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備爲什麼託孤給諸葛亮?劉備不怕諸葛亮取而代之嗎?

劉備爲什麼託孤給諸葛亮?劉備不怕諸葛亮取而代之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爲什麼選擇託孤諸葛亮?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章武二年(222)冬,也就是猇亭慘敗後沒過多久,六十二歲的劉備身患重病,隱隱感到大限將至。

是安排後事的時候了。

知子莫如父,接班人太子劉禪能力不強、學問不好,劉備是清楚的。當諸葛亮告訴他劉禪同志學習很有進步,他就喜出望外,就是一個明證(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再加上當時劉禪同志年紀還小,只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半大小子,劉備需要安排幾位顧命大臣輔佐他。

放眼望去,此時蜀漢人才凋零(除前面提起的人物外,馬超、許靖、劉巴都在章武二年病死),最具治國能力、最受劉備信任的有且只有諸葛亮。

劉備爲什麼託孤給諸葛亮?劉備不怕諸葛亮取而代之嗎?

當年諸葛亮從隆中出山之後,雖然劉備很快就說過如魚得水的話,實際上對諸葛亮並不十分信任。諸葛亮是憑藉自己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逐步獲得老闆肯定的。尤其是奪取益州之後,每次劉備出軍征戰,都是諸葛亮留守大本營,他的能力和忠誠進一步得到了劉備的充分肯定。再考慮一下年齡問題,四十出頭的諸葛亮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

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將留守成都的諸葛亮召到永安,進行了著名的永安託孤。

劉備託孤歷來備受稱讚,被看做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讓人追慕不已,但同時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尤其是近些年更是愈演愈烈,認爲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警告諸葛亮、嚇唬諸葛亮,這些完全歸結於陰謀論。

這一切都來源於一段話,劉備託孤時對諸葛亮所說的一段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段話,說話的人是劉備,說給諸葛亮聽。劉備是一個看人看到骨子裏的人,尤其是諸葛亮,跟隨他已經十七年,他不可能不瞭解諸葛亮的正直和忠心。因此,劉備清楚即使說了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你自己當老闆,諸葛亮也不會這樣做。他說這句話的用意不是鼓勵諸葛亮篡位自己當皇帝,那種萬不得已的情況當然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那爲什麼劉備還要這樣說呢?答案在於七個字——諸葛一生唯謹慎。

劉備看人看得十分透徹,非常清楚諸葛亮是一個謹小慎微、膽子不大的人,他說出即使你自己當老闆我都沒意見的話,爲的是讓諸葛亮放開手腳好好去幹。

爲了讓諸葛亮膽子再大一些,束縛再小一些,劉備還給三個兒子明確留下遺囑,讓他們“父事”諸葛亮。

劉備的用意是很明確的,能夠引來那麼多的懷疑,也只能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權謀者見權謀來解釋了。

託孤,是出於劉備對諸葛亮的高度信任,更出於劉備對諸葛亮的深切瞭解。

劉備爲什麼託孤給諸葛亮?劉備不怕諸葛亮取而代之嗎? 第2張

劉備託孤時,除了諸葛亮,還有尚書令李嚴在場,被任命爲諸葛亮的副手,一同擔負託孤重任。這一方面是讓李嚴做個見證人,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劉備用人多多益善的思想,並不是讓李嚴牽制諸葛亮。

劉備託孤安排後事以後,病情不見好轉,又給太子劉禪留下了一封遺詔。

爲了更好地認識劉備,我們有必要將這份遺詔摘錄如下: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爲念。射君(射援)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爲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詔書中除了劉備看待死亡的坦然,最有名的是“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兩句,這是劉備人生的經驗總結,教育兒子怎樣做人,乃至怎樣做一個賢德的君主

彌留之際,劉備看不到他親手創建的蜀漢帝國的結局。他明白自己留在人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回憶構成了他最後時光的主題,浮上心頭的是一幕幕往事……

他記得,自己原本只是涿縣街頭擺地攤賣草鞋的一個普通少年,因爲一顆不甘沉寂的心,拜師讀書,結交兄弟,一步步奮鬥,一點點努力,在黃巾起義時,乘時而起,投身亂世,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他記得,沙場無情,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所幸他沒有倒下,在漫漫長路上下求索,無盡漂泊,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起起伏伏很多次,摸爬滾打幾十年,百折不撓,堅韌不拔,方纔走到了今天,成就一方帝業。

他記得,關羽、張飛、盧植、公孫瓚、孔融、陶謙、麋竺、陳登、曹操、呂布、袁術、袁紹、劉協、趙雲、劉表、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孫權、周瑜、魯肅、劉璋、法正、許靖、馬超……這一個個熟悉的面孔,有些人是不離不棄的兄弟,有些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些人是令人尊敬的師長,有些人是你死我活的仇敵,有些人已經死去了,有些人還活着。

劉備爲什麼託孤給諸葛亮?劉備不怕諸葛亮取而代之嗎? 第3張

而如今,他也要像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一樣,撒手人寰了。親手創建的帝業,只完成了一半,一統河山的抱負,已經沒有時間去實現。起初我以爲,劉備去世前的心情,一定是無比遺憾與悲憤的。

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劉備,讀懂了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堅持,我才發現我錯了。劉備去世時的心情,沒有太多的遺憾,沒有太多的悲憤,而是十分平靜、波瀾不驚的。

謎底就在劉備的遺詔中。詔書隻字未提讓劉禪繼承遺志、一統河山,更沒有像五代李克用那樣給兒子李存勖留下必須要辦的三件事(討劉仁恭、擊契丹、滅朱溫),詔書通篇都是一個父親臨終前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教育兒子怎樣做人。

秦皇漢武今何在,千秋霸業轉頭空。

在劉備眼裏,做人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兒子劉禪能不能恢復中原、中興漢室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問題是學會做人。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而劉備,以他一生的作爲,堅持着自己的原則,踐行着自己的理念。

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崩於永安宮,享年六十三,葬地至今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