全統計,朱元璋時期,全國有七成公務員因各種原因離開崗位。當時有的官員,在早晨上班時要跟家裏舉行告別儀式,說今天走了就不一定能回來;熬過一天回到家裏,長舒一口氣又對老婆說一句:“哎喲,今天總算又活了一天,明兒再說吧。”

官員如此“朝不保夕”,連平頭百姓還不如,當時的公務員端的飯碗,只怕連瓷飯碗還不如。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張居正推行《考成法》,據此辦法,萬曆三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撫按官員54人。其中鳳陽巡撫王宗沐、巡按張更化,廣東巡按張守約,浙江巡按肖廩,因未完成事件數量太多而被停俸三月。萬曆四年,山東有19名、河南有12名地市級官員,因徵賦不足九成受到降級和革職處分。張居正當政期間,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員約佔官吏總數的3/10。

不僅巡撫、撫按的飯碗隨時可能被端,連首輔的飯碗有時也朝不保夕。崇禎在任17年,撤免50個內閣大學士,殺死或逼其自殺的督師或總督,除袁崇煥外還有10人。

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有多難 出門之前都要交代後事 第2張

西漢時,丞相的任期也不長,平均4年多;東漢時,“三公”的平均任期不到兩年半。

說古代公務員是瓷飯碗,重要的還不是指“通過讀書考試或其他途徑”成爲朝廷命官的這個羣體,因爲此羣體數量在古代實在太少。一般來說,在古代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供養、俗稱“吃皇糧”的官員最多到八、九品,到縣上頂多到縣令下屬的捕頭(類似現在的公安局長)就沒了,再往下的公務員,朝廷是不管的。換句話說,佔到古代公務員隊伍90%以上、在各級政府機關上班、爲“公家”服務的師爺、衙役等基層人員,端的更是比朝廷任命的命官還易碎的瓷飯碗。

古代“師爺”和“衙役”等基層公務員的待遇,和現在的基層公務員的國家保障體制完全不同,他們既不佔國家編制,又沒有國家財政每月撥付的工資,他們的吃穿用度全靠聘用他們的官員給予,有錢的大方的多給一點,沒錢的吝嗇的少給一點,沒個準頭,全國各地的師爺、衙役拿的工資千差萬別。

這些基層公務員的出路,大概就三條:要麼辭職,要麼被開除,要麼幹一輩子,而且不準參加科舉,永遠不能晉升。對錶現不好的,縣令說辭就辭,極少說明原因,因爲那時對基層公務員的管理無章可循。

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有多難 出門之前都要交代後事 第3張

這些基層公務員的社會地位如何呢?元朝時有人分十等之說,所謂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官員之下便是這皁隸,比演員、儒生還體面些。

師爺、衙役們的工資水平咋樣呢?晚明筆記中記載,宛平縣衙門裏的皁隸每年可領取“工食銀”三兩六錢,而書吏可領12兩,基層公務員工資待遇之低,由此可見一斑。

說古代公務員端的是“瓷飯碗”,還表現在退休後無生活保障。即使是吃皇糧的地方官,離開官場後,也會馬上成爲“無任何特權、無退休工資、無醫療保險,還要騰退公房”,簡稱“三無一退”人員,至於那些基層公務員就更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