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何說馬陵之戰是魏國霸業的終點站?戰役的結果如何

爲何說馬陵之戰是魏國霸業的終點站?戰役的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馬陵之戰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見晉室大勢已去,便不再維護晉室統治,而是選擇將晉國卿族趙魏韓三家的首領魏斯、趙籍、韓虔三人分封爲諸侯,趙、魏、韓三國由此建立。

這一事件在《資治通鑑》之中被司馬光列爲了春秋戰國的分界點,在這一事件之前,周王室雖然已然衰微,但是在晉國的支持,以及魯、燕、宋等國的保護之下,齊、楚等國皆不敢窺伺周王室,想要稱霸也只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可是,在這一事件之後,作爲周王室重要諸侯國的晉國風流雲散,周王室因此少了一座大靠山,再加上週王室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來首鼠兩端,更是使得天下各國寒心,自此再無諸侯國盡心盡力地維護周王權威,拱衛周王室。

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升級到了以滅國爲目的的兼併戰爭,各國爭先登上天下霸主的神壇,取代周王室,號召天下。第一個登上神壇的便就是魏國……

爲何說馬陵之戰是魏國霸業的終點站?戰役的結果如何

公元前445年,魏斯從祖父魏桓子手中接過了魏氏的重擔,當時趙魏韓三家經歷了晉陽之戰,瓜分晉國已成事實,相比於北邊的趙氏和南邊的韓氏,魏氏地塊分散,並不能形成有效地集權統治,而且軍事實力也要比趙氏弱,當時韓趙兩家還時常產生摩擦,大戰小戰接連不斷,魏斯深感魏國強國的必要,遂開始禮賢下士,廣納賢才。

在公元前403年前後,魏文侯魏斯身邊已經聚集了一羣如李悝、吳起、翟璜、西門豹一般的賢才,在他們的悉心輔佐之下,魏文侯很快便在魏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史稱“李悝變法”。在這場變法之後,魏國迅速強國,並且化解了韓趙兩國的矛盾,三家齊頭並進,西敗秦國、北滅中山、東破齊國、南擊楚國,使得魏國一躍成爲了天下間僅有的一流強國,穩定天下霸主的神壇。

我們都知道,象徵着魏國霸業終結的標誌便就是發生在公元前343年的那場馬陵之戰,可是,爲什麼馬陵之戰纔是魏國衰敗,而桂陵之戰卻沒有成爲魏國跌落天下霸主的神壇的標誌呢?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桂陵之戰的歷史。

爲何說馬陵之戰是魏國霸業的終點站?戰役的結果如何 第2張

公元前354年,因趙國此前與齊、宋等國展開會盟,而後又大舉進攻魏國的保護國衛國,挑戰魏國霸業,魏惠王一怒之下調集魏軍主力,命上將軍龐涓掛帥直撲趙國國都邯鄲城。趙成侯趙語見大事不妙,遂遣使向齊國求援。

此時齊國國君正是那位頗有才幹的齊威王,齊威王早已想要挑戰魏國霸業,但奈何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時機,魏國精銳盡出大舉進攻趙國,這便讓齊威王看到了擊敗魏國的機會,於是便採納了大臣段幹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進攻魏國重鎮襄陵,另一路則是由田忌、孫臏等人統率,救援趙國。

孫臏針對魏國國內空虛的情況,建議田忌率軍直奔魏國國都大梁,以解邯鄲之圍,這便就是“圍魏救趙”典故的由來。面對曾經的手下敗將如此挑釁,囂張了半輩子的魏惠王自然是不能忍,大筆一揮,連下數道詔書,命已然攻佔邯鄲的魏國上將軍龐涓回師救援大梁,全殲來犯之敵,卻不曾想,龐涓因輕敵冒進在桂陵兵敗被俘,魏軍先鋒全軍覆沒。

爲何說馬陵之戰是魏國霸業的終點站?戰役的結果如何 第3張

在桂陵之戰後,因魏軍主力仍舊滯留衛國境內,隨時都能突入齊國境內,切斷田忌所部大軍的退路,齊威王不敢冒險,遂命田忌率軍轉攻魏國重鎮襄陵,迫使魏軍主力回師。

隨着齊軍主力的到達,襄陵魏軍的防守壓力劇增,魏惠王連忙命魏軍主力南下,馳援重鎮襄陵,於是乎,那場在戰國曆史上極爲重要,但是卻鮮爲人知的“襄陵之戰”拉開了序幕。

隨着魏軍主力的抵達,“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的場景再度重演,齊軍連戰連敗,不得不收攏兵力,開始與魏國展開對峙。

魏惠王已經吸取了桂陵之戰的教訓,不再想要單靠魏國力抗齊、衛、宋聯軍,轉而誘惑隔岸觀火的韓昭侯介入襄陵之戰,加入魏國的陣營。韓昭侯見齊軍不敵魏武卒,認爲魏國已然立於不敗之地,遂調集韓軍突襲聯軍側後,使得聯軍陣腳大亂,魏軍趁勢發起了全線進攻,三國聯軍慘敗,齊威王不得不重新向魏國示好。

次年,魏惠王又逼迫趙成侯簽下了屈辱的《漳水之盟》,宋、魯等十二國再度朝拜魏國,公元前350年,魏國又轉而攻秦,逼迫秦國退出了在桂陵之戰、襄陵之戰期間侵佔的魏國土地,秦孝公被迫前往彤地與魏惠王會盟。自此,在此後數年的時間裏,天下再無一國膽敢挑戰魏國,魏國得以挽回了在桂陵之戰中的損失,並且重新鞏固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