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曹操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爲何他一直沒有稱帝?

曹操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爲何他一直沒有稱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曹操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0年的今天,也就是220年的12月10日,東漢獻帝禪讓皇位給了曹丕。曹丕即位改國號爲魏,定都洛陽。曹丕稱帝從某種程度上說,實現了曹操的願望。只不過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權力、聲望上打下了基礎。很多人都不解,爲什麼曹操沒有再向前一步稱帝呢?

說到曹操不稱帝的原因,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當時外部的環境不利於曹操稱帝,另一方面曹操不稱帝也是在爲自己的子孫在打基礎。

一旦曹操稱帝,很大程度會步袁術後塵

從表面上看,曹操當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無論是在聲望上還是權威上,都勝過蜀國、吳國,但是,如果曹操稱帝,很有可能最終對自己、對曹魏政權不利。我們都知道“樹大招風”這個詞。對於當時的三國來說,纔剛剛形成鼎立的局面,幾方的權力之間還沒有形成一種均勢,一旦曹操率先稱帝,很有可能會打破這種平衡,從而成爲衆人攻擊的目標和對象。

曹操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爲何他一直沒有稱帝?

而且在三國鼎立之初,整體外部環境也是動盪的,地方軍閥還很多,混戰依舊。所以,外部的環境並不是穩定的,而一個不穩定的外部環境對於天子來說也是很不利的。如果一個人可以輕而易舉地取代帝王,那麼這也就預示着他也就很容易被別人取代。袁術就是一個最好的反例。

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二月,袁術在壽春稱帝。袁術其實自身實力不差,也有着很好的人才支持和物質資源,他佔據着淮南非常富庶的地方,本身糧草、兵力都不差。此外,他手底下還有孫堅這員大將,可以幫他撈玉璽。可是,袁術就在拿到玉璽的時候,倉促地稱帝成爲了他一生非常大的敗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打爛了一副好牌。”

袁術無疑是失敗的,稱帝策略是錯誤的。拿到玉璽後,他過於膨脹,忽略了漢獻帝在天下衆人中的地位。他違背天下遵從漢室的願望,貿然稱帝只能換來自毀,最終被曹操、劉備、呂布、孫策等人殺入壽春,最終以失敗落幕。

曹操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爲何他一直沒有稱帝? 第2張

反言之,曹操當時手中有漢獻帝,無論帝王是否有實權,只要帝王存在,那麼其形式上的權威就在,制度也就存在。所以,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扛着漢獻帝這展大旗,以漢獻帝的名義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天子存在,那麼在古代中國家天下的理念下,國家的制度就是完備的,至於天子是不是虛位並不重要。

安心做漢臣,爲子孫打江山

在曹操沒有稱帝這件事上,有一個發揮了很重要作用的人,他就是追隨着曹操的老臣荀彧。荀彧出身於士族林立的潁川,荀家在當地也是非常有名的士族。在當時的亂世時代,荀彧等士族一直保持着非常正統的思想,他們甚至可以爲了不向宦官低頭而罷朝辭官。在這些士族人士的頭腦中,對於漢室王朝是非常忠誠的,他們秉承着仁義忠厚的理念。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他們或許會在朝堂之上施展自己的施政才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荀彧跟隨着曹操,他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希望把漢獻帝侍奉起來,忠於漢朝,進而打擊軍閥、恢復漢室,只是最終被曹操以“挾天子”取代。而且在公元212年,平定了關中的曹操晉位國公、加封九錫。這一點是荀彧所不能接受的,他的心中只有漢室。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兩個人產生了分歧。看過《大軍師司馬懿》的人應該還記得,電視劇裏有這樣的一個鏡頭,曹操給荀彧送去了一個空格食盒,荀彧看到此景明白曹操沒法接受他,便服毒自盡、以死明志。

曹操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爲何他一直沒有稱帝? 第3張

荀彧的死在某種程度上對曹操也是一個衝擊。雖然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是荀彧對於曹操打天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荀彧的死或許也讓曹操理性分析了不稱帝的必要性。此外,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比起自己稱帝,更重要的是要爲自己的後代打基礎。

曹操在有漢獻帝作爲傀儡之後,很多的權力都在自己手中。即便他沒有稱帝,也是掌握了很大權力。所以他不考慮自己篡漢稱帝,而是由自己的子孫來完成之一任務。曹操甚至還曾把自己比作周文王。周文王在世的時候,仍然做商紂王的臣子,爲自己的兒子周武王滅商鋪路。正因如此,在曹操去世的同一年,曹丕即位稱帝。

曹操不稱帝背後的政治思想分析

雖然說,曹操不稱帝的行爲,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他對當時政治局勢理性分析後的決策。但是從整個政治環境和整體的政治思想發展脈絡來看,曹操的行爲也體現出了一定的政治思想。

曹操在《度關山》和《對酒》中都體現出了他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了“立君牧民,爲之軌則”以及“王者賢且明,宰相肱骨皆忠臣”的理念。在我國古代的政治倫理中,有君主“內聖外王”的觀念,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同時也需要良好的道德,從而才能實現“外王”。

正因爲君主制度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也需要曹操擁護漢獻帝,恢復漢室的社稷制度,這樣才能讓中央集權制度得以延續下去。不過,進一步來看,“立君”的目的在於“牧民”,君主存在的目的是爲了治理好國家,從而建立起家天下的秩序。

曹操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爲何他一直沒有稱帝? 第4張

在賢明君主的領導下,臣子忠於君主、忠於國家,最終是爲了一個更好的國家,曹操不稱帝本身也是爲了更好地踐行“君賢臣忠”。從“舉義兵”開始,曹操就以掃除頑兇平定天下爲己任,在他心目中也非常看重古代的賢明聖王。他的聖王情結也體現在了他的《述志令》中,當孫權來信自貶爲臣,勸曹操稱帝,而且曹魏陣營內不少人也希望他稱帝的時候,他卻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曹操在《善哉行》中闡釋了周文王的祖父亶父廣施仁政,發展生產。文王的叔伯太伯和仲雍爲避免王位爭奪,自願躲避。曹操欣賞古代賢明聖王,他認爲周文王是賢明君主的典範並以周文王、周公爲榜樣。也正因爲如此,在衆人勸他稱帝時,他用“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回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