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千金方》:唐朝孫思邈所著,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

《千金方》:唐朝孫思邈所著,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爲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共30卷,是綜合性臨牀醫著。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於永徽三年(652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孫思邈認爲生命的價值貴於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於危殆,價值更當勝於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爲書名,簡稱《千金方》,30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億校正,後列《禁經》二卷;明代後有按《道藏》經義析爲93卷者,內容相同。唐代孫思邈撰於永徽三年(652年)。

《千金方》:唐朝孫思邈所著,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

《千金方》是人稱“藥王”的唐代孫思邈所作的綜合性臨牀醫著,書中所載醫論、醫方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的醫學成就,是一部科學價值較高的著作。

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該書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學倫理學的基礎;其婦、兒科專卷的論述,奠定了宋代婦、兒科獨立的基礎;其治內科病提倡以臟腑寒熱虛實爲綱,與現代醫學按系統分類有相似之處;其中將飛屍鬼疰(類似肺結核病)歸入肺臟證治,提出霍亂因飲食而起,以及對附骨疽(骨關節結核)好發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與癰疽關係的記載,均顯示了相當高的認識水平;鍼灸孔穴主治的論述,爲鍼灸治療提供了準繩,阿是穴的選用、“同身寸”的提倡,對針灸取穴的準確性頗有幫助。

因此,《千金要方》素爲後世醫學家所重視。《千金要方》還流傳至國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作者以人命重於千金,故取“千金”爲書名。是感於當時的方藥本草部秩浩繁,倉卒間求檢不易,乃博採羣經,刪繁去復,並結合個人經驗而撰成。

卷1是醫學總論及本草、製藥等;卷2~4婦科病;卷5兒科病;卷6七竅病;卷7~10諸風、腳氣、傷寒;卷11~20系按臟腑順序排列的一些內科雜病;卷21消渴、淋閉等症;卷22疔腫癰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並雜治;卷25備急諸術;卷26~27食治並養性;卷28平脈;卷29~30鍼灸孔穴主治。總計233門,合方論5300首。書中所載醫論、醫方較系統地總結了自《內經》以後至唐初的醫學成就,是一部科學價值較高的著作。1949年後有影印本。

《千金方》:唐朝孫思邈所著,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 第2張

該書第一卷爲總論,內容包括醫德、本草、製藥等;再後則以臨牀各科辨證施治爲主,計婦科2卷,兒科1卷,五官科1卷,內科15卷(其中10卷按臟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養生2卷,脈學1卷及鍼灸2卷。共計233門,方論5300首。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載了行爲方式不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復發的原因:“不減滋味,不戒嗜慾,不節喜怒,病已而可復作。”

孫氏記載消渴能夠治癒,而復發的第一原因是“不減滋味”。這就是調味品、下飯菜不要掩蓋了五穀的氣味。

這樣的養生主張可見於更早的文獻:“肉雖多,不使勝食氣”(《論語·鄉黨》)。孫氏的主張又與《黃帝內經·奇病論》相統一:“此肥美之所發也。”

對食物結構變化的調查越來越受到重視。穀物對胰島細胞功能的保護作用已經被各種研究證實,尤其是穀物保護曲線的發現使很多人相信孫氏記載的糖尿病康復是真實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