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探索清朝甘肅冒賑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員都有怎樣的結局?

探索清朝甘肅冒賑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員都有怎樣的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甘肅冒賑案”。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發生了一起震動全國的貪腐大案。甘肅各級地方官員以賑災之名,欺上瞞下、共同貪墨賑災銀,這就是令人稱奇的“甘肅冒賑案”。

01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蘇四十三率回民反清,進逼蘭州,乾隆急調附近官軍進剿。正在皇帝爲軍餉的事發愁時,甘肅布政使(輔助總督、巡撫主管財政、人事、刑名的官員)王廷贊,主動上奏,說:臣願意將多年存下的四萬兩養廉銀捐出,以資兵餉。

按說,這是好事。但乾隆卻從奏摺中看出了問題。養廉銀的多寡,和地方的經濟狀況是掛鉤的。同級別的官員,經濟好的地方,養廉銀就多,經濟差的地方,就少。甘肅是個窮省,王廷贊是怎麼攢出四萬兩銀子的?

於是,乾隆傳諭人在甘肅的大學士阿桂和署理陝甘總督的李侍堯,查一查中間有什麼貓膩。

乾隆又想到,阿桂到達甘肅蘭州一帶後,經常提到這裏陰雨連綿,無法用兵,然而前任甘肅布政使王希望卻連年奏報旱情,請求賑濟。不久前,調任浙江巡撫他主動捐出50萬兩,提出用這筆錢來修築海塘。

探索清朝甘肅冒賑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員都有怎樣的結局?

這其中有多少貓膩呢?

乾隆三十九年,王希望任甘肅布政使。他以甘肅倉儲不足爲由,說服陝甘總督勒爾謹、戶部尚書于敏中,恢復捐監糧米的舊例。所謂捐監,就是說個人可以通過捐獻糧食或銀子獲得國子監監生資格,用這一身份直接參加會試,中試後就能做官。

在得到上面的許可後,王亶望重開捐監,但他沒有收糧食,而是授意底下的縣官,將捐糧折成了白花花的銀子。前後七年時間,他們共收銀15094750兩之多!

爲了貪贓,各級地方官層層包庇,捻U一氣。當下屬在向王亶望行賄時,他們會把銀子放到酒罈,菜筐裏,通過看門人送交。得到銀子的王希望,

拿出一部分賄賂陝甘總督勒爾錦,戶部尚書于敏中。

就這樣,整整七年,無一人舉報甘肅官員貪贓枉法。

王謨望調任浙江巡撫後,王廷贊接任其職。來到甘肅前,王廷贊曾是一位廉潔奉公的好官。起初,他與總督勒爾謹商議,想請停止捐監。但他還是沒有經受住金錢的誘惑,繼續向前任那樣收取銀子。

探索清朝甘肅冒賑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員都有怎樣的結局? 第2張

02

朝廷大軍吃了敗後,惱羞成怒的乾隆,將火氣一股腦發泄到陝甘總督勒爾謹身上,下令將其革職抄家。沒想到在查抄家產時,發現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這讓甘肅的官員們惶惶不可終日。

這時,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皇帝任命李侍堯署理陝甘總督。

李侍堯祖上是開國元勳李永放,娶過努爾哈赤的孫女。李侍堯本人也是精明能幹、才略出衆。先後被乾隆委以兩廣、湖廣、雲貴總督的重任。他辦事厲害,貪錢也厲害。就在前一年,和珅查出了他貪贓枉法的種種劣跡,建議對他“斬立決”。

乾隆愛惜他的才華,只是將他的全部家產充公(實際是裝進自己的腰包),改判“斬監候”,關入刑部大牢。沒想到,僅僅過了不到一年,他就又被乾隆重新啓用了。

起初,王廷讚的打算是再拉李侍堯下水。但他的隨從卻提醒,李侍堯的確不是清官,但這回他是被皇上破例從大牢裏放出來的,肯定心存感激,一心將功贖罪。

以他的個性,一發現蛛絲馬跡,不查個水落石出不會罷休。到時候哪有我們好果子吃。

探索清朝甘肅冒賑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員都有怎樣的結局? 第3張

王廷贊忙問該如何是好?隨從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依大人之見,誰是李侍堯的死對頭?”

王廷贊恍然大悟,趕忙找人帶上厚禮聯絡和珅,請他爲自己出謀劃策。按照和珅的建議,他急忙修改賬簿,儘量消除破綻;一方面捐出一些銀子,資兵餉,賑貧民,好掩人耳目。沒承想反而弄巧成拙,被精明的皇帝看出了端倪。

乾隆震怒,於是調王廷贊來避暑山莊覲見,命李侍堯等人徹查。一方面,調查前任甘肅布政使王亶望。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王廷贊來到避暑山莊。他一直強調,收取銀子是因爲甘肅糧價便宜,而且他的前任也是這樣做的。

乾隆拍案怒斥,如果說甘肅糧價便宜,肯定是當地連年豐收。既然如此,你們爲什麼連年上報災情!如果災情屬實,糧價又怎麼會便宜?!

面對皇帝的詰問,王廷贊無言以對、本來,他還指望和珅能幫他說兩句好話,結果和大人板着臉,根本不理他。心存僥倖的王廷贊以爲,他在最後關頭肯定會幫自己,所以沒有當場告發和珅受賄的事。

幾乎於此同時,王亶望的供狀也來了。王瞭望稱,捐監收銀這件事,完全是下屬的行爲,但他考慮到能用收來的銀子購買糧食,也就沒有深究。冒賑一事,屬於子虛烏有。

探索清朝甘肅冒賑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員都有怎樣的結局? 第4張

03

話分兩頭。運在西北的李侍堯通過審問甘肅按察使福寧,得知王謨望私收折色銀。清查了甘肅各地糧倉,發現沒有一顆糧。這與王亶望的供詞不符。

爲了找到更多證據,他連夜調閱布政使司賬簿,終於找出了冒賑的證據,只剩下官員舞弊分肥的情況還沒有搞清楚。

王廷贊離開後,甘肅大小官吏羣龍無首。他們有的藏匿金銀,有的則開始交代問題。皋蘭縣一位書吏交代,他的手中有一本真賬冊。就此,案情取得重大突破,官員們紛紛交代。

面對如山的鐵證,王謨望、王廷贊不得不叩首認罪。

大清律規定,貪污一千兩以上的官員處死。但甘肅上下幾乎無官不貪,如果按律處理,涉及的官員就太多了。乾隆被迫放寬尺度,貪污兩萬兩以上的殺。但就是這樣,還是殺了56名官員,流放了46名官員,其餘革職、病故、畏罪自殺的官員也有數十名。那位勸說乾隆允許甘肅開捐監于敏中,早已去世,但他的牌位被撤出賢良祠,子孫的也失去了做官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