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是哪位君王爲這個國家埋下了滅亡禍根?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是哪位君王爲這個國家埋下了滅亡禍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韓國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家好,我們繼續講述山東六國都是哪任君王爲本國埋下的覆亡禍根,使得各國紛紛走向衰敗,給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機會。我們昨天說的是魏國,作爲戰國首強的魏國,卻是在魏武侯與魏惠王父子手中,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如果大家有疑問,可以去筆者首頁翻閱上一篇關於魏國的文章。當然了,還是那句話,這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若持有不同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三晉之中的韓國,我們來看看是哪任君王爲這個國家埋下的覆亡禍根,以至於成爲秦滅六國的“試金石”。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是哪位君王爲這個國家埋下了滅亡禍根?

韓國,在七雄之中,這個國家彷彿最沒有存在感,真的是“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韓國在捱揍”吶,韓國在整個戰國時期,一直在秦、齊、楚、魏四國中搖擺不定,結果被各國時不時就來一頓胖揍。說起沒有存在感,七雄之中另一個和韓國比肩的就是燕國了,可是人家燕國好歹還有借秦趙之勢,幾乎將齊國滅亡這一戰績值得吹一吹,可是韓國呢,吹都沒得可吹的……

難得有一個“勁韓”時期國力還過得去,結果呢,那可謂是“生不逢時”,韓國毗鄰秦、楚、魏、齊、趙這五個國家,而當時的秦、齊、楚、趙這四個國家都處於崛起的上升期,而唯一處於衰落期的魏國呢,人家好歹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舊還是那個巨無霸,秦、楚、齊這三個國家動魏國前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就不用說小小的韓國。

說了這麼多,有很多看官都會說,說這麼多和文章主旨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爲韓國埋下覆亡禍根的,正是這位使得韓國有“勁韓”之名的韓昭侯,準確來說,是那場讓韓國短暫強盛,卻帶來了無窮後患的申不害變法!

申不害,法家三派之中的術派代表人物,早年曾在鄭國爲官,在鄭國被韓國吞併之後,作爲“鄭之賤臣”入韓爲官,因數次奇謀救韓,而被韓昭侯所看重,於公元前351年被拜爲韓國相國,主持變法,史稱“申不害變法”。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是哪位君王爲這個國家埋下了滅亡禍根? 第2張

法家在戰國初期的傑出代表李悝之後,直到那位集大成者——韓非子出現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大致分成了法、術、勢三派,其中,商鞅是法家法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觀點便就是依法治國,商鞅變法就是最好的實踐;慎到是法家勢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觀點便就是儘可能地擴大政府的威權,加強君主集權,此舉並未在哪個國家踐行過,但卻也影響了此後的歷朝歷代;前面我們也說了,申不害是法家術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觀點便就是術治,君主以術駕馭臣下,控制國政。

請注意,法家三派都是以“法”爲基礎。但是在這其中,商鞅的“法”是至高無上的,“法”的施行是公平公正,不受君王主觀意識影響的,而慎到的“法”則是加強君主集權,君王以“法”約束臣下,申不害的“法”呢,那是服從於君王的,用不用“法”全憑君王一人決斷。

基於這種學說基礎上的改革,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變法就算成功了,那也只能是一時之利,而非萬世之功!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是哪位君王爲這個國家埋下了滅亡禍根? 第3張

就拿與申不害變法幾乎統一時期的秦國來說,秦國在商鞅的主導下,也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在這場改革中,秦國確立了至高無上的“法”,君王不能干涉秦法的施行,就算是天子犯法,那也是與庶民同罪,秦惠文王在儲君時期的遭遇足以說明這一切。而韓國呢,韓法能不能實施,全看韓昭侯的臉色,韓國的“法”,不在於規章制度,而在於一個“執法的君王”。

再從兩國的君臣關係來說,秦國從此基本實行了官僚政治,任人唯賢,從商鞅到公孫衍、張儀、司馬錯,再到魏冉、范雎、白起、蒙驁、尉繚子、呂不韋這些朝廷重臣,又有幾人出身貴族,又有幾人是秦國人?可秦國能夠依照他們的能力、功勳給予適當的職位,並且能讓他們在朝堂之上暢所欲言,甚至可以當庭指出君王的不當之處。

反觀韓國,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實行了官僚政治,也按能力、功勳授予官職,可是呢,就連變法的功勳之臣申不害都要看韓昭侯臉色行事,更不要說其他臣子了。而且,韓國朝臣之間不管是內憂外患,還是天下太平,都是相互傾軋,秦國呢,總是能一致對外,如此的韓國,豈能不亡?

也正是韓昭侯時期的這場“申不害變法”,讓韓昭侯的玄孫韓桓惠王鬧出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政治烏龍”,非但沒有讓自己逃過一劫,而且還坑慘了隊友——趙國在長平慘敗,周王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