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作爲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正月十四這天有什麼習俗?

作爲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正月十四這天有什麼習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月十四即農曆正月第十四天,作爲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從初一到正月十五都屬於新年,在農村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被稱之爲年節,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裏大家都會沉浸在新年的氣氛中,當然每天也會有相應的過年習俗,那麼在正月十四這天有什麼習俗呢,其實在一整年的好運裏,就在十四這天。

作爲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正月十四這天有什麼習俗?

守住財神

從第正月十四下午開始,孩子們手裏拿着一盞兔子燈,在街上跑來跑去,蠟燭點亮了燈,點燃了兔子。晚上,每家每戶,都沒有點蠟燭,這叫“間間迎”,用這種方式向財神問好。在這一天,每個家庭都要從晚上到黎明的長夜燈,迎接財神的到來。

拜臨水女神

中國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爲“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爲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中國民間立祠奉祀,稱爲“臨水娘娘”、“順天聖母”。其實,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爲自己塑造的一位保護神,也是她們畏懼難產而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

伏羲誕辰日

甘肅天水一帶,稱伏羲爲人宗爺,以正月十四日爲人宗爺誕辰日,這天要舉行祭祀活動。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祭品,祭品有宰殺好的整豬、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內古柏樹上,貼滿了小小的紅紙人。子時一到,開始讀祭文,回顧祖宗的功德,述說現今的美好生活。之後進行朝拜,給人宗爺唱戲,耍社火,祈願保佑歲歲平安,人壽年豐。祭祀後,供品要分給朝拜者,意爲祖先賜給了食物。

作爲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正月十四這天有什麼習俗? 第2張

試花燈

爲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中國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成爲“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於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成爲“燈市”。

喝亮眼湯

新昌、嵊州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的習俗。中國民間有個說法,這十四夜亮眼湯一喝,就說明春節也過得差不多了,大家得開始振作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那麼,這傳說中的“亮眼湯”到底是咋樣的。

亮眼湯不少人會做,但這亮眼湯到底藏着怎樣的歷史呢?一般來說,春節到正月十五是最後的高潮,不過在宋朝,從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七爲止,這個階段都叫元宵節,正月十四夜也是在元宵節裏的,那天就要喝亮眼湯。

“除此之外,正月十四夜,平常人家還會在自家的各個角落裏撒上烏梓,因爲據中國民間傳說,角落裏倒一些烏梓,可讓老鼠眼睛瞎掉,貓的眼睛更亮,把老鼠都吃完,這樣就可以保護糧食不讓老鼠吃掉。”烏梓其實是山上的一種野果,由於烏梓用新昌話講就像“眼珠子”,意思就像多雙眼睛盯着自家的糧倉不被老鼠侵害。

說來說去,這十四夜是跟“亮眼”的確有蠻大關係的,喝上一碗亮眼湯,然後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賞元宵燈會,以美好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年。

吃糟羹

元宵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因正月爲元月,而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又稱“上元節”。我國各地的上元節活動大同小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湯圓,成爲世代相沿的習俗,節日名稱也演化爲“元宵節”。在臺州,元宵節爲正月十四,其節日氣氛也有着與衆不同的特徵和內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國獨一無二。

中國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習俗都表明新年的好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