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元璋有很多兒子,爲何還執意把皇位傳給孫子呢?

朱元璋有很多兒子,爲何還執意把皇位傳給孫子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面對着自己的衆多兒子,偏偏將皇位傳給了孫子輩的朱允炆,彼時朱棣飽經沙場戰功卓著,面對這個文弱的小外甥簡直像是老虎面對小綿羊,既然是這樣,那爲什麼朱元璋還要這樣安排自己的繼承人呢?

朱元璋有很多兒子,爲何還執意把皇位傳給孫子呢?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愁,這麼大的江山,我死之後,交給誰來坐?精心培養25年之後,朱標已經38歲,繼承父親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標的身體熬不住。

1392年1月,朱標從陝西視察回來後,身上長了個大肉瘤,折磨得寢食難安,異常痛苦。朱標的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經死了,伺候父親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僅14歲,日夜守在父親身邊。他是個偏腦袋,朱元璋給他起了個“半邊月”的綽號。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在知識分子中間長大,知識淵博。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

朱標還是不幸早逝。對於勤懇的老皇帝來說,這是極爲罕見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喪子之痛——接班人沒有了,整個帝國的命運怎麼辦?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沒有上朝。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周王、晉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還差點兒被廢了王號。晉王外表殘暴,違法亂紀,然而本質上是個膽小鬼。

朱元璋對朱允炆抱着一種複雜的感情,對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憂:他柔弱的肩膀,能擔負得起治理國家的重任嗎?做皇帝,必須有獅子、老虎的硬漢性格,否則必定會被政壇上的獅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儲問題,曾經悄悄徵詢過大臣的意見。他問翰林學士劉三吾:“太子死了,皇長孫(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國家必須選對人,我想讓燕王接班怎麼樣?”

劉三吾是知識分子,你問他誰當儲君,他當然只推薦自己的同類。他頭搖得像撥浪鼓:“立燕王絕對不行!如果立燕王,那麼秦王、晉王怎麼辦?皇長孫朱允炆四海歸心,大家都擁護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覺。”

文官們擁護朱允炆,因爲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臺後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軍事化的高壓獨裁。朱元璋的統治太過猛烈,官員暗地叫苦,長久下去沒人吃得消,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

對於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確實非常欣賞,尤其欣賞他的“武”,這是朱允炆不具備的特殊優勢。朱棣是聞着戰爭的硝煙味長大的,1360年出生於南京,正是陳友諒大舉進攻南京的那一年。

他11歲封燕王,17歲迎娶徐達的長女,20歲就藩北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智謀過人,知道怎麼打勝仗。作爲罕見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謂一代“戰神”。現在他33歲,正當青春年少。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爲衆藩王之首,與寧王、晉王、肅王、秦王等沿長城一線封國,爲天子守邊,抵禦北方蒙古人的侵犯,號稱塞王。

朱元璋允許他們擁有3000人的護衛,最多的可以達到1.9萬人。燕王、晉王、秦王勢力最強,多次奉詔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藍玉這樣的大將也要聽塞王指揮。

尤其是燕王朱棣,負有控制北部門戶的重任,能夠直接指揮的軍隊多達30萬人,軍中大小事自己裁決,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彙報。

1390年,一場戰鬥使年僅30歲的朱棣威名遠揚。那年元旦剛過,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晉王分兵合擊,打垮元代丞相、平章乃兒不花。

朱棣圍而不殲,派乃兒不花的好朋友、降將觀童勸降。乃兒不花知道是雞蛋碰石頭,只好請降。朱棣擺酒設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兒不花感動得眼淚嘩嘩的,主動要求勸降丞相。

朱棣第一次大規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獲全勝,讓朱元璋非常高興,賞賜寶鈔100萬錠。而另一路晉王,一踏上當年成吉思汗征戰的土地,就兩腿發虛,走走停停,不敢深入腹地,連個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類,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傑出,更適合當皇帝。但是,血統卻給他帶來了大麻煩。他真的是龍子嗎?

江山當然只能交給親生骨肉坐,必須是純種的龍種,就是說是馬皇后所生。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延續幾千年,朱元璋跳不出這個框框。

朱棣可能不是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會選朱棣接班。朱棣可能是一個妃子生的,或許這個妃子還是少數民族。也有人稱朱棣的媽媽是元順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朱元璋有很多兒子,爲何還執意把皇位傳給孫子呢? 第2張

根據管理宗廟祭祀、禮樂的官方機構太常寺的記載(現已丟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標、秦王和晉王,跟馬皇后沒什麼事兒。而另外一個妃子生了朱棣,這個妃子就是石頁妃。

朱棣稱帝后纂改《太祖實錄》,把能得到的資料全部纂改,拼命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生的,還拿出很多證據證明他當皇帝是合法的,證明朱元璋有意傳皇位給他。

而朝鮮的一條史料足以戳穿朱棣的謊言。1389年,朝鮮使臣權近等人在北平拜謁燕王,回國後寫了一本《奉使錄》。裏面說,他到北京燕府去見燕王,可是很不湊巧,那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媽媽的忌日,燕王不見客人。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說朱棣不是馬皇后親生。

只有嫡長子繼承皇位,大家才擁護。朱棣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所以經過權衡,朱元璋作了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立16歲的朱允炆爲皇太孫。

這讓朱棣十分窩火,十分不服氣。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長孫朱允炆的背,譏諷地說:“沒想到我侄兒還能有今天的榮耀啊!”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見,厲聲責問朱棣:怎敢對皇長孫如此無禮?

立皇太孫的第二年,朱元璋還是擔心朱允炆太文弱,壓不住陣腳,管不住軍隊,於是開始大殺功臣,藍玉、胡惟庸集團先後被清洗。

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朱元璋當初的選擇是個錯誤。如果選朱棣當皇帝,就不會出現後來歷時4年的內戰。但歷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淚,它只相信實力。

朱棣發動戰爭,將朱允炆趕下臺取而代之。爲抹殺篡權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穩,朱棣拼命說謊,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