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683年年底,唐高宗李治駕崩,臨終前留下遺詔,意思是:太子李顯繼位,有軍國大事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這份遺詔直接導致兩個結果:

第一,唐中宗李顯登基,李顯認爲自己是合法的唐朝皇帝,終於可以當家做主了。

第二,武則天仗着太后的身份,按照遺詔的意思,直接繞過李顯指揮朝政,自稱“臨朝稱制”。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主,但一下冒出兩個當家做主的人,勢必會引起一番鬥爭。

李顯的妻子韋氏天生麗質,深受李顯寵愛。李顯剛一登基,就封岳父韋玄貞爲豫州刺史,過幾天,又封韋玄貞爲侍中(宰相)。此舉遭到了大臣的集體反對,李顯覺得很不能理解,說了一句:

“我是皇帝,我把天下都可以給韋玄貞,難道還吝嗇一個侍中的職位。”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這句話被武則天聽到後,抓到了李顯的把柄,武則天因此廢掉了李顯的皇位。可憐李顯從登基到被廢,僅僅才55天。

李顯從皇帝被廢爲廬陵王,武則天派兵“護送”他全家離開長安,趕往房州。此時,李顯的妻子韋氏即將臨盆,在馬車上產下一女,取名裹兒,也就是後來的安樂公主。李顯很愛自己的妻子,妻子無端陪自己遭逢大難,李顯十分心疼。於是對妻子承諾:

“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資治通鑑》)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如今被廢,如果哪天我能重新登基,我一定讓你隨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李顯說出這句話,在當時看,不過是患難夫妻的相互撫慰。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20年後,李顯真的重新登基了,而且真的給了妻子足夠大的權力。

二、走了一個武則天,又來了一個“武則天”

李顯被廢后,武則天先立李旦(唐睿宗)爲傀儡皇帝,後自立爲敵,廢唐立周。武則天一共當了15年女皇帝,直接影響唐朝22年。直到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得以恢復唐朝統治,再次登上皇位。

李顯二次登基,韋氏也第二次當上皇后,韋皇后深知權力來自不易,便更加貪婪。而唐中宗李顯,果然實現了當年對妻子的承諾,讓韋皇后爲所欲爲,不加任何限制。兩年間,韋皇后拉攏朝廷上下,等形成龐大的“韋后集團”,其主要勢力有:

(一)韋皇后,韋后集團的核心,仗着唐中宗李顯的寵愛和信任,公然插手朝政,軍國大事凡韋皇后之意,唐中宗無不順從,比武則天在唐高宗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治通鑑》雲:

及再爲皇后,遂干預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

(二)安樂公主是韋后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因爲安樂公主出生後命途坎坷,等李顯登上皇位,對這個女兒寵愛有加。安樂公主因此恃寵而驕,很多權臣都不敢得罪安樂公主。

嘗作詔,箝其前,請帝署可,帝笑從之。又請爲皇太女。(《新唐書》)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2張

安樂公主爲了插手朝政,親自擬好詔書,用手遮住前面的內容,讓父親唐中宗在空白處畫押批准。唐中宗寵愛女兒,每次都不拒絕。隨着安樂公主權利薰心,她甚至請父親立她爲皇太女,作爲未來皇位的繼承人。

(三)武三思,韋后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武三思是武則天的親侄子,他的兒子武崇訓是安樂公主的丈夫。因爲和韋后是姻親,因此成爲韋后集團的肱股,在韋皇后的支持下,武三思位列宰相,權勢熏天。

(四)上官婉兒,韋后集團的另一股力量,作爲天下盡知的才女,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期被重用,李顯登基後,上官婉兒更加得勢。《唐要會》曾記載:

後上官昭容在中宗朝,獨任其事。

上官婉兒和韋皇后結成同黨,暗中協助武三思誅殺忠臣,一時間,張柬之等“神龍政變”的老臣,要麼被殺,要麼被貶。

韋后集團涉及朝堂、後宮等各個方面,他們清除異己、賣官鬻爵、貪污受賄,逐漸控制着唐朝朝政。然後,即使這樣,韋后仍不滿意,因爲她要和她的婆婆武則天學習,她要做女皇帝。於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李顯。

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稱制,而求立爲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舊唐書》)

唐中宗李顯死後,韋皇后立庶子李重茂爲太子,自己臨朝稱制,效仿當年的武則天。

三、危險!李隆基先下手爲強

在唐中宗李顯在位時,韋皇后主導的“韋后集團”就應經權傾朝野,遮擋了唐朝的正常發展,這直接損害了唐朝宗室成員和部分大臣的利益。以太子李重俊爲例:

唐中宗李顯一共有4個兒子,嫡長子李重潤是韋后親生,但在武則天執政時期,李重潤得罪張宗昌、張易之(武則天的兩大男寵),被逼自盡。唐中宗登基後,立第三子李重俊爲太子。

李重俊身爲太子,因爲不是韋皇后所生,因此受到了韋后集團的大力打壓。在朝堂之上,李重俊多次遭到韋后、安樂公主、武三思等人的侮辱。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忍無可忍,發動兵變,先殺死了武三思,在打算殺死韋皇后的時候,被唐中宗制止,最終被殺。李重俊的死,被唐朝宗室諸王歸咎於韋皇后,但韋皇后大權在握,大家敢怒不敢言。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3張

公元710年,韋后毒殺唐中宗,扶持傀儡皇帝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韋皇后變成了韋太后。韋太后爲了鞏固韋氏政權,將京城南北衙禁衛軍的指揮權全部交給韋氏家族成員。

在韋太后的示意下,以宰相宗楚客爲首的大臣公開建議爲韋太后登基稱帝,韋后也早有登基之意,但在朝堂之上,還有兩個人令韋后不安,他們就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於是,韋后打算祕密除掉他們。

韋后大權獨攬,爲何會害怕李旦和太平公主呢?因爲韋后擁立李重茂登基的時候,爲了平衡各方面勢力,建議擁立武則天的第四子、相王李旦爲輔政大臣,同時,相王李旦作爲唐高宗僅存的嫡子、唐中宗李顯的親弟弟,在唐朝宗室中舉足輕重;太平公主身爲武則天的愛女,在武則天執政時期黨羽就遍佈朝堂,其政治能力不可小覷。因此,這二人才會成爲韋太后的眼中釘。

就在韋后密和宗楚客謀誅殺李旦和太平公主的時候,有一位叫崔日用的大臣,時任兵部侍郎,和宗楚客平日交好,他聽聞宗楚客要謀殺李旦和太平公主,擔心會連累自己,因此暗地裏派一位叫普潤的僧人祕密告知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讓李隆基先下手爲強。《資治通鑑》記載:

兵部侍郎崔日用素附韋、武,與宗楚客善,知楚客謀,恐禍及己,遣寶昌寺僧普潤密詣隆其告之,勸其速發。

李隆基在在接到崔日用的告密之後,立即祕密策劃兵變,打算一舉剷除韋后集團。

四、李隆基:“先別告訴我爸爸!”

李隆基當年25歲,他之所以發動兵變,一方面是爲了自衛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李隆基少年時期,親眼目睹武則天執政之後唐朝宗室的災難,他知道一旦韋后登基,李唐宗室將會再一次遭到血洗。因此,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爲私、亦爲公。

李隆基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也擁有三大勢力的支持: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4張

(一)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小女兒,從武則天到唐中宗,屹立兩朝不倒。在唐中宗時期,太平公主和她的侄女安樂公主不和,相互爭鬥多年。在得知韋后要剷除李隆基和自己後,太平公主果斷決定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另外,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也參與其中。

(二)正直的士族集團,例如劉幽求、王崇曄、鍾紹京等人。這些人大多爲人正直,身系唐朝安慰,對韋后一黨早有不滿,在李隆基的祕密號召下,決定拼死一搏。其中鍾紹京較爲特殊的人是鍾紹京。

雖然士族集團反對韋后亂政,但和李隆基一起發動政變,歸根結底還是“謀朝篡位”,一旦事敗,是滅族之罪。鍾紹京出身卑微,好不容易混到西京苑總監贛縣人的職位。在發動政變前,鍾紹京突然後悔了,關鍵時刻,他的妻子給了他動力,終於促成此事。《資治通鑑》雲:

紹京悔,欲拒之,其妻許氏曰:“忘身徇國,神必助之。且同謀素定,今雖不行,庸得免乎!”

鍾紹京才下定決心發動政變。

(三)禁軍將領,例如陳玄禮、葛福順、李仙鳧等人。韋后集團上臺後,多次打壓禁軍將領,陳玄禮等人早就深受其害。李隆基看準這一點,積極拉攏禁軍統領,這是促成此次政變的最關鍵部分。其中,陳玄禮此後更是成爲追隨唐玄宗一生的將領,葛福順也成爲了唐朝名將。

在政變前夕,李隆基的支持者們建議請李旦出面,畢竟李旦是皇叔,又是輔臣,由他出面便於收場。李隆基當衆表示:此事先不要告訴我的父親。

發動政變,干係重大,若有相王李旦出馬,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李隆基爲何要瞞着自己的父親呢?《資治通鑑》告訴我們原因:

或謂隆基當啓相王,隆基曰:“我曹爲此以徇社稷,事成福歸於王,不成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今啓而見從,則王預危事;不從,將敗大計。”遂不啓。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5張

李隆基的意思是:我們都是爲了唐朝的江山社稷,若是政變成功,功勞歸於李旦,若是失敗,就說和李旦沒有關係。如果我們事先告訴李旦,如果他同意,就等於讓李旦涉險。如果李旦不同意,那就會壞了我們的大事。因此,“唐隆政變”前期就發生了一件很詭異的情形:兒子發動政變,不告訴老爹,事後,卻把皇位讓給老爹。

五、唐隆政變,韋后覆滅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在禁軍將領劉幽求等人的擁護下來到玄武門,待到二更時,李隆基一聲令下,禁軍出動,將韋睿、韋播等韋氏集團骨幹祕密逮捕並殺死,悄悄控制羽林衛。而後,分頭行動,攻入皇宮。

1.韋后聽聞禁軍造反,驚慌失措,倉皇逃走,在慌亂中被一名禁軍斬首。

2.安樂公主正在宮中畫眉,突然有士兵衝入房內,將其斬殺。

3.上官婉兒聽聞政變,連忙帶人出宮迎接李隆基,李隆基不聽上官婉兒辯駁,直接斬殺上官婉兒。

4.韋后集團的其他將領,例如桓國公武延秀等人,皆在宮內被殺。宰相令宗楚客騎驢逃跑,在半路被殺,韋后集團徹底覆滅。

等大局已定,李隆基控制城門,親自出宮拜見父親李旦,跪下來告知政變之事。李旦聽聞後,含着眼淚對兒子說:

“社稷宗廟不附於地,汝之力也。”(譯:唐朝的江山得以保全,全是你的功勞!)

歷史上的唐隆政變是什麼樣的?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6張

3天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逼迫下,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皇位。這是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李隆基被立爲太子。此次政變徹底瓦解了韋后集團,唐朝宗室重新奪取皇位,史稱“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雖然成功,唐睿宗李旦重登大寶,但朝堂危機並未解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還在繼續,直到兩年後,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太平公主黨羽被李隆基逐步清理,唐朝政局才趨於穩定。

六、後記

自唐朝建立以來,幾乎每代人都發生政變,但對唐朝歷史有推動意義的政變,“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唐隆政變”位居前三。其中,玄武門之變直接導致皇位傳給李世民一系,神龍政變的發生爭議性極大,因爲即使沒有這個政變,武則天去世後唐朝江山還是大概率會傳給唐中宗李顯。

但唐隆政變不同,如果沒有唐隆政變,歷史上可能有第二個“武則天”,唐朝的江山必定會被韋氏篡奪,更沒有接下的開元盛世,因此,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歷史意義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