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陸王心學簡介 發揚於陸九淵,並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陸王心學簡介 發揚於陸九淵,並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王心學代表人物是誰?陸王心學的思想主張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陸王心學簡介

“陸王心學”是由儒家學者陸九淵、王守仁發展出來的心學的簡稱,或直接稱“心學”;或有專門稱爲某哲學家的心學,如王守仁的“陽明心學”。

陸王心學簡介 發揚於陸九淵,並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陸王心學一般認爲肇始孟子、興於程顥、發揚於陸九淵,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雖有時同屬宋明理學之下,但多有分歧,陸王心學往往被認爲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稱“主觀唯心主義”),而程朱理學爲“格物派”(一稱“客觀唯心主義”)。

陸王心學代表人物

一、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被稱爲“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爲“陸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於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諡文安。

陸九淵爲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註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爲“陸王學派”,對後世影響極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二、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爲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爲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爲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陸王心學簡介 發揚於陸九淵,並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第2張

陸王心學的思想主張

一、心本論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心者身下主宰,目雖視而所以視者,心也;耳雖聽而所以聽者,心也;口與四肢雖言動而所以言動者,心也”,“凡知覺處便是心”。

“心”即“我的靈明”,“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

“位天地,育萬物,未有出於吾心之外者”

先生遊南鎮,一友人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關?’先生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同上,《王文成公全書》卷三)。“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意在於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於事聽言動,即事聽言動便是一物。

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心”不僅是萬事萬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倫理道德原則。

二、“知行合一”的認識論

王陽明說“知先行後”,他說:“心雖主於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於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知行如何分得開?”“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今人學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事,故有一念發動雖有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實質是恪守儒家倫理,成爲聖人。

三、倫理學說和修養論

“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爲一者也” 。

“是非之心,不濾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體自然明明覺者也”,“良知之在人心,不但聖賢,雖常人亦無不如此”。

陸王心學簡介 發揚於陸九淵,並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第3張

“致良知,不假外求”,“若能向裏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

爲什麼?“臂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者也,無非有事於根焉而已”。

如何“致良知”?“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必有其上級,意所在之事謂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於正正者,爲善之謂也。夫是之謂格。”然“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