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探索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他是如何處理裁軍一事的?

探索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他是如何處理裁軍一事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曾國藩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曾國藩的智慧不僅在儒學上登峯造極,在知人善任方面也首屈一指。知人善任,可以成就一個人在政治上的地位,而審時度勢、暫掩鋒芒可以另一個人的政治生涯達到巔峯。

曾國藩在政治上表現的以退爲進手段可謂高明。

曾國藩接清廷令,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歷時13年,組建湘軍,終將洪楊等人擊潰。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漢人曾國藩可以說爲滿清朝廷嘔心瀝血,封朝廷一等功大臣都不爲過。可朝廷是滿清的朝廷,自然不會放任漢人做大。當時的曾國藩手握15萬餘衆,且驍勇善戰;清廷的八旗子弟和綠營連洪楊的長毛子都打不過,自然不會是湘軍的對手。

探索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他是如何處理裁軍一事的?

一些朝廷大臣認爲曾國藩擁有“勤王”的實力,不得不防,一直在慈安、慈禧太后面前進言,年輕的慈禧意識到曾國藩的威脅,一直尋法解決曾國藩的湘軍。

曾國藩擅於揣摩他人心理,善攻心計。他意識到自己功高蓋主,在朝堂上一定會成爲衆矢之的。於是主動在慈禧焦急之際,上書慈禧太后,一定會在1個月之內裁撤湘軍十之八九。慈禧受到來書,喜上眉俏,對旁人說道:“曾國藩如此赤膽忠心,堪當大任。”

此時的湘軍已然滋生暮氣,難以堪當重任,曾國藩早就有了裁軍的想法。

問題在於,相當多的人不願意離開湘軍。他們不是留戀軍營,而是因爲多年的軍營生活養成了他們漂泊、冒險、嫖賭、鬥毆、吃現成飯、用大把錢的習氣,他們不屑於再做單調的、貧寒、勤儉、規矩的鄉下佬。這些人大多數是兵勇。

況且,打壓洪楊之際,朝廷總是虧欠糧餉,各營軍官都依靠攻城略地、巧取豪奪聚斂財富;兵勇雖或多或少也能拿到分成,但他們仍指望朝廷能將欠下的糧餉發還。

探索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他是如何處理裁軍一事的? 第2張

至於將官,也不願意離開軍隊。將官的威風,來源於手下成百上千的兵勇。一旦撤離了軍營,回到老家,昔日的威風便丟掉大半,就連一個小小的什長,在軍營裏也管十個俯首帖耳的弟兄。回家後,哪來這些人聽他的支派?

曾國藩對此頭痛不已,召集幕僚沒日沒夜商量對策。曾國藩將各種阻擋裁軍的因素一一做了分析,認爲無銀子補足欠響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

湘軍各個軍營都有欠響,這是事實。不過,他心裏有數:這些年來,有幾個兵勇不發財的!將官就更不用說了。財路來自搶掠和打勝仗時的戰利品,幾兩銀子一個月的薪水,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很次要的。

決定的因素在於各級將官情緒上的牴觸,是他們本身不願意撤。撤了,他們既失去了權柄,也失去了繼續發財的機會。

對這批頭腦簡單的武夫,道理講的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嚴刑峻法。

嚴峻到哪層地步呢?曾國藩緊鎖三角眉,在書房踱步思索。一個歷來慣用的手段在他腦海裏閃了一下——殺人立威。

這個人還必須是有影響力的高級將領!曾國藩將近期反對裁軍的高級將領暗自排序,最終決定拿正字營統領韋俊開刀。

韋俊本是洪楊的人,在湘軍大軍兵臨城下之時,開城獻降。曾國藩認爲,此時他的人頭用來威懾大軍再合適不過。

探索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他是如何處理裁軍一事的? 第3張

曾國藩先傳令韋俊到江寧城,(曾國藩所處)設下陷阱引誘頭腦簡單的韋俊上鉤,然後令人將他“名正言順”地拿下。

第二天,曾國藩即以“原正字營統領韋俊抗拒裁軍,圖謀造反,已奏明朝廷,予以正法。”的理由將韋俊斬首。

不得不說,這一絕招果然有用。從那天開始,各營裁軍的消息不斷傳來。臨月底,十五萬湘軍水陸兩支人馬,只剩下一萬人,若朝廷還嫌多的話,連這一萬人也不可留。

手裏的軍隊沒了,對朝廷的威懾則不存在,那麼,朝廷想讓你死,你不得不死。人爲刀俎,曾爲魚肉,英雄自剪羽翼,相當於虎落平陽被犬欺。這些道理,聰明如曾國藩,不會不知。

於是,一個新的難題擺在曾國藩面前:如何將裁軍一事辦得既光彩照人,又於己無損;如何做一個既是至公無私的功臣,又是暗存精銳的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