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南宋是怎麼抵禦金國的?南宋爲什麼聯合蒙古打金國?

南宋是怎麼抵禦金國的?南宋爲什麼聯合蒙古打金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南宋其實這個國家真的好糾結的,話說他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和蒙古一起打金國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又和蒙古一起開始打了,這真的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了,那麼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下面就着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分析揭祕看看吧!

南宋是怎麼抵禦金國的?南宋爲什麼聯合蒙古打金國?

王夫之評價南宋聯蒙滅金的歷史,稱:“借金滅遼失中原,借元滅金失江左”。

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蒙古滅金起始於1210年結束於1233年,前後長達23年。

戰爭開始,金國人口千萬,幅員千里,根本不在乎蒙古這樣的小國,但隨着戰爭的進展,蒙古不斷取得勝利,金國一敗再敗,被迫從中都(北京)遷都汴京(開封),依託黃河、潼關苟延殘喘。最後,在被迫放棄汴京,在蔡州徹底滅亡。

在這麼一個長達23年的過程中,南宋對於蒙古和金國的態度,是根據戰爭的進展從而不斷加以調整。

並不是說,一開始南宋就要和蒙古滅金,或者說南宋不同意聯合蒙古進攻金國,就能阻止金國滅亡一樣。

一、預感金國滅亡不可避免,但不知道如何應對

南宋最早得知蒙古進攻金國是在1211年,這一年,距離第三次宋金戰爭已經過去了四年。

6月,按照慣例,宋朝使臣餘嶸前往金國中都祝賀金國皇帝的生日,但讓餘嶸感到奇怪的是,他走到涿州就無法前進了。

很快,餘嶸得知蒙古軍隊正在大舉進攻金國,而且在野狐嶺一戰中,金國三十萬精銳軍隊被全殲。

得勝的蒙古軍隊已經進入居庸關,前鋒直抵中都城下,金國被迫宣佈戒嚴。

惶惶不可終日的金國君臣,自然無暇接見前來祝壽的南宋使團,餘嶸等人被迫折返。

回去之後,餘嶸彙報了金國蒙古開戰,並且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消息,此時的南宋有識之士立即意識到當年的歷史要重演:金國滅亡不可避免,南宋蒙古成爲鄰國不可避免。

然而,南宋上下找不到什麼辦法加以應對:既不能主動進攻金國,也不能去聯絡蒙古。

於是,除了下令江淮、京湖、四川三個制置司加強防備外,並沒有制訂出一套應急預案加以應對未來的局勢。

南宋是怎麼抵禦金國的?南宋爲什麼聯合蒙古打金國? 第2張

二、金國遷都汴京後,南宋內部出現兩種不同聲音

早在嘉定七年,即1214年,成吉思汗就打算派使臣速不罕前往宋朝,企圖與之結盟並夾攻金國。不過由於交通不便,速不罕最終未能成行。

在這期間,蒙古多次大舉入侵金國,失去抵抗能力的金國只能坐看蒙古騎兵在長城以南,黃河以東,以北的腹地大肆燒殺搶掠。

1214年,金國被迫放棄中都,遷都汴京。7月12日,金國使臣抵達臨安,宣佈了遷都的消息。

虛弱的女真使得南宋上下對金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朝廷內部分成兩派大臣:

有主張強硬的:

起居舍人真德秀向宋寧宗奏報,建議停止歲貢,用節省下來的錢犒賞軍隊,整修武備。真德秀的主張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建議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繳納歲幣,同時派駐軍隊防備淮河沿岸。

還有人主張暫時表面不斷絕關係,而是以種種藉口拖延歲幣等手段。

也有主張扶持的:

比如淮西漕臣喬行簡就提議說,強大的蒙古人足以滅亡金國,金國宋國雖然是世仇,但現在是南宋的屏障,古人講脣亡齒寒不可不引起注意。因此,應該繼續給金國輸血,幫助他們抵抗蒙古。

兩派主張都有很多人支持,右丞相史彌遠傾向於扶持,不過南宋理宗最後採納了強硬派的意見。

正式宣佈停止付給金國歲幣。

三、不作死不會死的典型:金國主動發起第四次宋金戰爭

俗話說,不作死不會死。

南宋儘管停止了歲幣,但沒有斷絕兩國外交關係, 口頭上只是建議金國縮減歲幣數額,降到隆興二年的數目:即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然而,金國皇帝一口予以回絕。

不僅如此,金國還以南宋不繳納歲幣爲理由,主動發起了侵略南宋的戰爭。不過此一時彼一時,被蒙古打的吐血的女真人已經無法通過戰場來獲取利益。

第四次宋金戰爭持續數年後,金國多次被南宋擊敗,不僅損兵折將,而且根本無法取得進展。

四川方向,名將完顏阿鄰戰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將黃摑阿魯答被俘;兩淮方向,時全更是“一軍全沒”。

正如《金史》評價:“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

最終,迫於兩線作戰的壓力,只能放棄進攻南宋。

金國自作孽的舉動,卻導致南宋方面失去了和平的興趣,原本主張維持和好的丞相史彌遠,也被迫改爲對金強硬。

事實上,在蒙古的連續打擊下,金國統治區域內的山東、山西、遼東、河北已經殘破不堪。遷都到汴京以後,只能依靠黃河、潼關防禦蒙古進攻。

南宋無論是否支付歲幣,都已經無法改變金國滅亡的命運。

隨着西夏的滅亡,金國開始了最後的倒計時。

南宋是怎麼抵禦金國的?南宋爲什麼聯合蒙古打金國? 第3張

四、南宋最終決定聯蒙滅金

窩闊臺繼位後,蒙古對金國發起總攻,三路蒙軍同時南下,窩闊臺親自率領中路蒙軍渡過黃河直撲汴京。

其中,拖雷率領的蒙軍在三峯山全殲金國最後十萬精銳,金國末代皇帝金哀宗在汴京被包圍前,率軍隊逃離。

此時的金國,滅亡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醒悟過來的金哀宗派使臣以“脣亡齒寒”的道理,試圖說服南宋,不過一切都已經太晚,因爲此時的金國,已經失去了作爲“脣”的實力了。

這一年,蒙古使臣前往南宋,要求和南宋聯軍滅亡金國,不少朝中大臣都認爲可以乘機報“靖康之恥”,以及一百多年來的血海深仇。

儘管淮安安撫使趙範舉例當年聯金滅元,最終招來禍患的“海上之盟”加以反對。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宋除了聯合蒙古,已經別無更好的對策。

名將孟珙也認爲:“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

意思就是,南宋並不具備坐山觀虎鬥的優勢,與其坐看金國滅亡,不如抓住機會“和蒙”。

最終,宋理宗拍板派使臣回覆蒙古,同意聯軍滅金。

在滅亡金國的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包括壽、泗、宿、毫、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在內的兩淮全境。

此外,京西方向,又收復唐、鄧、息三州十一縣,京東得邳州二縣。

因此,從總體來看,南宋聯蒙滅金和聯金滅遼並不可相提並論。

所以,南宋對金國的態度 是隨着時間的變化,金國實力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如果金國能夠抵禦蒙古,那麼南宋自然不會冒險去破壞和平,聯絡蒙古進攻。

反而是因爲金國滅亡指日可待,南宋除了主動出兵爲自己多爭取一點利益外別無選擇,才最終選擇與蒙古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