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皇帝爲什麼大多都不敢重用叔叔?

古代皇帝爲什麼大多都不敢重用叔叔?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過《羋月傳》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朝堂之上的官員們幾乎都是皇帝的本家,雖然他們的“氏”都不一樣,但“姓”卻是一樣的。比如說楚國著名的公子春申君黃歇,他和愛國詩人屈原就是一個姓,即爲“熊”姓。

古代皇帝爲何大多數都是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按照宗法思想來看,只要是一個姓,那就都是一家人,“氏”只是用來區別分支的。再拿楚國舉個例子,雖然都是“熊”姓,但只有“羋”氏的人才能被稱爲是皇族,其他的諸如黃氏、屈氏,都只能算是熊姓貴族。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宗法分封制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於“家天下”的認同感也十分強烈。在政權這一問題上,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排外性。既不是王室貴族子弟,就很難能在朝堂上嶄露頭角。後來有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這樣的現象才得以改善。

然而,隨着歷史的發展,這樣的現象卻越來越少見。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爲了將皇權盡收自己手中,他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後來蘇洵的《六國論》當中,也曾提到過這一現象的弊端

古代皇帝爲什麼大多都不敢重用叔叔?

秦國的皇權盡歸皇帝一手,一旦皇帝昏庸無道,那麼整個國家就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當秦國出現來自外部的禍亂之時,皇帝也沒有可以無條件信賴的家人來幫襯自己。此舉雖然解除了來自內部的篡權奪位的危機,但也使得君主變得孤立無援。

於是,在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就吸取前人的教訓,在國內實行起了郡國並行制。不僅要將皇權獨攬於自己手中,還要適當地分封自己的兄弟,給他們皇室成員應有的尊嚴。將來遭遇外敵入侵,他們將會是自己最好的後備軍。

到漢武帝時期,這樣的局勢又有了轉變。相對於同姓兄弟叔伯們來說,漢武帝更願意相信自己妻子的孃家人,也就是自己的小舅子。他在位期間,特地設置了“大司馬”這一職位,掌握着國家的軍事大權

第一個擔任“大司馬”一職的人就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親弟弟衛青,在他的幫襯之下,武帝順利剷除了朝堂之上不聽話的同姓宗族勢力,徹底實現了皇權獨尊。後期,伴隨着衛青勢力的不斷壯大,他又開始提拔衛子夫的侄兒霍去病。

衛青與霍去病同爲朝中大司馬,兩人一個沉穩聲望高,一個年輕有朝氣。他們既是武帝的左膀右臂,又是互相牽制的兩位將領人物。不得不說,在御下之術上,漢武帝實在是無懈可擊。後來,他給兒子欽點的四位託孤大臣,其中兩位都是兒媳的孃家人,沒有一個是宗室之人。

可見,在權力的分配上,漢武帝是一點也不想分給自己的本家。這是爲什麼呢?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歷史上外戚專權的事件雖然屢禁不止、時有發生,但總而言之,其成功篡權奪位的機率還是很小的。

而宗室子弟就不同了,他們是含着金湯勺出身的皇家貴族,天生就伴有一定的權利和地位。憑藉這一點,就會有無數人願意爲他們效忠。倘若皇帝再賦予他們更多的權利,那豈不就是在養虎爲患嗎?

相比之下,重用外戚就要安全得多了。外戚之所以能被重用,全是因爲皇后的功勞。皇后就是連接皇室與外戚家族的紐帶,因爲有了皇后的存在,外戚才能代爲使用皇帝的權力。他們就像是皇帝手上的木偶,一切聽從皇帝的指令,否則就會被棄置。

總結:與此同時,重用外戚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擔心權力的延續。外戚家族在成爲權臣世家之前,他們在朝堂之上往往毫無根基,爲了生存,他們必須依附於皇帝,受皇帝庇佑。他們的存在必然會威脅到皇室宗族的勢力,唯有仰仗着皇帝的保護,才能安然無恙。

不僅如此,在新帝登基之後,外戚集團也會進行一次更新,這也就是爲什太后總喜歡把自己孃家侄女嫁給皇帝的原因,爲的就是要保持家族權力的延續。但一般來說,新皇帝都會另立皇后,另外扶持一個新的外戚集團爲自己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