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邙山之戰率領北齊軍獲勝,力挽狂瀾的人是誰?是高長恭嗎?

邙山之戰率領北齊軍獲勝,力挽狂瀾的人是誰?是高長恭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邙山之戰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顏值即正義、長相就是戰鬥力,這一規律對男人同樣適用,比如傳聞帥到戴面具的蘭陵王高長恭。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戰讓他揚名立萬,甚至因此誕生了《蘭陵王入陣曲》;但實際上,真正力挽狂瀾、率領北齊軍獲勝的,是名將段韶。

邙山之戰率領北齊軍獲勝,力挽狂瀾的人是誰?是高長恭嗎?

邙山之戰的背景:北周20萬大軍圍洛陽

南北朝期間,北齊、北周是水火不容的死對頭,雙方几乎每隔幾年就要爆發一次大戰;而中原要衝洛陽附近的邙山,時常成爲他們的主戰場;兩邊的開國者——宇文泰與高歡,都曾幾乎在此地喪命。北齊武成帝高湛在位期間,此地再次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戰役。

當時,北周在位的皇帝是宇文邕,但實際掌權者是宇文護,他們與北方新興遊牧政權突厥走得挺近。公元564年,雙方合計從西、北兩面對北齊進行夾擊,突厥甚至派了十萬大先行進入幽州掠奪一番,以試探北齊底細。

爲了避免兩面受敵,同年8月,北齊將流落在晉陽的宇文護之母送回北周,以期緩解雙方的關係。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宇文護一時間思想有些動搖,但突厥人可不跟他講究這些。九月,突厥大軍再次集結大軍進入幽州,並派使者聯絡北周出兵。

擔心惹惱盟友,宇文護不得已如約東征。十月,北周徵集了20萬大軍、分兵三路進攻北齊,主攻方向仍是中原重鎮洛陽。

當時北齊在西線的兵力處於絕對劣勢,周軍順利殺到洛陽城後開始圍攻,北齊武成帝高湛則派出了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前去救援。

邙山之戰率領北齊軍獲勝,力挽狂瀾的人是誰?是高長恭嗎? 第2張

兩人率軍到達洛陽外圍後,遠遠望見周軍的龐大陣勢後,直接慫了:“畏周兵之強,未敢進”;而城內已經被圍攻了近30天,形勢岌岌可危。洛陽若失,則整個華北平原就會暴露在周軍眼皮之下,此時的高湛,想起了另一位名將——段韶。

段韶力挽狂瀾,大出風頭的卻是高長恭

段韶時任幷州刺史,正在北線抵禦突厥人的入寇。爲了解決洛陽的困境,高湛緊急將其召回晉陽商議對策。段韶認爲,洛陽對北齊而言更加關鍵:

北虜侵邊,事等疥癬。今西鄰窺逼,乃腹心之病,請奉詔南行。

這與高湛的意見不謀而合。段韶隨即動身,帶着1000騎兵趕往洛陽。但高湛還是不踏實,幾天後他也親自前往。

段韶日夜兼程抵達前線,並立即率領高長恭、斛律光等將領登上邙山查看敵軍情況。雙方在太和谷不期而遇,正式拉開大戰。

當時的局面是周軍在下、齊軍在上,前者仗着兵力優勢,派遣大量步兵往山上強攻;段韶則率軍且戰且退、逐漸誘敵深入,待到對方體力消退、勢頭放緩時,齊軍卻突然發力、騎兵發動猛攻。北周軍隊無力應對,陣型迅速崩潰,大量將士甚至被趕到山澗中摔死。

邙山之戰率領北齊軍獲勝,力挽狂瀾的人是誰?是高長恭嗎? 第3張

北齊軍隊趁勢往洛陽城外的北周軍隊猛攻,高長恭親自率領500騎兵突入金墉城(洛陽城西北角的小城)下,爲了讓城內人辨認自己的身份,他摘下頭盔:“免冑示之面,(城內)乃下弩手救之”。

最終,北周軍隊全線潰退,北齊大獲全勝、度過了危機。隨後高湛趕到洛陽後論功行賞,提拔段韶爲太宰、斛律光爲太尉、高長恭爲尚書令。

由此可見,段韶是當之無愧的頭號功臣,但實際上,在民間迅速成爲紅人的卻是高長恭:

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爲《蘭陵王入陳曲》

但是,被軍人們封爲偶像,並不會帶來好果子。齊後主高緯上臺後,對高長恭的威望極爲忌憚。公元573年,他派人將其毒殺。一帶帥哥就此香消玉殞。

由此看來,不僅“自古紅顏多薄命”,男人長得太帥也不是什麼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