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公孫瓚是幽州的大軍閥,他是如何被消滅的?

公孫瓚是幽州的大軍閥,他是如何被消滅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孫瓚,生於公元199年, 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西)人。公孫瓚是東漢末割據幽州的一個大軍閥。他頑悍樂殺,正面之敵有袁紹,背後有鮮卑、烏桓,腹背受敵而敗亡。在軍閥混戰中公孫瓚長期牽制了袁紹,致使袁紹不得南向渡河逐鹿中原。直到公元199年,公孫瓚才被袁紹消滅,然而此時袁軍已被拖得精疲力盡,故而間接影響了官渡之戰袁軍一方的局勢。所以公孫瓚是關乎東漢末年時局的重要軍閥之一。

公孫瓚是幽州的大軍閥,他是如何被消滅的?

公元192年,公孫瓚在滅劉虞之前,乘戰勝黃巾之威,進軍磐河(今山東陵縣東), 誓報袁紹殺其從弟公孫越之仇。 公孫瓚上表朝廷,歷數袁紹罪惡,列十大罪狀,聲稱“紹之罪戾,雖南山之竹不能載。”(《三國志》本傳注引《典略》)。當時袁紹在冀州立腳未穩,驚恐不已,爲了和解,他將所佩勃海太守印綬讓與公孫瓚從弟公孫範。哪知公孫範到任後,卻發動勃海兵助瓚。公孫瓚又任命部將嚴綱爲冀州刺史,田楷爲青州刺史,單經爲兗州刺史。河北郡縣紛紛響應。

袁紹組織反攻,兩軍大戰於界橋(在今河北威縣北)南二十里。公孫瓚步兵三萬餘人爲方陣,騎兵兩翼各五千餘騎,全軍士氣高昂,威風凜凜,旌旗盔甲,光照天地。公孫瓚見袁紹兵少,非常輕視,命大將嚴綱率軍衝鋒。袁紹令麴義引八百弓手皆伏於藤牌下,紋絲不動。嚴綱鼓譟吶喊,衝將過去距離紹軍十多步時突然萬餐同發,綱急轉身,被斬於馬下。公孫瓚軍傷亡數千,慌忙後退。紹軍窮追不捨,一直追到界橋。

公孫瓚喘息未定,馬上集合殘軍試圖反擊,又被麴義打散。麴義一鼓作氣,攻餘到公孫瓚軍營,拔指聘軍大旗,公孫瓚抱頭鼠竄,幸被常山趙雲相救,才突圍而去。

公孫瓚是幽州的大軍閥,他是如何被消滅的? 第2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袁紹加緊圍攻易京,形勢危急。公孫瓚遣其子求教於黑山張燕。張燕率領三十萬大軍前來就應。公孫瓚自認爲穩操肚券,遺人送信與其子,約定“刻期兵至,舉火爲應”, 打算裏應外合,夾擊袁軍,誰知此信半路被袁軍截獲,機密泄漏。到了約定時刻,城內公孫瓚見城外起火,以爲救兵到了,率兵將傾巢面出,喊聲、鼓角聲震耳欲聾。突然之間,四周旌旗林立,伏兵四起。公孫瓚知道大事不好,大驚失色,左右奮力砍殺,方得退守城中,軍馬已折其大半。公孫瓚堅固的中城和小域也被袁軍攻破。公孫瓚自知窮途末路,大勢已去,殘忍地將家小全部縊死,然後引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