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後世儒家爲什麼會厭惡秦國?真相是什麼

後世儒家爲什麼會厭惡秦國?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儒家的故事。

秦朝是秦國的後世,秦國是秦朝的前身,秦朝只有十五年國祚,秦朝卻有近六百年建國史。“秦”發源於甘肅天水一帶,至秦襄公時,周王都大亂,秦襄公親率兵卒護衛周平王東遷,趕走犬戎,因功得封原西周王朝的王畿。秦人佔有原屬西周王朝的王畿,經過秦襄公及其後歷代秦君的不懈努力,壯大至和中原其他諸侯國無異。秦承周制,所以重視禮樂教化,秦人對中原文化,尤其是以周朝中央周天子爲核心的禮樂文化非常尊崇。秦國在各方各面都效仿着周朝,例如國務政令上,宗廟格局佈置上。《史記》載:戎王使由余於秦。......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穆公以示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爲之,則勞神矣;使人爲之.亦苦民矣。”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爲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爲治、不亦難乎?”

後世儒家爲什麼會厭惡秦國?真相是什麼

總而言之一句話,周王朝有的,秦國都會去效法學習,因爲他們認爲周文化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正是秦國對周王室文化的積極吸收,才使得秦文化在春秋戰國的紛爭環境下逐步成長,併產生自己獨有的風格魅力。史書中確有其事地記載有儒家雙聖,孔子和荀子讚揚肯定了秦國的文化,或者說秦國的禮教之風。孔子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今正。身舉羖纍五 ,爵之大夫,起 紲之中,與語三日.投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孔子認爲儒家思想雖然發源於魯國,但在秦國是十分值得推廣的。秦因對周王室的絕對忠誠而立國立國,對周人的詩書禮樂等教化文化崇拜,相信以仁德治理天下是立國之根基,並認爲“禮樂詩教”據有教化民衆、穩定民心、提高百姓素養的功效。這和儒家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儒家創始人孔子才認可秦國,恨自己不是生在秦國,不能一展宏圖。

後世儒家爲什麼會厭惡秦國?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數百年後,荀子在秦昭王時期西入秦地,看到秦國風土人情,由衷地說道:“入境觀其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楛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 ,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這般深刻的印象,讓荀子感慨,秦之“偉大”在禮教文化,山東六國遠不及秦國秦人純粹。

秦昭王曾問政荀子(又稱孫卿子),六國混戰,中原無定一,秦當何去何從?秦王知道荀子是儒家學派的人,但對其並無特別感覺,他只是認可荀子這個人,並非其學說理論,遂言“儒者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審時度勢進行辯論,明確告訴秦昭王儒家思想對安定國家有着不容忽視的巨大作用。這爲秦國後來成就霸業提供些許幫助,後世秦君潛移默化地受到此影響。不過在現實面前,儒家還是比不過法家。

後世儒家爲什麼會厭惡秦國?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秦人熱衷崇拜周文化近四百年,儒家讚賞,聖人褒揚,可這並未給秦國帶來什麼實際效益,反而秦國因這種思想文化被他國處處針對打壓,國土一點一點地縮小。山東六國摒棄周文化,稱呼崇尚周文化的秦國爲“蠻子”“戎狄”“禽獸”“虎狼”等等。秦國堅持了近四百年的符合儒家思想核心的理念,卻在大爭之世選擇冷漠無情、符合現實需求的法家,走向與儒家截然相反的治國大道。

前面大半段秦國被儒家聖人讚揚,後小半段秦國和秦朝被後世儒家極度厭惡,頗有“一個壞人幹了一輩子壞事,臨終幹了件好事,人們就稱讚他懷念他”和“一個好人幹了一輩子好事,臨終幹了件壞事,人們就用各種污言穢語說他是假好人”的感覺。到底哪個纔是真正的秦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