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什麼是會子?南宋會子在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什麼是會子?南宋會子在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有多種紙幣,其中以會子最爲通行,會子是宋高宗趙構在紹興年間(公元1131年一1164年之間)發行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會子」是相會的意思,最初也是民間自由發行的匯票性質的票券,在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改爲官辦,遂成法定通貨。

什麼是會子?南宋會子在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會子形制長方形,紅、藍、黑三色銅版印刷,面額固定,原來只有一貫一種,後來又增發200、300、500文數種,票面上標明發行機關爲「行在會子庫」。

會子有法定貨幣符號的地位。如《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卷六,紹興三十年(公元1161年)十二月記“令臨安府印造會子囹城內外與銅錢並行。又《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一六《東南會子》記:“《會子》凡上供軍需並同見錢。”各書又記吏軍兵薪響按比例支發會子。會子的面額較小,最小至二百文,利於商業,特別是普通民戶小額交易使用。

與北宋交子相比,會子作爲國家紙幣的作用和特徵更加明顯:

第一、會子流通區域更廣。雖然會子使用區域最早只限於臨安附近的兩浙,但後來擴大到淮南、淮北、湖北、京西,遍及東南各路,發展爲南宋流通領域中最主要的貨幣。

第二、會子流通數量更多。會子初以三年爲一界,每界限額1,000萬貫,較之交子已增發七倍;1247年又宣佈第十七、十八界會子永久通行,不再規定作廢期限,舊鈔可以隨時向政府兌換新鈔,流通中的會子數量成倍增加

史學界一直認爲,產生於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屠燕治解釋,四川的地理閉塞,促使北宋時期出現“交子”,但“交子”不直接參與流通,商人從四川攜帶“交子”外出,仍然需要將“交子”再兌換成金銀銅錢等貨幣進行交易。

什麼是會子?南宋會子在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第2張

“交子”是有價證券,相當於現在的支票。

到了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銅幣的製造已經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再加上南宋經濟主要靠海外貿易,導致錢幣大量流失海外,民間由此出現可以用於交易的“會子”,公元1160年臨安府知府錢端禮率先統一由政府出面發行“會子”,隨着他升任爲戶部官員,“會子”也在全國範圍內發行。

直到元朝,馬可波羅纔將紙幣傳播到伊朗,而後傳到日本、高麗。直到500年後,即1690年,歐洲瑞典纔出現紙幣。

紙幣的產生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經濟發達的象徵。在南宋152年的歷史中,使用紙幣的時間長達100多年,共發行“會子”近14億貫,如果按照南宋當時1兩黃金兌換35貫銅錢的換算方法,相當於發行了1600多噸黃金。紙幣的重要用途由此可見。

在具體證據方面,宋代吳自牧的《夢樑錄》記載:“造會紙局,在赤山湖濱。”赤山,在蘇堤第一橋西南,與玉岑山對峙,北連大麥嶺,東接太子灣。而且800多年前的另一部古書《鹹淳臨安志》有一張現存最早的南宋《西湖圖》,圖中赤山教場與南山第一橋之間,清楚地標有“會子紙局”四個字,從中可以看出會子紙局的大致位置。它應是靠近杭州南山路、西山路和虎跑路三路交叉口的南山路以北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