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崇禎身爲一國之君,爲何死的孤獨又淒涼?

崇禎身爲一國之君,爲何死的孤獨又淒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1644年3月17日,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率大順軍包圍北京,18日攻佔外城,19日攻破內城。

此時的明朝皇帝崇禎皇帝讓太監敲響緊急大鐘,召集相關的大兵勤王,然而,無論怎麼敲,都無人響應,只有太監王承恩留在他身邊。

其實,農民起義軍包圍北京前,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們早就逃命去了,沒有人還會去想起還在宮殿裏的崇禎帝。

崇禎帝感到大勢已去,成了孤家寡人的他用劍殺死了長公主,然後自己吊死在紫禁城煤山的一棵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了。

崇禎身爲一國之君,爲何死的孤獨又淒涼?

歷代亡國之君中,崇禎皇帝無疑是死得最孤獨又淒涼的一個。那麼,作爲一國之君,爲何在崇禎臨終前只有一名太監在身邊陪着他呢?曾受國恩俸祿的士人們呢?

這要從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總是想方沒法地打擊文人的士氣。因此,在明朝大多數皇帝和文人的關係是非常緊張的。

雖然在大明時期提倡理學,在教育上,也是從小教育讀書人做忠臣、做孝子的思想,更是大張旗鼓地宣傳貞烈之士。

但是,由於統治者從思想上都沒有尊重文人,在心裏更沒有真正把文人當成獨立人看待,甭提去用制度上贏取文人的心。

正是明朝統治者對待文人只是以奴才來看待,因而培養不出像文天祥那樣忠心耿耿的人物。

崇禎身爲一國之君,爲何死的孤獨又淒涼? 第2張

故而,當崇禎皇帝臨死前身邊只剩下一個太監,也是情理中,因爲明代皇帝時太監往往比文臣好得多。

因此,朱元璋建國初期對待文人的態度以及方式,一直被他的子孫後代延續了下來。也許他想不到,正是他待文人的方式方法,而讓他辛苦建立的王朝到最後沒有多少士人願意拼命保護它。

明朝滅亡的遭遇真的是應了那一句: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