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曾憑藉“球技”好當上太尉,古人對“踢球”有多喜愛?

曾憑藉“球技”好當上太尉,古人對“踢球”有多喜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唐天寶七年春季的一個午後,在大明宮含光殿內的蹴鞠場內,一場熱鬧的蹴鞠比賽正在進行。只見場中20多人中,一位身穿滾黃色緊束衣服的人特別顯眼,他劍眉星目,背、拍、拽、捺、控、拐等各種蹴鞠身法、腳法玲瓏穿梭,一氣呵成,恰如行雲流水。玩至幸處,他接人傳球,一記大力抽射,皮球從球門上方的風流眼內一穿而過,頓時場邊歡聲雷動,一生嬌呼格外清亮“三郎,威武!”場內穿黃衣之人微微頷首,向着場邊喝彩的豐腴美女投去深情一撇。

這位球技高超的三郎正是大唐天子李隆基,敢叫“三郎”的當然是他的寵妃楊玉環了。筆者勾勒的這幅場景,在李隆基執政的後期經常出現,成爲大明宮內一道亮麗的風景。俗話說上行下效,在皇帝貴妃的帶動下,大唐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鄉野小民,都非常喜歡蹴鞠這項運動,使得蹴鞠和擊鞠(馬球,用杖擊球)一道成爲大唐的國球。

據有關史料記載,蹴鞠運動早在中國先秦時期就有了,經過漢代發展,到唐宋趨於鼎盛,後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1958年7月,後來擔任國際足聯主席長達24年的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這應該是對足球起源比較權威的說法。

漢代的蹴鞠是軍隊訓練的重要手段,那時規則已經比較完備,有專門的球場,是一塊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場地,兩邊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叫“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牆。比賽分爲兩隊,有攻有守,誰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多誰贏。不過此時的“鞠”還比較簡陋,是個皮革裹着的毛髮填充物。

相傳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在鄉下喜歡蹴鞠,後來兒子當了皇帝,他跟着搬到京城裏住,整天好吃好喝好伺候,可老太公還是有點不高興,原來是沒球踢憋得難受!劉邦就模仿老家的模樣建了一座城,然後把老家鄰居全部搬來,陪着劉老太公踢球,老太公這才又高興起來。

到了唐代,隨着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制球工藝大大改進,球外面是八片尖皮縫成的外殼,內面裝了一個吹滿氣的豬尿泡,這樣就可以灌氣吹起來,看上去和現在的足球也沒大差別了 ,唐朝人稱之爲“氣毯”,唐朝仲無顏所作的《氣球賦》對此有專門描述。除了制球工藝的進步,唐朝人對鞠室也進行了革新,設立了高球門,在三丈多高的球門柱上設了一個小門洞,稱爲風流眼,把球踢過風流眼的算贏。

隨着球的改進和球門的設立,蹴鞠的娛樂性、趣味性、競技性大大提高,成爲唐朝最時尚的一項運動。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中寫有:“蹴鞠屢過飛鳥上”,描繪得就是球多次被踢得飛上天空,比鳥飛得還要高。

曾憑藉“球技”好當上太尉,古人對“踢球”有多喜愛?

唐敬宗李湛苦練球技

唐朝很多皇帝都喜歡蹴鞠,除了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外,最出名、技藝最高的當屬唐敬宗李湛。李湛對蹴鞠的癡迷程度遠遠超過他的兩位先祖,可以說他的主業是踢球,副業是當皇帝。平日裏,他始終堅持以職業球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摸爬滾打,挑燈夜戰,甚至爲踢球而放棄上朝,技術不斷精進,最終成爲大唐明星級球員。假如我們現在的球員能有李湛訓練的刻苦勁,估計世界盃決賽圈早進去了!

宋代是蹴鞠運動最後的輝煌時刻。北宋畫家蘇漢臣畫過一幅《宋太祖蹴鞠圖》,描摹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和他弟弟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六個人,嗨玩花式足球的場景。趙匡胤武藝高強、身手敏捷,蹴鞠也是一頂一的高手。在他的帶動下,大臣們和市井百姓都玩得很嗨,蹴鞠運動空前紅火。

曾憑藉“球技”好當上太尉,古人對“踢球”有多喜愛? 第2張

北宋高俅憑藉好球技當上太尉

宋朝最出名的球星應該是梁山好漢林沖的死對頭—高俅。羅貫中的《水滸傳》寫道,高俅本是一街頭混混,但是球藝高超。一個偶然機會,他陪着端王(即後來的宋徽宗)踢球,用了一個“鴛鴦拐”的絕技,把球踢還給端王,一下子把端王和在場的所有人都給鎮住了。高俅後來經常陪宋徽宗踢球,因爲很得聖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

南宋亡國之後,喜歡遊牧放馬的元朝蒙古人廢除了蹴鞠活動,後來的明清兩個朝代又比較看重騎射、狩獵、賽馬運動,就使得蹴鞠這一起源於戰國、發展於漢代,鼎盛於唐宋的古代運動項目逐漸成爲了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