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司馬遷對韓信的死抱着怎樣的看法?他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司馬遷對韓信的死抱着怎樣的看法?他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韓信的故事。

劉邦曾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炯,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作爲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是漢高祖在輔佐劉邦平定天下的戰鬥中,出謀劃策,戰無不取,攻無不克,在軍事才能上可見一斑。但令人遺憾的是,韓信只看到劉邦對他“推衣,推食”,“言聽計從”的一面,而沒有看到由於他的蓋世之功而導致的岌岌可危的一面,最終成爲劉氏集團政治權術的犧牲品。

司馬遷對韓信的死抱着怎樣的看法?他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韓信他出身下層,“始爲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於是“衆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韓信受到如此欺辱,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 “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他寄食南昌亭長家時,亭長之妻到時間不開飯以示厭煩。韓信一怒而去,後遇一位漂母供給韓信數日飲食。韓信十分感激地說:“‘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韓信功成名就之後,不但沒有報復當年羞辱自己的人,而且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爲楚中尉”,對於當年施以吃食的漂母,“賜千金”。

司馬遷對韓信的死抱着怎樣的看法?他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這樣一位知恩圖報的人最後爲何被殺?因爲他觸犯了君主大忌。韓信才能卓越,蕭何稱:“國土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張良講:“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但他在投奔項羽的時候,“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爲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能用”。這種干預君上決策的做法顯然令項羽不快。後又轉投已入蜀的漢王劉邦。劉邦問他對自己軍事才能的看法,他竟回答:“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而他自己則是“多多而益善”。這種做法在君臣交往中顯然是大忌,他的話使劉邦惱羞成怒:“多多益善,何爲爲我禽?”而劉邦對韓信的戒備與防範也絕非是突發奇想。兩次襲奪韓信之兵,一徙韓信由齊王爲楚王,再遷爲淮陰侯,這一系列的舉動無不說明劉邦對韓信的忌憚。太史公司馬遷認爲,正是這方面的原因導致韓信失去了他在西漢王朝中應有的地位:“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勵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司馬遷對韓信的死抱着怎樣的看法?他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3張

在《史記》中司馬遷在韓信的傳記最後隱晦的點出了他對韓信謀反問題的看法:“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因此,韓信被貶爲淮陰侯後,雖然再無一兵一卒,但其勇略震主,功蓋天下的威望,仍然是劉邦夙夜憂慮的心腹之疾,必欲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