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着幾百年的國祚?

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着幾百年的國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能夠攻滅六國,完成統一,強大的實力不言而喻。當時秦國國內軍隊數量超百萬人,這是他能橫掃六國的關鍵因素,畢竟在冷兵器時期,各國裝備差異不會太大,所以人數佔優的一方往往更容易獲勝。不過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到了秦二世這短短14年間,百萬雄師最後只剩下20萬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秦朝的滅亡似乎讓人難以置信,爲什麼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百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着幾百年的國祚?

秦滅於民心漸失,天下俱反

世人皆曰秦亡於暴政,雖然該觀點爭議較大,但暴政事實卻無可爭議,只是大多的爭議點在於該點是不是其滅亡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然就是對國家的鞏固、整改,開始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變革。其實他推行的很多制度還是被後人肯定了的,但是正所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更何況,這其中還不止一顆老鼠屎。

首先就是多數人一提秦始皇就會聯想到,還寫進高中歷史教材的嚴禁私學、焚書坑儒。雖然這一政策的推崇在當時有其重要作用,秦始皇也不是把所有書都給燒了,但是其對儒生的殺戮還是不可取的。焚書坑儒是對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所形成的文化繁榮局面的大毀滅,也是對知識分子的大摧殘,其殘暴的手段也引起人民的不滿。

再提秦法,我們都知道秦國推行了很多法律條款,並且秦國的法律特別嚴苛,實行嚴格的連坐制度,擁有花樣繁多慘無人道的酷刑。秦法之狠,以至於獲罪之人數不勝數,其中被酷刑殺死的人更是到處都是!記得陳涉世家中寫道,陳涉之所以起義,就是因爲秦法無情,只講法理,不講情理,陳涉認爲,誤期便是死,反抗也是死,橫也是死豎也是死,乾脆起義反抗。嚴法重刑,人心惶惶!

在經濟上,秦始皇也沒少給百姓壓力。大戰之後,本該修生養息,而秦朝卻制定了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賦稅,尤其是對於國家的男性,從17歲開始服徭役,得到70歲纔可以免除。而且在此期間,秦始皇還大肆興建土木,徵集大量勞動力修長城、建阿房、修馳道,簡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吃不飽,過不好,每日還得爲了沉重的田租、口賦、鹽鐵之利憂愁,民心又何所向?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民心,才能得到鞏固,而秦的暴政,卻是一步一步摧毀民心,最終,苦秦已久,民心漸失,天下俱反!

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着幾百年的國祚? 第2張

秦滅於後院着火,軍隊難集

最開始,我們有提到秦國在一步一步崛起,在統一的過程中,軍隊也在不斷壯大,最後可是擁有當時最強的軍隊,號稱百萬雄師。可是秦國被破的時候,他們都無力反擊嗎?如此強大的軍隊還守護不了自己的國家嗎?

這就不得不提,當時秦國軍隊的劃分與佈局了。秦統一之後,原先的百萬雄師自然不可能還是聚集在一起,於是秦始皇對於這百萬大軍便有了自己的分配。

其中,秦軍的最強主力在北方,秦始皇派大將蒙恬領30萬大軍鎮守北部防線;這30萬大軍可以說都是精兵良將,在北方修築長城並與匈奴周旋,保衛國家。本來到了秦國危難之際,這支軍隊是該趕快支援的,我們暫且先不提他們能不能及時趕到,能否挽救秦國的命運,但是他們最終是沒有出動的。

是蒙恬叛變了嗎?其實不是,在當時,這支軍隊是遇到了大變故。那殘暴的秦二世,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蒙恬又是公子扶蘇的支持者,自然難逃一死。蒙恬死前,吩咐軍隊駐守邊疆,禁止南下。再加上秦二世如此殘暴,又逼死了將士們的將領,軍隊自然對他不滿,不去支援,也是意料之中的。

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着幾百年的國祚? 第3張

除了這三十萬大軍,秦國自然還有其它軍隊。

當初秦始皇還命任囂領50萬大軍駐守嶺南百越之地。之後任囂便病重,任趙仛爲南海郡尉,將軍隊託付給他。但也是這可恨的秦二世,暴政殘忍,殺害扶蘇,致國家動盪,奸臣當道。再加上軍隊常年在外,離國都較遠,本就容易心生歹意。咸陽危難之時,他們便沒有回去支援,最後趙仛還自立了門戶。

除卻這兩支大軍隊,據說,在秦始皇每攻下一個國家後,都會在其城市留下一些軍隊駐守,兵力分散較開。

最終起義軍掀起反秦之戰時,秦朝確實就沒有集中的大部隊兵力來抵抗起義軍的突擊了。反秦的力量越來越大,而當初的百萬雄師也是零零散散分散各地,最後參與抵抗起義軍的軍隊,不過就20來萬人,還不是秦國的精銳部隊。加上最後項羽的破釜沉舟之力,秦國最終走向滅亡。

秦朝不能像此後漢朝那樣,一直延續着幾百年的國祚? 第4張

昔日大國,終是隕落

每當回顧一遍秦國滅亡的歷史,筆者都禁不住感嘆遺憾。秦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蠻荒小國,步步爲營,到最後大國崛起,實在可嘆。可是,它的強大與輝煌,在歷史長河中又只如曇花一現般短暫。

秦的隕落,值得我們去好好探究、分析並學習、反思並尋找啓示。

首先,對於秦的制度改革與變法,其實還是應該稱讚的。但是我個人認爲,一些政策制度還是有點過猶不及了。

比如爲了文化、思想的統一,推行的焚書坑儒;爲了國家有序發展,推行的各項法律條文,過於嚴苛、無情。如果當時,陳涉因下雨誤期,能得到秦始皇的理解寬容,赦免他們不被砍頭,是不是當時的那一場起義就可以避免呢。想讓一個國家發展並強大,與時俱進與改革創新是有必要的,但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火候過旺。

其次,常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失去民心者,失去天下。當初秦國是小國時,遭遇其他強國的打擊,瀕臨亡國邊緣,秦國百姓同心協力,共患難,一起抵禦外強,爲國家的存亡努力。

而到了統一後,秦始皇急功切利,大戰以後,不修生養息,還大興土木,剝削壓迫百姓,讓百姓生活在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賦稅之中,民不聊生。再加上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種種暴行,失去民心,幾乎算是失去了江山的依靠。

所以,大國的強盛與繁榮是離不開人民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國家的建設中,應該注重人民的訴求,安定民心。

秦國的隕落,我們惋惜,但惋惜之餘,我們更應該謹記歷史的警醒,吸取教訓,爲我們國家的長久繁榮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