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兵在城牆周圍鋪一層細沙,匈奴騎兵見了苦不堪言

漢兵在城牆周圍鋪一層細沙,匈奴騎兵見了苦不堪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衆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爲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起臨洮,到遼東萬餘里。”

從司馬遷的記載來看,蒙恬所築的萬里長城之西段,將具有天然防衛左右,黃河也作爲主要軍事屏障。將匈奴容易渡河處所築四十四縣城作爲軍事據點,然後徙兵民戍守。

“塞天田”的概念

萬里長城不但具有天然防衛作用以外,還有一種奇特的防禦手段——“塞天田”,《漢書·晁錯傳》記載:“以沙布其表,旦視其跡,以知匈奴來入,一名天田”。

意思是:在險關要塞的通行處地面,利用人工鋪設一層細沙,以利邊防吏卒白天察看匈奴於前一天夜間入侵塞下時所踩足跡,用來判斷敵情,此謂之“天田”。

漢兵在城牆周圍鋪一層細沙,匈奴騎兵見了苦不堪言

“塞天田”的作用

在《居延新簡》中記載:“頭死罪敢言之,輔備邊境,以跡侯設兵”。通過“以跡侯設兵”可以瞭解,“塞天田”的作用:主要通過偵跡,瞭解敵方動及人馬多少,以安排好防禦的兵力部署,成功防禦。

漢代“塞天田”的用途:主要是要了解自己軍隊的情況,和敵人軍隊的情況,兩方面相結合漢邊塞主要防禦的對象是匈奴,匈奴主要以騎兵爲主,行動迅速,飄忽不定。“塞天田”這個方法,對應當時的條件,不失爲簡單易行,對在邊塞附近活動的匈奴人馬行蹤進行有效偵察的好辦法。

對於漢“塞天田”的管理工作

“塞天田”作爲一種重要的軍事偵跡設施,塞天田就需要對士兵進行細心、嚴格的管理。具體可以分爲“跡天田”、“耕畫天田”、記錄與上報三個方面。

“跡天田”

“跡天田”還被稱爲“日跡”,需要吏卒巡視查看本“部”,所管轄天田上是否有敵人,或者外逃人員踩下的足跡。因爲每天都要進行巡視,所以叫做“日跡”。

漢兵在城牆周圍鋪一層細沙,匈奴騎兵見了苦不堪言 第2張

因爲“跡天田”需要每天巡視,一般的士兵需要巡視3漢裏,侯長、侯史要行駛20漢裏。日跡人員要有工作證——日跡符和日跡劵。士兵在巡視時,要手持日跡劵,當士兵換崗的時候,要互相看一下對方的日跡劵,達到監督的作用。

“畫天田”

漢邊塞修設天田的目的爲了偵跡,如果天田板結,敵人不容易留下足跡,如果舊的足跡不及時畫滅,新舊人馬足跡難以辨識,這就需要對天田進行及時“耕畫”。“畫天田”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木仗。

對於天田管理情況的記錄與上報

天田最大的用途在於偵跡,日跡的結果就是重要的軍事情報。因此,準確記錄及時上報顯得至關重要。一份完整的日跡記錄包括;日跡者,日跡時間,日跡里程或地段和日跡的結果。

通過史料找到兩天完整的日跡簿:

(一)侯長武光侯史拓七月壬子盡庚辰積九日

日跡從第九燧盡北盡餅庭燧北界毋蘭塞天田出入跡

(二)日跡行廿三裏久視天田中目玄有亡越塞出入,它部界中侯長宜日跡卒望匿不言跡

天田管理上得獎與罰

漢邊塞爲了鼓勵侯長、侯史等小官吏積極日跡,兩天頂三天,可以依法受到“賜勞”一天的獎勵。漢邊塞對在天田管理方面瀆職行爲,不到記錄在案,對當事人也給以相應的懲罰。

在《侯史廣德不循行部檄》簡冊中,列舉了廣德在職期間玩忽職守的事例:第十五燧長得,天田不畫縣索緩;第十六燧長寬,天田不畫縣索緩;處罰的結果給廣德杖打五十,以肅軍紀。

“天田”作爲軍事偵跡設施的“天田”是中國歷史中的歷史現象,它的歷史與長城的歷史緊密相連,它屬於整個長城防禦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曾經讓匈奴騎兵苦不堪言,因爲不像長城那樣留下遺蹟,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