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馮保:明朝著名太監,他是個怎樣的人?

馮保:明朝著名太監,他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曆八年(1580年)底,大明京師的皇宮之中發生了一件小事:上夜宴宮中,爲近侍孫海、客用所惑,杖二內使幾斃。

但是,只有當我們瞭解到這件小事的細節後,才能發現箇中緣由着實是不簡單,之所以皇帝朱翊鈞會打這兩個小宦官,是因爲孫海和客用告訴他這倆人是馮保的養子。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對於此事,《嘉靖以來首輔傳》中記載的頗爲詳細:

“上頗好馳騎,挽強弩擊劍,豪飲至醉。海等以言激之,上怒甚,睨視其側,有二監皆保養子,手劍殺之,即騎而馳之保所,呼而復欲殺之。保已知其事,懼擁大石支門。會上醉已甚,扶歸熟寐至曉。”

看到這段記載,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皇帝朱翊鈞此舉完全是衝着馮保去的,而要明白其中的原因,我們還得從萬曆皇帝繼位之初說起。

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明穆宗朱載垕病危,內閣首輔高拱和輔臣張居正、高儀被召入皇宮。明穆宗抓住內閣首輔高拱的手說:“太子就拜託給三位輔臣和司禮監太監馮保了,你們要好生輔佐太子保守帝業。”三位承受託孤之重的輔臣流着淚離開了皇宮。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駕崩於乾清宮。六月初十,太子朱翊鈞繼位,次年改元萬曆。

朱翊鈞剛一繼位,接受託孤重任的四人就掐了起來,高拱認爲要保守帝業必須先把馮保趕走,然後再將司禮監之權收歸內閣,而張居正則認爲保守帝業不一定非得把司禮監之權收歸內閣,只需要跟馮保搞好關係就行了。結果,張居正聯合馮保趕走了高拱,隨後高儀也在驚懼之中暴斃而亡。這樣,當初接受託孤重任的四人就只剩下了張居正和馮保兩人。

馮保能被明穆宗選爲顧命大臣,自然也不是個一般的太監,他是個有追求的太監。史載馮保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他在司禮監任上刻的《四書》、《帝鑑圖說》、《通鑑直解》、《經書音釋》等,直到崇禎時期,在宮中還頗受歡迎。所以,馮保不僅在趕走高拱上跟張居正是隊友,還基於保守帝業的共同志向,在此後的改革中與張居正成爲了更加親密的政治隊友。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馮保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豬隊友”。

馮保:明朝著名太監,他是個怎樣的人?

當時大明的危機有多嚴重,馮保想讓皇帝朱翊鈞成爲一代中興英主的心情就有多迫切,可是他又覺得自己一個司禮監太監在皇帝面前人微言輕的,只有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才能約束皇帝。於是,他就染上了一個向李太后打皇帝小報告的毛病。

皇帝朱翊鈞早上起晚了,馮保去找李太后打小報告;皇帝朱翊鈞上課不專心聽講,馮保還是去找李太后打小報告;皇帝朱翊鈞貪玩,馮保又去打小報告;皇帝朱翊鈞踩到花花草草了,馮保依然要去打個小報告。發展到最後,“(馮保)朝夕視起居,擁護提抱有力,小扞格,即以聞慈聖(李太后)”。

一開始,皇帝朱翊鈞在衆人的期望下還認爲馮保是在努力讓自己成爲一箇中興英主,對馮保還頗爲感激。可是伴隨着朱翊鈞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對馮保這種喜歡打小報告的行爲產生了厭惡,同時也學會了在馮保面前做面子活,“萬曆皇帝時與小內豎戲耍,見(馮)保入,輒正襟危坐曰:‘大伴來矣。 ’ ”

我們都知道,任何少年隨着年齡的增長都會出現逆反心理及愛面子的情況,可是李太后和馮保卻明顯忽視了這個情況,儘管皇帝朱翊鈞已經十六七歲了,他們還依然將朱翊鈞當個小孩子來看待,萬曆皇帝“見保入,輒正襟危坐”的情形當然沒有受到馮保的注意。於是朱翊鈞一有“小扞格”,他就去找李太后打小報告,而李太后對皇帝的處罰還是很以前一樣“太后教帝頗嚴。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明史》)”。

這種情況下,萬曆皇帝朱翊鈞心中的不滿和怨憤開始積累,而馮保卻不管這些,爲了能更好的打小報告,他又找到了張居正將萬曆皇帝身邊那些不願配合他打小報告的宦官統統換掉,張居正出於隊友之間的情誼對馮保總是有求必應,“由是保所不悅者,斥退殆盡”。

隨着萬曆皇帝朱翊鈞心中的不滿和怨恨越積越深,終於出現了前文萬曆八年發生的那件事。根據這件事的兩個細節我們就能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一、萬曆皇帝朱翊鈞醉酒後纔敢打馮保的那兩個養子,說明他心中對馮保有着深深的恐懼;

二、對馮保的這兩個養子“杖之幾斃”,說明朱翊鈞心中對馮保還有深深的恨。

縱使是這樣,馮保依然將已經年滿十八歲的朱翊鈞視爲個小孩子,認爲不過是醉酒後打打鬧鬧而已,所以他又使出了一直以來常用的殺手鐗——向李太后打小報告。而李太后在得知了此事後,依然是“召上跪而詰責之”,並且李太后爲了讓皇帝以後不再犯錯誤還特意命人取來了《漢書·霍光傳》。

李太后的本意是想皇帝朱翊鈞有些危機感,從而勤勉好學、不惹是生非,以便將來做箇中興英主。可是,朱翊鈞卻從中看出了另一層意思:馮保之所以敢經常打小報告,完全是因爲背後有張居正這個霍光在撐腰。

緊接着,馮保這個“豬隊友”又幹了兩件更加愚蠢的事:

一、聯合張居正將近侍孫海和客用給趕走;

二、讓張居正替皇帝朱翊鈞擬寫罪己詔,然後頒示內閣及朝臣。

這兩件蠢事幹完後,史書中就留下了“上不得不從”和“詞過挹損,帝年已十八,覽之內慚,然迫於太后,不得不下” 這樣兩段記載。張居正終於被馮保給連累的“上心頗嗛保、居正矣”。

就這樣,皇帝朱翊鈞心中埋下了對張居正恐懼的種子,而張居正曾經對他嚴厲的教導和其它那些讓他心中感到不快的事情就成了澆灌這顆種子茁壯成長的水源,當這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之時,就該張居正和馮保倒黴了!

其實,不管馮保、張居正,還是李太后,他們嚴厲對待萬曆皇帝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他們卻又有着相當矛盾的心理:既想把中興大明的擔子壓到朱翊鈞身上,又害怕年輕的他挑不起這份重擔。

基於這樣的心理,李太后、馮保和張居正一方面採取過分嚴厲的手段來督促朱翊鈞,另一方面卻又告訴朱翊鈞讓張居正輔佐他到三十歲才能親政。而萬曆皇帝朱翊鈞只好在李太后、馮保和張居正這種矛盾的心態下漸漸長大。幸虧張居正是在萬曆十年去世,如若不然,在馮保這個“豬隊友”的幫助下,皇帝朱翊鈞早晚會將他跟馮保一塊給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