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阿史那·社爾是如何成爲大唐名將的?他爲唐朝做了什麼?

阿史那·社爾是如何成爲大唐名將的?他爲唐朝做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阿史那·社爾,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說到唐朝的名將其實真的還是挺多的,但是我們今天不說這些有名氣的我們要說說唐朝初年的名將了,話說在唐初有這樣一位叫“阿史那·社爾”的名將了,聽到這個名字的是不是感覺很奇怪啊,這怎麼像一個外國人呢?那麼這個叫什麼“阿史那·社爾”的人到底是誰呢?下面就跟隨小編繼續揭祕分析看看吧!

阿史那·社爾是如何成爲大唐名將的?他爲唐朝做了什麼?

唐初有三大外族將領,分別是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與執失思力。契苾何力與執失思力我都寫過了,今天說說阿史那社爾。

1.不愛錢財的突厥首領,自立爲“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爾是北突厥(或稱東突厥)的傳奇英雄。他是處羅可汗的次子,年少時便以智勇雙全而聞名。後被授予“拓設”,即大將軍,分管鐵勒族的同羅、回紇等部落。在擔任“拓設”的十年間,沒有爲自己斂過錢,有人對他說:“您是拓設,手頭上卻一點也不寬裕,還比不上普通人家。”阿史那社爾說:“部落富有,我也就感到心滿意足了。”各部落首領對他又是敬畏,又是愛戴。阿史那社爾富有人格魅力,在蠻族部落中,他實在是屬於異端的類型。

頡利可汗頻頻對外用兵,阿史那社爾多次勸諫,可汗不聽,最終衆叛親離,薛延陀、回紇等部落相繼反叛。頡利可汗對阿史那社爾相當不喜歡,派他與其他三位大將率兵攻打薛延陀,阿史那社爾吃了敗仗,被貶去駐守西部偏遠的可汗浮圖城,任務是防禦西突厥汗國。

北突厥汗國滅亡後,阿史那社爾以可汗浮圖城爲自己的軍事基地,大力擴張實力。正巧當時西突厥汗國也出現動盪,他便率軍攻打,佔領西突厥約一半的土地。此時阿史那社爾擁有十萬大軍,他自稱爲“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爾實力雄厚,如果他繼續向西擴張,很可能吞併整個西突厥,也足以稱雄一方。但他是一名真正的武士,對於地位、富貴、權力等世人追逐的目標看得非常淡。對他來說,武士真正的精神是榮譽,他不爲土地而戰,不爲利益而戰,他爲榮譽而戰。

阿史那·社爾是如何成爲大唐名將的?他爲唐朝做了什麼? 第2張

2.征討薛延陀,失敗後投降大唐帝國

在阿史那社爾眼中,導致突厥衰敗的罪魁禍首就是背叛者薛延陀,他決心武力征討薛延陀國。其部衆紛紛勸說他:“現在我們剛得到西部的土地,如果攻打薛延陀失敗,西突厥勢必會奪回我們佔領的地盤。”阿史那社爾不聽,對部將們說:“如果討伐薛延陀失敗,我雖死無憾。”

公元634年(貞觀八年),阿史那社爾率五萬騎兵對薛延陀汗國宣戰。

此時薛延陀在據有漠北之地,周邊部落都前來歸附,擁有二十萬大軍,遠遠超過阿史那社爾。與薛延陀汗國交戰一百多日後,阿史那社爾終於戰敗。由於他揮師東向,西突厥大舉反撲,阿史那社爾的地盤損失殆盡,在可汗浮圖城也沒有立足之地。他僅剩下一萬多人的兵力,無奈之下,於636年初(貞觀十年)向大唐帝國投降。

唐太宗大喜,他認爲阿史那社爾是忠勇之士,是英雄,封他爲左驍衛大將軍,將其部衆安置在靈州以北的地區,阿史那社爾則留在長安。爲了表示對阿史那社爾的信任,唐太宗將其妹南陽長公主嫁給阿史那社爾,結爲親家。從此,阿史那社爾成爲大唐帝國的一名將領。

3.高昌之戰、遼東之戰、薛延陀之戰

貞觀十四年(公元639年),唐太宗發動高昌之戰。阿史那社爾隨同交河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副總管薛萬均出西域。此役唐軍大獲全勝,平定高昌。

然而,攻破高昌後,唐軍的紀律極其惡劣。侯君集縱兵大掠,他自己先撈足油水,把高昌王宮中的金銀財寶據爲己有。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部下個個也大肆掠奪,暴行累累。大總管侯君集如此,副大總管薛萬均也好不到哪去,強姦高昌婦女。可以說,他們的表現令唐軍蒙羞。

只有一個人是例外,此人便是阿史那社爾,他以未奉詔爲由,秋毫不取。後來朝廷詔令封賞,阿史那社爾只接受一些最差、最次的賞物。他一生清廉,視金錢如糞土,在這點上,沒有人比得上他。對於阿史那社爾高尚的道德,唐太宗極爲欣賞,賜他寶刀錦緞,封爲畢國公。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阿史那社爾追隨唐太宗徵遼東,在戰鬥力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被流矢所傷,他拔箭裹創再戰,率所部大破高麗兵團

一年後(公元646年),唐太宗任命李道宗、阿史那社爾爲瀚海安撫大使,與執失思力、契苾何力、薛萬徹、張儉等共同北伐薛延陀。在唐軍凌厲的攻勢下,薛延陀最終覆滅。

阿史那社爾在歷次戰爭中展現其作爲一名武士的風範,視金錢如糞土,視榮譽如生命,勇猛而善戰,唐太宗對他刮目相看。在接下來的龜茲之戰中,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爾爲遠征軍最高統帥,這是對這位外族將領無與倫比的信任。

阿史那·社爾是如何成爲大唐名將的?他爲唐朝做了什麼? 第3張

4.遠征龜茲的最高統帥

大唐帝國將星閃耀,作爲一箇中原政權,不乏戰功卓著的漢將,而唐太宗李世民卻把遠征龜茲的重任交給外族將領阿史那社爾,這本身就是無上的榮譽。這裏除了信任之外,還因爲阿史那社爾對西域十分熟悉瞭解。

龜茲之戰,統帥是阿史那社爾,副統帥爲契苾何力,兩人均是蕃將,而遠征軍的主力,也多由歸降的遊牧部落騎兵所構成。榮譽的同時是巨大的責任,阿史那社爾不能輸掉這場戰爭,否則豈非辜負唐太宗的知遇之恩麼?

公元648年,阿史那社爾以十萬之衆大兵壓境,先解決掉處月、處密兩個西突厥部落,然後借道焉耆國,出其不意地進入龜茲國的北部,兵分五路發起進攻。龜茲王布失畢備戰不足,先敗於多褐城,後主動放棄首都伊邏盧城(新疆庫車),退守六百里外的拔換城(新疆阿克蘇)。

拔換城的城池堅固,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蘇海政、薛萬備久攻不下。阿史那社爾留下安西都護郭孝恪駐守伊邏盧城,親率大軍馳援蘇海政與薛萬備。經過四十天艱難的圍攻戰,阿史那社爾終於攻破拔換城,龜茲國王布失畢被唐軍生擒,其餘的將士放下武器,全體投降。

然而,此時後院起火。龜茲國相那利在西突厥的支持下,拼湊一萬人馬,殺回首都伊邏盧城。守備伊邏盧城的郭孝恪雖是名將,但生活作風不好,在城裏收刮不少寶物,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完全沒有戒備,結果殺得措手不及,命喪黃泉。

郭孝恪曾派人送珍寶給阿史那社爾,阿史那社爾一樣也沒有接受。唐太宗後來評論說:“阿史那社爾與郭孝恪二人的優劣,從他們的生活作風就可以區分開來了。如今郭孝恪被寇虜所殺,真是咎由自取。”

很快唐軍大舉發攻,那利的一萬人馬,戰死八千,自己也淪爲俘虜。此時龜茲主力雖被殲滅,仍有許多城堡負隅頑抗,阿史那社爾決定採取招撫的手段,勸降龜茲諸城,在他曉以利害之下,前來歸降者有七十餘座城堡(《資治通鑑》作七百餘座,這裏從《新唐書》“阿史那社爾”傳)。至此,討伐龜茲的戰爭宣佈勝利結束。

唐王朝對龜茲的戰爭,略似於漢武帝時代的大宛戰爭,西域諸國無不震動。它表明西域雖然遠離中原,但仍在大唐的打擊範圍之內。經此一役,大唐帝國基本上掌控塔里木盆木,打通中亞的通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事。躊躇滿志的阿史那社爾在龜茲國立下一塊大石碑,紀錄下遠征軍的赫赫武功,然後班師回朝。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爲報唐太宗知遇之恩,阿史那社爾請求殉葬,然而唐太宗早有料及,留下遺言,不准許殉葬。六年後,阿史那社爾去世。

阿史那社爾與契苾何力一樣,對大唐帝國竭忠盡力,爲貞觀時代之雙星。阿史那社爾參加過高昌之戰、遼東之戰、平薛延陀之戰,而其軍事生涯代表作則是龜茲之戰,作爲獨當一面的軍事統帥全權指揮一場大戰役,證明其非凡的軍事才能。然而,最令我欣賞的則是他完美的武士人格,無可指摘的品行;他愛惜名譽,輕視金錢,他的信念簡單、堅定、執着;千古之下,又有幾人能在巨大誘惑面前,真正做到嚴以律己、潔以守身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