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修建長城時用的什麼材料?爲何長城能屹立不倒?

古代修建長城時用的什麼材料?爲何長城能屹立不倒?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長城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說起長城,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互相爭鬥,爲了抵禦他國紛紛修建起了長城,歷史上第一個關於長城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是源於此。但那是周朝時期,長城還不算是“長城”,各諸侯國僅修建了自己的防禦工事。

古代修建長城時用的什麼材料?爲何長城能屹立不倒?

後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將各國的長城連接並修繕了起來,這纔有了後世的萬里長城之稱。而長城這個稱呼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纔有的,《史記.楚世家》中有載:

“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

而在此之前,長城還有許多其他的稱呼,比如方城(楚國使用過)、還有塹、長塹、城塹以及牆塹等等,這些都是從戰國到明朝時期使用過的稱呼。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長城,大部分是明朝時期所修建的。

在當時如果沒有長城,那漠北遊騎就可以毫無阻礙的衝進華北平原,導致百姓就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農耕作業和生活。所以明朝在秦長城的基礎上再次翻修和新砌了新的長城,這就是後世我們俗稱的明長城。

而修建長城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秦朝秦始皇有魄力和能力用舉國之力來修建長城,但也造成了百姓的民不聊生,國家剛剛穩定下來就修建如此耗時耗力的大工程,民間更是出現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由此可見在當時長城的修建是多麼的困難。

古代修建長城時用的什麼材料?爲何長城能屹立不倒? 第2張

而長城在中華大地上屹立兩千年不倒,這其中又有什麼奧祕呢?原來在修建長城的時候秦始皇用了一項黑科技。在當時修建長城的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主要是土、石頭和木料、瓦件等等。

在叢山峻嶺的地方就開採石料來修建,在平原地帶就用土來夯實建築,在沙漠地區更是想到了用蘆葦或者紅柳條枝相互疊放,中間鋪上沙子的方式,一直修到6.7米。而用石塊或者土夯實壘起來的建築是不穩的,它又沒有像現代混泥土,水泥等用來粘合的東西,它是怎麼做到不倒的呢?

原來當時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用石灰、沙石、紅泥再加上少量的用糯米煮出來的粉水,混合在一起修建長城,這種混合材料幹了以後既可以起到粘合的作用,又無比的結實,實在是完美的選擇。

在古代沒有水泥的時期,古人們摸索出來了很多方法來代替水泥,比如石灰和糯米粉。其中糯米粉的柔性和防水性都要比水泥要好的多,只可惜它的生產成本太高,到了現代被慢慢的淘汰了。

古代修建長城時用的什麼材料?爲何長城能屹立不倒? 第3張

而在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奇觀,我們中國的長城始終是獨一份,大概就是因爲只有我們中國的勞動者可以不辭幸苦,不懼嚴寒,具有智慧的同時又認真做事的這份精神,纔可以讓長城一直屹立在我們的土地上的原因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