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揭祕:古代學校是怎麼進行管理的?

揭祕:古代學校是怎麼進行管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提起古代就認爲教育規模小,因爲當時文盲非常多。不過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們對教育也非常重視,各朝各代對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多有意思的特點。尤其是古代“學校”的發展,在漫長曆史中也有着不一樣的發展歷程。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揭祕:古代學校是怎麼進行管理的?

一、夏商與兩週

我國早在夏朝就已經有了學校,這個說法是孟子提出的,他說過夏朝對學校的稱呼爲校,商叫序,周叫庠。

不過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爲到目前爲止,我國擁有實物佐證的學校最早只能推到商代。而且孟子說的“序”是商朝教育平民子弟的學校,貴族子弟上學的地方叫做“學”。

有個讓人意外的知識點是,早在商朝就建立了盲人學校。因爲在商周時期,祭祀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活動。祭祀過程中需要奏樂,商朝一般選定盲人作爲祭祀樂師,因此出現了官辦專門教授盲人音樂的地方。

到了周朝,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尤其是周公爲首的領導集團制定了周禮,等於建立了一套官方制定的全社會道德標準。爲了讓這套政策得以延伸到基層,周代設立國學和鄉學兩種教育機構。

國學是中央政府設立的官學,無論是地方諸侯還是周天子,他們都要上學。其中天子(或太子)上學的地方叫辟雍,諸侯上課的地方叫泮宮。

所謂的“辟雍”就是正中央的教室,四周有水池環繞。諸侯的教室只能環繞半圈水,“西南爲水,東北爲牆”,按照字的意思,曰泮。

那麼教室就是教室,怎麼還會強調正中央呢?難道還有別的位置的教室?事實上還真有。我們現在是在一間教室學習不同的課程。古人是按學科的不同在不同地點上課,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青少年宮。

學校南門附近的教室主要學習音樂和舞蹈;北門教授典籍和書法;東邊學習干戈,考慮到那個時候沒有武術,兵法又很少,教學內容應該是使用兵器和跳戰舞;西邊學習周禮。

由於最中央的教室“辟雍”爲最尊,因此周王朝的學校也統稱爲辟雍。

鄉學的格局設計與國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在於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周朝的教學內容包括:禮(規章制度)、樂(音樂舞蹈)、射(射箭)、御(騎馬駕車)、書(歷史)和數(數學)。以上便是六藝。

其中國學以詩書禮樂爲重點,目的是培養貴族;鄉學則是書和數。爲了培養道德高尚,能爲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夏商周不存在私塾的概念,所有學校都是官府負責主辦的。

二、隋唐以前

到了春秋戰國,教育體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底層的學生已不再滿足於學習歷史和數學,他們也希望像上層貴族一樣身兼六藝技能。

因此以孔子爲代表的一些知識分子,在給學生教授六藝知識的同時,也在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於是,以私學興起爲代表的“百家爭鳴”局面就出現了。

經過春秋時期的逐步發展,戰國時期私學的規模已經可與官學並重了。在一些地方,諸侯國君將私學的老師、學生招納到官學學府討論學術、思想。齊國的稷下學宮便是當時官學與私學並存的代表。

揭祕:古代學校是怎麼進行管理的? 第2張

爲了管理私學的人,官方專門設置了一個名爲“祭酒”的職位。荀子就是在擔任祭酒的時候寫下了著名的《勸學篇》。

到了漢朝,統治者集中了大量資源興辦官學。其中,中央政府主辦的官學包括太學和鴻都門學。前者是西漢時期建立的,高峯時學生達到了3萬餘人,甚至匈奴都派人前來學習。

鴻都門學是東漢成立的,如果說太學是大本,那麼鴻都門學就是藝術大專,主要是爲了培養文化藝術人才。

地方政府主要是郡國學和更基層的教育機構。“郡國學”是有區別的。在中央政府直屬管理的郡內成立的學校叫郡學,在藩國設立的類似學校叫國學。

郡國學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重點中小學,漢平帝有感於基層官學的薄弱,下令在縣一級成立官學,名爲“校”、鄉鎮一級成立“庠”,村一級的叫“序”。

確實有點出乎人意料吧?在文盲率超過95%的古代,村一級都曾經出現過官辦的學校。

魏晉南北朝由於戰亂不斷,官學時興時廢,國家的教育程度有所削弱。晉朝的官學很有特點,在傳統太學之外另外成立了國子學,後者只招收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入學,太學則要六品以下的。堂堂教育機構與門閥制度進行了掛鉤。

南朝的劉宋首創“大學分系”,官學分爲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四個發展方向,從培養全能型人才變成專家型人才。

三、隋唐之後

隋唐實現了天下大一統,從而加強了官學的規模。這其中以唐朝最爲特別。首先官學分爲直系和旁系兩種類型。

直系又分爲大本和專科,大本包括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我們可以理解成是3個重點高校。專科有律學、書學和算學,重點培養專項人才。

如果你認爲旁系的大學不如以上6個學校就大錯特錯了。旁系大學分別是弘文館和崇文館,前者是門下省直屬高校,後者是東宮太子直屬管理。

這兩個地方還不是誰想去都能去的,入學資格只限於皇親國戚和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爲,在唐代旁系官學要高於傳統意義上的高校。

明清時期的特色就是把之前只用於管理學校的行政機構國子監變成了國家最高學府。由於網上對明清時代官學介紹的文章很多,在這裏就不做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