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岳飛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其實岳飛之死並不是他自身的原因,岳飛是死於宋朝僵化的政治架構。

對於岳飛之死,最爲初級的理解是宋朝出了個大奸臣秦檜,是秦檜害死了岳飛。後來對歷史理解的深刻一些的人就認爲,當時北宋的徽、欽二宗還在金朝人的手裏,一旦岳飛打敗了金朝,就會把徽、欽二宗迎回大宋,到時候高宗就會皇位不保。所以高宗爲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便毀掉了岳飛北伐的成果,哪怕是取得了朱仙鎮大捷,擊敗了金軍主力也要自毀長城,把岳飛召回來,還要殺害岳飛。

但是在我看來歷史其實沒這麼簡單,我們只有回到當時的環境,才能更清楚地瞭解爲什麼岳飛必須死。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在宋代殺文人士大夫、大臣是一件政治非常不正確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北宋太祖趙匡胤立了個石碑,上面寫了三條祖訓,其中一條就是“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子孫當了皇帝的只要殺了這種人,天必譴之。這些祖訓起先在宋朝的太廟中供着,是隻有皇帝才能知道的天字號機密,不過隨着北宋的滅亡,這三條祖訓也就隨之公佈天下了。因此在宋朝來說,殺大臣是極爲罕見的,而殺岳飛這樣的大將就非常蹊蹺了。

那麼殺大臣、士大夫、言事者會有什麼後果呢?在兩宋交接時期,就發生了三起殺大臣事件,我們看看這三起事件的情況。

第一起是張邦昌事件,張邦昌是金人佔領汴京後立的傀儡皇帝,不過張邦昌也是堅決不受,把所有的府庫都封了,也從不敢進正殿。等到金人走後就迎來了趙構,讓趙構當了皇帝,但是趙構卻殺了沒有什麼過錯的張邦昌。原因就在於,從皇統來說如果趙構接受了張邦昌的皇位,那麼就等於承認了張邦昌的皇統,而張邦昌的皇統是金人給的,這就等於是金人打敗了趙宋皇家,把皇位傳給了張邦昌,張邦昌再傳給了趙構。所以趙構必須殺了張邦昌,不然就等於承認了張邦昌的皇統,趙構的皇位也就沒了合法性。

第二起事件是太學生陳東和一個普通百姓歐陽澈的事件,他們認爲徽、欽二宗還活着,所以趙構就不能當皇帝,還要用原來宋欽宗的年號,趙構最多也只能算是監國,等到欽宗還朝的時候,還是要由欽宗來做皇帝。這就直接威脅到了趙構的皇位了,於是趙構便殺了這二人。不過在殺了幾天後,趙構就搞起了政治表演,向人們表示殺這二人是錯了,後悔了。可南宋對面的僞朝北齊就把陳東和歐陽澈的牌位供奉了起來,並發表了言論,說宋家的皇帝是不對頭的,因爲殺了上書言事者,所以對面宋家的皇帝不是正兒八經的宋家皇帝。

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從宋代的社會風氣來說,殺大臣、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是一件非常政治不正確的事情,殺了會有非常嚴重的政治後果。既然有這樣的風氣,那麼爲什麼還要殺岳飛呢?要知道岳飛不但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大臣,還是一位無論在生活上還是道德上都找不到瑕疵的人。

那麼岳飛是不是因爲要迎回二聖而被殺呢?這是很多人認爲高宗要殺岳飛的最大理由,但實際上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第一,提出迎二聖還朝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高宗,而且岳飛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沒有政治頭腦,其實他也清楚迎二聖還朝後高宗的尷尬地位,他也不想把徽、欽二宗迎回來以後代替高宗。在一次出兵北伐的上表中,岳飛就特地說了是要“迎天眷還朝”,這裏的天眷就是皇帝親戚的意思,他沒有用“迎二聖還朝”的說法。總的來說,就是把皇帝的親戚接回來。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出,岳飛對於迎二聖還朝的事情,在政治上其實是非常清醒的。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第2張

第二迎二宗還朝,高宗只是當了個政治牌而已,而徽、欽二宗即便回來了也影響不到高宗的皇位。比如南宋時期在離實現徽、欽二宗回朝最近的一次談判中,金人已經同意將高宗的母親韋太后送回來,在韋太后回去的時候,欽宗(當時徽宗已死)就攀住了韋太后的車架,跪在地上說,你回去跟我弟弟說我就想出家當個道士,其他的我就不奢望了。韋太后回去後把這個話也帶給了高宗,所以這個事情在當時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政治禁忌,岳飛也是知道這個政治禁忌的,還是經常繞着這個禁忌走的。

我們進一步說,即便欽宗回來了,實際上對高宗的皇位也構不成威脅,因爲要繼承皇位的話,欽宗手上即沒有兵權也沒有朝臣的支持,他其實什麼也做不了。

比如當初金人氣勢洶洶地南下的時候,宋徽宗便離開了汴京到了鎮江,說是爲國家祈福,其實是跑路,臨走前把皇位塞給了欽宗。可是等到金人走了,宋徽宗便以太上皇的名義發佈命令,但這個時候大權已經掌握在欽宗的手上了,徽宗的命令沒人執行。等到徽宗回到汴京後,說是被欽宗奉養在隆德宮,其實等於是被欽宗軟禁了。

到最後徽宗實在沒辦法,都給欽宗上起了表,表示自己要到洛陽去給欽宗招兵,以防金人再打過來。欽宗看了根本就不屑一顧,他知道徽宗的想法就直接給否決了。在徽宗的上表中,他自稱爲老拙,又笨又拙的一個老人,可見那個時候的徽宗地位低到了什麼程度。之後到了徽宗過生日的時候,欽宗作爲兒子就去給老爹祝壽,徽宗顫巍巍地給欽宗倒了一杯酒,還自稱是老臣給陛下敬酒,可欽宗看了以後,懷疑杯中有毒,就硬生生地沒喝,最後徽宗號泣而走。由此可見,一個失去了權力的皇帝,其實什麼都不是。放在高宗朝,即便欽宗回來了,能對高宗構成威脅嗎?那麼既然欽宗回來也對高宗構不成威脅,那高宗爲什麼還要殺掉岳飛呢? 我認爲有三點原因。

第一岳飛真的能贏下戰爭嗎?我們先看看岳飛,岳飛在我們的印象裏是個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岳飛真的有這麼神嗎?如果我們仔細閱覽史料,會發現他的朱仙鎮大捷也就是郾城大捷,寫的最天花亂墜的是出自一本名爲《金佗粹編》的書,而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岳飛的孫子岳珂。但是在官修史書裏並沒有把這個大捷看的有多重要,不過宋朝的官修史書在當時也是秦檜的兒子秦熺這些人寫的,歷史情況究竟如何也是很難說清了。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第3張

不過有點是肯定的,岳飛的主力基本都是步兵,當時如果繼續北伐離開了中原地帶直搗黃龍府,到了徽、欽二宗待的黑龍江那個地方,步兵基本是戰勝不了騎兵的,到時也是勝負難料。

第二在於當時宋朝的國力已經不能支持這場戰爭了。北宋時期宋朝是非常富裕的,頂峯時期財政收入能到1億貫左右,而到了兩宋交接的時候因爲兵荒馬亂,其收入只有1000多萬貫,直到12世紀中期才恢復到6000萬貫的水平。可在高宗時期,岳飛軍隊一年的軍費就有700萬貫,爲了支持岳飛打仗高宗也是把老本都拿出來了。所以從財政上來說,能不能支持岳飛打到黃龍府,是個巨大的問題。

第三,那麼如果當時高宗堅持打下去,會有什麼後果呢?首先輸贏是很難說的,對於這點距離岳飛時代不遠的朱熹也對當年的岳飛北伐有過評價“將驕兵惰,未可知也”,也就是能不能贏下來不好說。而後來的歷史學家包括趙翼、錢大晰以及近代的胡適也都認爲,在當時的南宋來說繼續北伐能不能贏很難說,而與金人談判,以大散關和淮河一線爲界對南宋是最有利、最理性的一個選擇。

而一旦岳飛打贏了呢?那麼岳飛就會成爲高宗最大的敵人。是的,一旦岳飛贏了,高宗最大的敵人就不是徽、欽二宗,不是金朝,而是岳飛了。岳飛不但掌握了全國七分之五的軍隊,而且他還特別能打,贏下了不少戰功,岳飛就是趙構最大的威脅了。

那麼岳飛會對高宗構成威脅嗎?首先我們都知道岳飛是個忠臣,這點高宗也是認同的,有次高宗就曾經跟秦檜說過,岳飛是個忠臣。但是秦檜卻說,岳飛是個忠臣,但是當年的太祖趙匡胤也是個忠臣呀。如果高宗讓岳飛繼續北伐,岳飛真的打下了黃龍府,迎回了徽、欽二宗的屍骨,佔據了整個北方,那麼以岳飛的赫赫聲名來說,高宗根本就壓不住岳飛了。即便岳飛不反,岳飛手下的弟兄們也會反。當初太祖趙匡胤也是如此,他也是在手下的簇擁下才黃袍加身當了皇帝的。對於這點,原因也很明瞭,即便岳飛沒有反叛的想法,但是他手下的弟兄們卻不會這樣想,他們也會想着當開國元勳,當個侯爺,到時候反不反,可能都由不得岳飛了。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第4張

我們再拿北宋時期的狄青來說,他是北宋時期唯一的名將,本來他在外地做將領的時候朝中的大臣都是看好他的。但等到他回到京城做了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以後,朝中的大臣就開始頻繁攻擊起他來了。比如不少人說晚上看到狄青家裏出現了怪光,當初朱溫(篡奪唐朝皇位的朱溫)的家裏也有怪光,意思就是狄青要謀反。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對朝臣們說過,狄青是個忠臣,可是名士文彥博也說了與秦檜類似的話,狄青是忠臣,可他的手下呢?其實秦檜做的事情和當初文彥博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他們與臣子之間一旦出現了猜疑,就意味着他們的關係就破裂了。要麼是皇帝猜疑臣子,要麼是臣子猜疑皇帝,而猜疑帶來的後果無非是四個:第一個後果是皇帝猜疑臣子,把臣子幹掉;第二個後果是皇帝猜疑臣子,但是沒有對臣子動手,而臣子看到皇帝猜疑自己了,便把皇帝幹掉,自己做了皇帝了;第三個後果是皇帝沒有猜疑,但是臣子猜疑皇帝,但是臣子沒動手,結果皇帝幹掉了臣子;第四個後果就是皇帝沒有猜疑,但是臣子猜疑皇帝,臣子動手幹掉了皇帝。所以從邏輯來分析,皇帝與臣子之間一旦出現了猜疑,對於雙方來說最理性的解決辦法就是幹掉對方。

對於高宗來說也是如此,他猜疑岳飛,他也不知道岳飛會不會真的謀反,即便今天不謀反,或許是爲了積攢更大的名望等到以後謀反也說不定,既然如此那還是先幹掉岳飛再說吧,這樣自己就安全了。

而與岳飛不同的是南宋四大名將的另外三個,劉光世是把部隊早早地交了出去,得以善終;張俊幫着高宗陷害岳飛,後來也得以善終;韓世忠則天天找高宗要金銀財寶、土地,就是向高宗表示,我不貪圖你的皇位,我就是想要發家致富,後來也矇混過關了。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第5張

而岳飛是個完美無缺的人,不愛財也不貪圖享受,深受百姓的擁護,廣受士大夫們的好評。而在性格上來說,岳飛就是太倔了些,岳飛的倔在高宗看來就是跋扈了。岳飛本來是個低級武官,也是被高宗看中後一路提拔,三十歲不到就當了節度使,可以說岳飛也是高宗一手提把起來的。

兩人曾有過一段蜜月期,後來翻了兩次臉,第一次翻臉是在紹興七年,當年劉光世交出了他的軍隊給了宋廷,自己回家養老去了。剛開始的時候高宗趙構把劉光世的部隊劃給了岳飛,岳飛也因此一下子就擁有了南宋七分之五的兵力。可事情過後趙構覺得事情不對,岳飛擁有了全國七分之五的兵力要是哪天他謀反了,趙構還真拿岳飛沒轍,便想收回成命,將劉光世的部隊直屬中央。可這下岳飛就不幹了,直接撂挑子回廬山閒居去了。高宗見岳飛撂挑子了,便寫了無數封信請岳飛下山,可岳飛也死活不下山,後來沒辦法叫了岳飛的兩個老部下去勸,最終才把岳飛給勸下了山。

第二次翻臉是他操心起了皇位的繼承人,他跟高宗說你沒有後代這可不行,要不就立趙伯琮爲太子吧。高宗聽完後便說,這種事那是你這種掌兵權在外的武將該管的事啊。要知道在古代帝王社會中,武將談及皇位繼承人都是禁忌的話題,一旦武將擁護的人當上了皇帝,那麼他就會有擁立之功,就很可能會左右朝政,所以對於武將來說,皇位繼承人永遠是一個禁忌的話題。

PS:高宗沒有兒子,便將太祖的後人趙伯琮和趙伯玖養在了宮中,以便將來繼承皇位。

宋高宗爲什麼一定要岳飛死?岳飛對宋高宗構成威脅了嗎? 第6張

從這兩件事也能看出,岳飛的性格確實有問題,但是岳飛性格上的問題並不至於導致他的被殺,畢竟宋朝的政治相對還是很文明的,很少殺大臣。

其實岳飛被殺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因素,也是一直以來人們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那就是宋朝的政治結構問題。

宋朝自仁宗以後就形成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士大夫階層在宋廷當中也逐步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但士大夫階層也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凡事都認死理,凡事都搞黨爭。這點來說最爲典型的就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作爲變法派與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勢同水火,對於政見不同的人從不站在是否的立場而是派別的立場與之爭鬥。對於王安石來說,只要不是變法派的都是壞人,他在臺上的時候瘋狂打擊反對變法的人。後來等到反對變法的司馬光上臺了,也瘋狂打擊變法派的人,王安石留下的政策,哪怕是好的也一併廢除。所以在整個宋代來說,就變成了一種失去彈性的政治,只要一派上臺就會把另一派踩在腳下,然後被踩的派別上臺後又把先前把他們踩在腳下的一派踩在了腳下,如此翻來覆去。

到了高宗岳飛時期,宋朝的政治彈性就變得非常脆弱,當時朝中只有兩派:主和派和主戰派,主和派以秦檜爲首,但也不全是賣國的漢奸。既然在高宗時期形成了與金國談和的政策,在失去了政治彈性的情況下,在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殺掉一個主戰派的大員,岳飛就成了這種缺乏政治彈性環境的犧牲品了。

所以我們縱觀岳飛的悲劇,這其實並不是忠臣與奸臣的悲劇,不是昏君與良臣的悲劇,而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跟整個僵化的政治結構之間的悲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