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什麼是三從四德?古代婦女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什麼是三從四德?古代婦女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古代女子三從四德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從四德”是古人根據“內外有別”的原則,以儒家禮教對婦女在道德、行爲、修養方面的規範要求,具有極爲濃厚的古代禮教特點。作爲中國古代婦女最爲重要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很多人認爲“三從四德”本質上就是對女性壓迫的一種象徵,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算全面。

“三從四德”其實是由“三從”和“四德”兩個詞語組合而成,其中“三從”出自於《儀禮·喪服·子夏傳》中的“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則出自於《周禮·天官·九嬪》中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什麼是三從四德?古代婦女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三從:不完全是對女性的束縛,同樣包含了女性的責任

相較於“四德”而言,“三從”往往被認爲是古人對女性歧視和束縛的象徵,事實上這種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究其原因,便在於對“從”這個字意思理解問題,這裏的“從”不僅有“順從、跟從”之意,歧視同樣有“輔佐、輔助”的意思。

1、未嫁從父。意思是說女子在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能胡亂反駁長輩的教導,畢竟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這點其實與古代的“孝”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古人認爲“孝”的一個關鍵內容就是“不違父命”,終身婚姻大事聽從“父母之命”同樣也是“從”和孝的表現,這一點其實對於未成家的男女基本一致。

2、既嫁從夫。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是女子嫁人之後便要聽從和服從丈夫,其實這裏的“從”還有輔佐丈夫的意思,即在“夫唱婦隨”的同時,還要擔負起“相夫教子”的責任,並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從而成爲丈夫的賢內助。相較於上一點來說,這一點顯然對女子的限制有些嚴格。

3、夫死從子。這點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是讓女子在丈夫死後遵從兒子的命令,其實這點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丈夫死後,女子要承擔起撫養子女的責任。

其實,古代的禮儀往往都是從宮廷禮儀和貴族禮儀向民間發展的,“三從”最早也對宮中和貴族女子的要求,例如“夫死從子”其實是與古代的“孝道”有衝突的,但如果放在宮廷之中,卻又順理成章,畢竟除了母子關係,還有君臣關係。

什麼是三從四德?古代婦女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第2張

四德:最初是指宮廷女子修養,後泛化爲對所有女子要求

周禮之中,內宰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主要教導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因此,“四德”最初只是指宮廷婦女的修養,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才逐漸向民間普及,而其內容其實也在變化。

1、婦德。作爲女教婦學中最重要的一項,鄭玄認爲其核心就是“貞順”,“貞”就是堅守節操、守身如玉;“順”則是指“婉娩聽從”,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漢代班昭在《女誡》中則具體指出,“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只要做到“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就是具備了婦德。意思是,女子不必過分注重才學,而更應該重視自己的修養。而到了清末,以蘭鼎元《女學》爲代表的女教書中,對於“婦德”的標準又進一步進行了細化,不僅要求恭順柔和,還要“去妒”,要會“教子”,要“和叔妹”、“睦娣姒”。家境貧寒要能“安貧”,富貴還需“恭儉”。還要“敬身”“重義”“守節”“復仇”等等。

2、婦言。最初對於婦女言辭的限制,主要是古人認爲能言善辯的女人會顛覆國家,即“利口覆家邦”,而在民間“口多言”則被列入“七出”之中。鄭玄對“婦言”的解釋是“辭令”,也就是說言辭得體。到了漢朝,班昭認爲“婦言”就是不必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只要說話時考慮言辭是否恰當,不惡言傷人,不搶話、不多言,不使人討厭就行了。藍鼎元《女學》則稱,“婦言不貴多,而貴當(恰當)”。

3、婦容。主要是指對婦女容貌修飾的標準,鄭玄對婦容的解釋是“婉娩”,就是溫順柔和的神態表情。班昭則認爲婦容不是指顏色美麗,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爲婦容”,也就是隻要做到勤於灑掃,服飾整潔、按時沐浴、講究衛生就可以了。藍鼎元則認爲“婦容,貴端莊敬一,婉娩因時”,即容貌修飾要符合不同的場合。

什麼是三從四德?古代婦女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第3張

4、婦功。主要指婦女從事的勞動和工作,由於古人通常以男主外事、女主內事來進行分工,因此“婦功”在古代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無非就是採桑養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奉養公婆、丈夫,生養孩子,招待賓客,以及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助祭祀等。班昭認爲“婦功,不必工巧過人”,只要勤勉、手腳麻利就可以了。

如上所述,“四德”其實更多是從品德修養方面對女性的要求,雖說其中有些要求較爲苛刻,但其中有些其實現代仍然適用,畢竟提高道德修養並沒有什麼不好。

對於“三從四德”,其實不難看出其主要是在特定時代,出於某種需要所產生的,且一直在隨着社會的變化而在發生變化。不可否認,“三從四德”中的確蘊含着對女性的束縛和壓迫,但綜其內容來看,其實也並非全爲糟粕。事實上,對婦女的嚴格束縛和強烈壓迫,是在南宋理學出現之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