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樊於期如何獲罪於秦王?爲何荊軻刺秦時要他的人頭?

樊於期如何獲罪於秦王?爲何荊軻刺秦時要他的人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樊於期就是當年荊軻刺秦王時借給荊軻人頭的那個人。樊於期原爲秦國大將,因爲在秦趙戰爭中戰敗獲罪於秦王嬴政,全家被殺,隻身畏罪逃到燕國。燕太子丹將他待爲上賓,爲他在這座山上建起樊館,此山也因此名爲樊館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秦國大兵攻破趙國,燕國危在旦夕之時,燕太子丹策劃了著名的“荊軻刺秦王”行動。在荊軻出發之前突然提出,見秦王不僅要帶上督亢地圖,還要帶上秦王日思夜想的樊於期的人頭。太子丹仁厚又兼愛惜人才,不忍心殺掉困境中前來投奔的樊於期。荊軻就自己去見樊於期。

樊於期如何獲罪於秦王?爲何荊軻刺秦時要他的人頭?

這一段《史記·刺客列傳》有詳細的記載:荊軻對樊於期說:“將軍得禍於秦,父母宗族皆爲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戶,將軍何以雪其恨?”樊於期仰天長嘆,淚流滿面說:“每一思及秦政,痛徹心髓,願與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荊軻趁機說道:“今有一計可解燕國之患、將軍之仇,將軍可納否?”樊於期毫不猶豫地說:“苟報秦仇,粉身碎骨,某所不惜,有何出口之難也?”

荊軻說:“某之愚計,欲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誠得將軍之首,督亢地圖,以獻於秦,秦王必喜而見於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將軍之仇得報,燕京得免於滅頂之患,將軍以爲如何?”聽到這兒,樊於期彷彿看到荊軻刺死秦王的場面,看到了自己大仇得報的那一天,內心做出犧牲的決定。於是樊於期脫掉外衣露出右臂,跺着腳大喊:“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而恨其無策,今乃得明教。”隨即拔出佩劍自刎,獻出頭顱。

所以說一同去咸陽擔任刺秦任務的應是三個人,除了荊軻、秦舞陽之外還有一個人,就是樊於期。只是他在出發前就已經做出了犧牲,或者說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而他的人頭依然是刺秦的主要工具之一。遺憾的是在秦王殿上,他卻親眼看到了荊軻刺秦的失敗與無可奈何。

樊於期如何獲罪於秦王?爲何荊軻刺秦時要他的人頭? 第2張

對於樊於期的死,後人褒貶不一。但更多的人感嘆樊於期面對生死抉擇大義凜然從容赴死,認爲其捨生取義值得稱道,同時也爲荊軻刺秦這部歷史大劇增添了悲壯色彩。清代愛新覺羅·成桂有詩曰:“去國傷無奈,投燕冀力同。舉家無孑影,孤館有悽鳳。願遂頭寧斷,行違計未工。空將一縷血,血染至今紅。”明代陳璟卻認爲“將軍肯緩須臾死,山鬼罾魚禍已萌。”明代的何景明也評論說:“燕丹寡謀當滅身,光也自刎何足雲,惜哉枉殺樊將軍!”

然而百姓有感於樊於期輕生重義,都給予同情和讚美。樊於期死後,樊館山即因樊於期血灑此地而改名爲血山。附近的村子以山爲名,就叫血山村。後人在山上建塔紀念,塔三層,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無頂,象徵樊於期遺體有四肢而無頭顱。塔南建法華寺,內供樊將軍牌位。荊軻塔下原來建有三義廟,明清朝時廟裏一直供奉着荊軻、田光和樊於期。可見,樊於期作爲殺身成仁的義士,千百年來始終是受人景仰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