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都說“俠以武犯禁”,古代官府爲何卻對江湖人士放任不管?

都說“俠以武犯禁”,古代官府爲何卻對江湖人士放任不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非子在《五蠹》中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武俠小說中,韓非子的這段話可以說是被體現地淋漓盡致,那些江湖中人上者行俠仗義,除暴安良;中者爲報家仇,忍辱負重;下者純粹是爲了爭個武功高低,便視生命如草芥。可以說,他們都是在刀劍叢中討生活,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都是在殺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一生殺人如麻,快意恩仇。這些魔頭視殺人爲家常便飯,看哪個不順眼便拎來殺掉,有些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腦袋來練功(九陰白骨爪)升級。還有些人揹負“血海深仇”,爲報仇雪恨,餐風露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便是爲求手刃仇人那一刻的快感。剩下來的殺人,便是名門正派中的俠客,爲了正義,光明正大地剷除惡人。但是問題是,這些江湖人自己認爲該殺便乾淨利落地一刀宰掉,不問官府也不求法律,官府卻很少過問,似乎對這種事持一種默許的態度。

都說“俠以武犯禁”,古代官府爲何卻對江湖人士放任不管?

“俠以武犯禁”,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往往爲了懲惡揚善不惜用暴力觸犯律例,這是官府所不滿的,但是這卻成了在苦難的年代人民的一線期望。所以說,最初的武俠,便是俠盜,懲惡揚善,劫富濟貧,實際上是有官府的,但是他們站在了官府的對立面。到了金老的時代,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將武俠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們大多是朝廷的附加,反貪官但不反朝廷,當朝廷遭到外族勢力的威脅時,他們會率先舉起反侵略的旗幟,這在天龍和雙鵰時期體現的尤爲明顯。

天龍和雙鵰時期,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江湖中人與官府相處最好的時期,那時中原政權受到外族勢力的威脅,處境十分危險,江湖各大門派則成爲了捍衛中原政權的堅強後盾。喬峯用生命換來了遼宋兩國數十年的安寧;郭靖則率領中原豪傑鎮守襄陽數十年抵抗蒙古人的侵略。雖然這期間,江湖上紛爭不斷,各大門派間也有廝殺,但由於俠義之士的存在,他們之間的矛盾基本上都內部解決了,因此,官府極少插手。

到了元末明初,《倚天屠龍記》中的六大門派基本上和官府井水不犯河水,唯獨作爲明朝的前身明教卻看不慣蒙古官兵對老百姓的欺壓,把驅除胡虜作爲本教重任,扛起了反官府的大旗。也正是這個原因,朝廷官府把明教中的人都當成十惡不赦之徒,對其誅殺極嚴。明教中人爲了活命,行事不免隱祕詭怪,以避官府耳目,名門正派的俠義道卻把他們當成歪門邪道,瞧不起他們,這纔有了後來的六個門派圍攻光明頂。

而《笑傲江湖》所處的時期,官府對江湖事情幾乎持一種放任的態度。林家血案中,青城派殺了那麼多人,林家幾乎被滅門,但是從始至終也沒有看到官府的人來辦案。要知道,福州是個大地方,林家也是個大戶人家。還有劉家滅門案,老劉被認命爲中高級武官,結果劉家卻被當着成百上千人的面全部殺掉。公然殺害朝廷命官,嵩山派簡直沒把朝廷放在眼裏。這樣看來,令狐沖公然襲擊吳天德,搶奪官印和告書這種事情根本就微不足道。有人說,笑傲整篇就是政治隱喻,整個江湖就是官場的縮影,只是把矛盾用武力鬥爭的方式描寫出來,再描寫官府立場就有重複了,從這來看不無道理。

都說“俠以武犯禁”,古代官府爲何卻對江湖人士放任不管? 第2張

到了金庸小說中的明末清初後,江湖與官府之間已經不能和諧共存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上升到了民族矛盾的範疇,由於官府絕對不會容忍一個反政府武裝的存在,因此,無論是天地會、還是紅花會都遭到了官府的嚴厲打擊。武俠中,這段時期的激烈打鬥基本上都是江湖人與官府之間的正面較量。從他們之間的正面對抗可以看出,江湖中人在朝廷面前是多麼的弱勢。

可見,在金庸的小說中,如果不是上升到民族大義,江湖中人跟官府其實並沒有直接的厲害衝突,官府對於江湖中的事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如果你覺得官府鬥不過江湖中人那就錯了,事實上,很多時候“武林高手”幹不過官府。只要是官府哪怕是衙役,都能吃飽喝足,而所謂的武林中人,也就是所謂遊俠兒,只不過是社會的底層人員,有一頓沒一頓,窮文富武,可想而知官府中人的攻擊力一般高於武林中人。《天龍八部》中,那些武林人士面對遼國的正規軍隊是什麼狀態,一看便知。

因此,在武俠小說中,只要不是威脅到朝廷的統治(如明教),管你如何廝殺,官府很少過問,江湖有江湖的規矩,如果有誰破壞了規則,無需官府動手,自有這些規則的捍衛者來維護正義。這時候,江湖和官府更像是兩個不同的圈子,他們各自管理自己圈裏的事。但是,如果江湖中人威脅到朝廷的統治,那麼朝廷定會毫不留情地予以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