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那麼多亡國之君,爲何崇禎帝最受同情?

歷史上那麼多亡國之君,爲何崇禎帝最受同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崇禎帝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縱觀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可謂是褒貶不一。有遺臭萬年,讓人唾棄的亡國之君,諸如秦二世。有讓人下意識忽視,存在感極低的亡國之君,諸如元順帝。有極具爭議的亡國之君,諸如清宣統帝溥儀。有讓人同情的亡國之君,諸如漢獻帝。

若是說起讓人同情的亡國之君,漢獻帝肯定有一席之地。但讓大衆普遍同情的亡國之君,明朝的崇禎帝朱由檢可謂是當之無愧的。

那麼崇禎帝朱由檢爲什麼最讓大衆普遍同情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崇禎帝並非暴君亦或昏君

歷數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其實大致分爲兩種類型,一是有權力,但大多是暴虐無道或者說荒淫無度,諸如隋煬帝楊廣。二是被架空了,只是傀儡皇帝,諸如漢獻帝。

崇禎帝朱由檢,屬於是有權力的亡國之君,雖然權力有所縮水,但也是有權力的亡國之君。

但崇禎帝卻並非是暴虐無道或者說荒淫無度的亡國之君,只能說他是沒有帝王之才,是生性多疑剛愎自用,所以身爲藩王成爲皇帝以後,卻沒有好的治國才能,如同選擇錯了方向一般,所以再努力也是徒勞,因此最後無奈亡國。

歷史上那麼多亡國之君,爲何崇禎帝最受同情?

而且崇禎帝這個人還相當節儉,在位十七年並沒有大興土木之類,日常生活,吃飯什麼的也是很節約。並且很是勤政,在明朝16帝之中,崇禎帝的勤政程度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即使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崇禎帝在皇帝這個職業中,單純以勤政來說的話,也是其中佼佼者。

等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大軍進京以後,崇禎帝雖然有着試圖逃跑的行動,並且以失敗告終。但最後並沒有投降以試圖苟延殘喘,或者坐等被擒拿,而是直接選擇了自縊,來以身殉國,可謂是很有骨氣,這也是後世評價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換在平世而非亂世的話,即使崇禎帝這個人生性多疑剛愎自用,但沒有連綿戰爭的話,這種缺點是肯定不會被放大的。再加上以他的勤政和節儉等品質來看,肯定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所以崇禎帝朱由檢多少有些生不逢時的意思,明明有權力不亂來,還勤政還節儉,卻亡了國,大家自然對其很是同情。

二、清朝入關後對崇禎帝評價很不錯

在中國歷史上,有着這樣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那便是改朝換代以後,一般新朝爲了自身的正統性考慮,對於前朝會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貶低,以凸顯自身的優秀。

歷史上那麼多亡國之君,爲何崇禎帝最受同情? 第2張

按理說清朝入關後對於明朝,尤其是對於崇禎帝會施以這個不成文的潛規則,但是清朝並沒有這樣做。

因爲清朝是打着替明朝報“君父之仇”的旗號入關的,在清朝看來,消滅明朝的是李自成,他們是伸張正義的入關替明朝報仇的,因此自然是適當的對崇禎帝這個亡國之君評價高一些,客觀一些的。

在清朝官修的《明史》之中,對於崇禎帝評價很高:“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爲。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

而崇禎帝自縊以身殉國以後,明史將他寫在衣服上的遺詔詳細的記載下來:“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這樣的客觀而詳細的記載,更是使後人瞭解到崇禎帝身死之時依然心繫百姓的行爲,所以更是博得大衆同情。

因此最後總結來說,雖然崇禎帝朱由檢這個亡國之君也有缺點,但是並非暴虐或者荒淫無度的,其個人品質還是不錯的。

再加之清朝入關後,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對其評價不錯,記載客觀而詳細,使人更清楚崇禎帝好的一面,諸如臨死不忘在遺詔中交代善待老百姓之類的話,所以崇禎帝自然是博得大衆的普遍同情。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