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姜子牙的齊國爲何最後成了田氏的齊國呢?

姜子牙的齊國爲何最後成了田氏的齊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田氏代齊是戰國初年陳國田氏後代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爲齊侯的事件,在歷史上是件非常震憾的事。原本地位並不顯赫,甚至卑微的陳田氏通過八代人的努力最終登上齊國的權力頂峯。田氏代齊時,爲何無人反對呢?田氏代齊後,齊國原先的君主是什麼結局?

田氏的崛起

韓、趙、魏三家的大夫把國君廢掉,自立爲諸侯,而且得到了天子的正式冊封。這種事不但在晉國發生了,在另一個春秋時期的強國齊國也發生了。我們知道,齊國是姜子牙的後代,東海之濱的大國。國君應該是姓姜的,齊桓公姜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雖然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他一死齊國的霸業也就拱手送人了。雖然後來也出了個齊景公,算是個中興之主,但是終究沒有達到齊桓公的的水平。甚至到了後來,姜太公的子孫,都不能保住祖宗基業,姜姓的齊國,就變成了田姓的齊國。

自從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的威嚴是一落千丈,漸漸的也沒人再把天子當回事。周天子自己也水平有限,只能坐擁江河日下的江山。跟西周初年,分封諸侯時的周武王根本沒法比。

諸侯們有不尊敬周天子的,有搶天子東西的,還有指着鼻子罵天子的,甚至連要打天子的都有。但是今天的風光無限的諸侯,也可能面對周天子的命運,甚至還不如周天子。晉國的國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最後沒了權力,國家被、趙、魏,三個大夫瓜分。真實悽悽慘慘慼戚啊。

齊國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不過多少比晉國強一點。晉國是徹底沒了,國土也被一分爲三。但齊國卻一直保存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但這個國家雖然一直存在,可是掌門人換了。姜太公的子孫,走下了國君寶座,坐上去的人變成了姓田的。

這個田氏家族,實際上是外來戶,本來姓陳,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的後人。後來因爲陳國內亂,陳國的公子陳完爲了避禍就到了齊國,投靠了當時的國際一哥齊桓公。這陳完本身就是貴族中的貴族,他爹是陳歷公。齊桓公覺得,讓他在齊國當個平民不太合適,就打算給他個封邑,也算高級貴族了。

這個身份陳完可不敢接受,他很明白,自己是一個外來戶,又是初來乍到,要是立馬就成了齊國的高級貴族,那些老貴族可不會輕易答應。於是齊桓公就讓他當了齊國建設部部長

那時候的部長可沒由現在威風,不過好歹也算箇中等偏上的官職。就這樣,陳完在齊國是落住了腳。後來陳完同當時的一位齊國的宗族聯姻,這麼做最起碼保證了他們家族在齊國的地位,也就是從那開始改姓田氏,就這樣老陳家變成了老田家。

建設部部長這個官職聽起來挺威風,手上也有些實際的權力,但沒有貴族的身份,只能算個臨時工,是齊國的高級打工仔。後來田家的子孫就默默奮鬥,從散戶變成小股東,從小股東變成大股東,到了陳完第三代孫時,老田家的CEO就被封爲正卿,成爲了董事會的大佬之一。而到了五世孫的時候,老田家的人就成了齊國的副總經理。

田家經濟改革

陳完這個有出息的孫子叫田乞。田乞繼承爵位的時候,正是姜氏齊國曆史上最亂的一段時期。齊國連遭內亂,好幾任國君都被殺,田桓子聯合名臣晏嬰,推翻了其他士大夫的勢力,扶持齊景公登基。田氏就成爲齊國貴族當中的兩大勳臣之一,地位僅次於晏嬰。齊景公確實是個有本事的,而且也有復興桓公霸業的雄心。但是這個人生活奢侈,到了晚年,特別喜歡修建漂亮的宮室。

爲了支撐自己的奢侈生活就需要很多錢,於是就對人民徵收很重的賦稅,齊景公的私人倉庫里布匹和糧食都腐爛生蟲,從這就能知道他聚斂了多少財富。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卻過不下去了,再加上齊景公老修宮殿、勞役不止,所以人民就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抗爭。老百姓造反是因爲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派兵鎮壓根本沒用,一場完了又來一場,總不能把所有人都殺了吧!

這個時候田氏的掌門人,就開始了經濟改革。他把齊國的糧食單位,由四進制改爲五進制。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向人民借貸的時候,用的是新制,一個單位五斗。而百姓還貸的時候用舊制,一個單位四鬥。計算借貸的數量時只看單位,不論重量。也就是說百姓借糧食五斗,還貸的時候只用還四鬥就可以了。這麼好的事還不算利息。

這樣一來的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國君齊景公對百姓不聞不問,而大夫田氏施恩於百姓。所以田氏就得到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老百姓心向田氏,田氏家族就日益強大。所以到了齊景公九年的時候,晏嬰出使晉國,私下就跟晉國的大夫講,齊國的政權最終要歸於田氏。田氏雖然沒有大的功德,但是能借宮室施私恩,有恩德於民,已經很不錯了。

到了景公晚年的時候,有一次晏嬰陪齊景公在宮裏坐着。齊景公一看這個豪華的宮殿,就想起了身後事,感嘆道我死了之後,誰會佔有這兒呢?晏嬰接過話來,恐怕是田氏佔有這兒。田氏雖然沒有大的德行,但是知道對於民衆肯施捨。君主您徵稅多,田氏施捨多,民衆都向着他。您的後代要稍稍懈怠,田氏如果不滅亡,那齊國可就姓田了。

齊景公一聽,慌忙問這種情況怎麼應對。乾脆把老田家做了?晏嬰說,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要把他逼急了,他可就狗急跳牆了。更何況連“莫須有”的罪名都沒有。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所有的一切都符合禮法規範。農民去種地,士兵去站崗,該幹嘛的就去幹嘛,不要多管閒事,也不要瞎折騰。

貴族們也一樣,你的封邑多大,你就管多大的地方,出了那一畝三分地,就不是你的管轄範圍了。表面上看晏嬰是想讓國家的秩序正常話,但實際上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要限制田氏的權力範圍。這樣一來,他就不可能再竊取國家的利益。

力挺陽生

姜子牙的齊國爲何最後成了田氏的齊國呢?

景公很讚許晏子的主張,但是他實在是無能爲力。雖然他採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發展的措施,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際上景公這個時候的主要精力,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實現桓公當年的霸業。沒功夫爲後世精打細算。

所以景公年老得時候,他就讓齊國傳統的兩個老牌貴族,分別擔任左右相國。輔佐他最喜歡的女人生的孩子。不久他就去世了,太子在兩位國相的輔佐下繼承了王位。可是這個人繼承了王位是田乞不高興的,他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叫陽生兒子。

這個時候陽生爲了避禍,就逃到了魯國。田乞則假裝擁護兩位相國,暗地裏挑撥大夫和他們的關係,掀起武裝爭權的鬥爭。他對那兩個人說,好些人對你們相國的地位不滿,正在暗地裏籌劃怎麼推翻你兩個。

然後又跟大夫們講,說那二位野心不小,他們打算獨霸齊國的朝政,把我們這些礙眼的都幹掉。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與其等他們動手不如我們先發制人。兩頭挑事的結果,就是兩方都相信田乞說的是真的。於是其他大夫就聯合田氏發動武裝政變直接殺入王宮,結果不但二位相國被幹掉了,連剛上任沒多久的新國君也成了政治難民。

第一步計劃成功後,田乞就派人到魯國接回了陽生,先藏到到田乞家,然後田乞就邀請大夫們來家裏聚會。酒宴期間田乞就把陽生,藏在了一個口袋裏,放在中央的座位上。喝酒喝到一半的時候,田乞突然打開了口袋,放出陽生,說這纔是齊國的國君。

大夫們爭爭吵吵一陣子後,就都同意承認陽生是齊國的國君。這就是齊悼公。悼公一繼位,田乞就被任命爲相國,開始獨攬齊國大權。

田乞闖宮

悼公是完全倚重於田乞,吃喝拉撒睡都歸田乞管。但是齊國舊勢力,仍然很強大。田乞雖然手握大權,也不敢輕視他們。隨着田乞當上相國,田氏的權威日益擴大,齊悼公做了四年傀儡,結果是被一個看他不順眼的老貴族給幹掉了,然後大傢伙開了個會,共同推舉了一位宗室當國君,就是齊簡公。

這時候田乞也不在人世了,繼承家業的是他兒子田常。因爲在新君繼位的過程中,田氏受到了排擠,所以比起前任的悼公,簡公的權力要大得多。雖然田常是被齊簡公任命爲右相,仍然掌握大權,但是擔任左相的官員,非常跟他不合。這個時候田氏代齊的傳言,已經在社會上散佈開了。齊簡公不想祖宗基業毀在自己手裏,於是就想把田氏徹底解決掉。

而且這麼多年來,田氏都大權獨攬,這引起了許多舊貴族的不滿。國君就跟這些舊貴族聯合,形成了反田統一戰線。當時的左相,有一個同族叫就經常跟別人講,要把田氏子孫全部殺光,才能解我心頭之恨。面對這樣的局面,田常是不可能漠視。

齊簡公繼位的第四年,田常一面延續祖父收買人心的政策,在封地內實行仁政,招攬大批百姓來投靠。另一方面加強田氏宗族內部的團結,整合田氏宗族的力量,很快形成了一套強有力的政治班底。在田常之前的田氏歷代宗主,是通過聯合舊貴族來擴大權力,到田常的時候,就可以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了。

公元前481年,田常動手了,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就是那個宣稱要殺光田氏一家的人。這個人平時是住在齊簡公的宮殿裏的,於是田常連招呼都不大就乘車入宮,帶了一些打手去殺他。

齊簡公這個時候,正在宮裏邊正和寵妃喝酒作樂。一聽說田常帶人到宮裏邊殺人來了,頓時火冒三丈。你田常也太看不起我了吧,竟然跑到王宮裏邊,來殺人放火。於是就調動武裝力量,準備鎮壓田常。田常一時半會打不進宮門,就只好暫時撤退。回去又多交了些家臣、軍隊什麼的,第二次殺向王宮,要召回場子。

當時忠於齊簡公的大臣和軍隊,還是很多的。如果齊簡公當機立斷,聯合反田統一戰線的力量,進行決戰。田常估計就交代在那裏了。可惜齊簡公的反應,一開始很果斷,可到了臨近行動的時候,卻變得猶豫不絕了。

他猶豫田常可不猶豫,在火併的過程中,身先士卒將左相的軍隊擊潰。左相被擊潰,齊簡公就嚇破了膽,扔下隨從就跑了,被田常的部下追到捉住,死於非命。然後田常來了一次大清洗,把凡是跟自己不對付的都解決掉,這下可就真是大權獨攬了。

廢王自立

齊簡公被殺掉之後,田常擁立了他的弟弟當傀儡,這就是齊平公。而他自己以國相的身份,繼續掌握大權。這個時候田常的內外政策是,對內深化改革,發展生產。對外是要尋找盟友,穩固自己的地位。

這個時候的晉國已經是韓、趙、魏三家的天下,所以田常就找上了這三家,建立友好關係,相互之間承認對方的地位。就這樣幾位犯上作亂的大夫就結成利益共同體。爲了爭取韓、趙、魏的支持,田常主動把之前齊國佔領晉國的歸還給他們。而面對咄咄逼人的楚國時,田常採取隱忍政策。

所以這個時候,田常就是齊國真正的當家人,他就相當於東漢時的曹操。田常去世之後,田氏掌握政權的局面持續了六十九年,這六十九年都沒有篡位。但是田氏越來越像國君,原來的國君姜氏,是越來越像臣子。

田常的兒子立了齊宣公,孫子立了齊康公。田氏宗族當中的各類人物,也陸續接替齊國舊貴族的地位,以新貴族的身份把持國政。田氏接班那就是時間問題了。

到了公元前392年,傀儡國君齊康公,被田常的孫子田和遷移到了海邊居住。這個田與魏國國君魏文侯關係很好,所以他就讓魏文侯,給周天子上奏,要求按照三家分晉的例子,冊封他爲齊國國君。周天子自身難保,哪能不答應。

所以公元前386年,正式冊封田和爲齊國國君。立國七百年的姜氏齊國就算是滅亡了,不過總算保留了齊國的名號。三家分晉雖然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但是那是三家權臣,勢力均衡的產物。但田氏代齊就厲害了,一家權臣獨大,最終完成一個國家從裏到外改朝換代。這標誌着西周建立的宗法秩序徹底崩潰,所以田氏代齊也可以看作是下篡上的開端。

田氏代齊是一個漫長的事件,在這一過程中,各國都是什麼反應,爲何沒有諸侯國討伐齊國田氏呢?

首先,公元前489年,田恆自立爲相,這意味着田氏逐步掌握了齊國大權。到了公元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仍以“齊”作爲國號,史稱“田齊”。對於田氏代齊這一事件,幾乎持續了百年左右的時間。

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爲田氏非常有耐心,也即步步爲營,穩紮穩打,促使田氏代齊沒有在齊國內部引起較大的反抗。在此基礎上,等到其他諸侯國發現齊國已經改頭換面後,無疑是爲時已晚,失去了干涉的最好時機。

進一步來說,對於其他諸侯國來說,干涉田氏代齊的最好時機,顯然是田氏和姜氏激烈對抗的時候,也即可以趁機渾水摸魚。不過,就齊國姜氏來說,則是被田氏用100多年的時間給溫水煮青蛙時,等到齊康公在位時,根本沒有反抗田氏的力量了。

同時,田氏代齊發生於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彼時,齊國周邊的弱小諸侯國,根本是沒有實力干涉田氏代齊的,比如魯國、鄭國、衛國這樣的諸侯國,如果真要對田氏代齊指手畫腳,很可能有滅國的風險。至於楚國、秦國、燕國等諸侯國,確實擁有干涉的實力,不過,因爲距離遙遠,即便派出大軍,也很難獲得什麼實際的好處。

況且,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燕國還在忙着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秦國正在被晉國和之後的魏國壓制,而楚國在柏舉之戰,也即被吳國攻破都城後,可謂元氣大傷。因此,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精力來管田氏代齊這件事情。至於本來就是傀儡的周王室,即便有心,也沒有干涉齊國的實力,畢竟這不是西周時期了。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真正有實力干涉田氏代齊的,就是晉國的魏趙韓三家了。不過,從魏趙韓三家來說,實際和齊國田氏建立了攻守聯盟。周威烈王廿三年,三晉伐齊至長城,俘虜齊康公朝見周天子,請求冊封爲諸侯。對於三晉來說,希望藉着齊國君主,以此請求周王室冊封自己爲諸侯。

而在魏國、趙國、韓國被周王室正式冊封爲諸侯國後,齊國田氏自然也是有樣學樣,也請求周王室冊封自己爲諸侯。齊康公十九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爲諸侯,姜姓齊國爲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示別於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最後,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爲諸侯。而齊國田氏被正式冊封爲諸侯,就發生在魏國、趙國、韓國被冊封爲諸侯國的十多年後。也即三家分晉的成功,爲齊國田氏代齊指明瞭方向。

進一步來說,不管是田氏代齊,還是三家分晉,實際上在這一過程中,齊國田氏和三晉,都擔心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基於此,二者自然是互相支持,攜手共進。打個比方,這就像兩個做了錯事的孩子,自然建立了心照不宣的默契,也即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三家分晉失敗,齊國田氏自然也會受到挫折。反之亦然,因此,在齊國和晉國兩個大國建立攻守聯盟的背景下,不管是秦國還是楚國,都不具備干涉的實力了。試想一下,戰國七雄中的四個諸侯國聯合在一起,這是何等強大,對於其他諸侯國來說,只能選擇在一旁看戲了,又怎麼敢不自量力,跳出來反對呢?

姜子牙的齊國爲何最後成了田氏的齊國呢? 第2張

齊國經歷“田氏代齊”後,齊國原先的君主是什麼結局?

對此,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齊康公,生於公元前455年,姜姓,呂氏,名貸,是齊宣公呂積之子。周威烈王廿三年,齊康公剛剛即位,成爲齊國的君主時,就遭遇了三晉的進攻,就三晉來說,指的是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出自晉國的諸侯國。

在這場戰爭中,三晉進攻到齊國腹地,挾持齊康公朝見周天子,請求冊封爲諸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就齊康公這位君主,可謂開局不順,也即剛剛即位後,就被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的大軍給俘獲了,可謂顏面無存。

在此之後,齊康公對外要受到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的壓制,對內又受到了田氏的架空,也即成爲了一位傀儡君主。周安王十一年,田氏勢力所在的田和將齊康公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而這,意味着齊康公正式失去了齊國君主的位置。

當然,從齊康公的角度來看,離開齊國君主的位置,或許也是遠離了是非之地。不過,在田氏代齊後,田氏發現不管是在齊國內,還是在齊國之外,都沒有遇到多少反對的聲音,於是其選擇將齊康公唯一的食邑也收回來。

最後,在失去唯一的食邑後,齊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爲竈。與此相對應的是,田和自立爲國君,是爲齊太公,也即和當年的姜太公姜子牙相提並論。到了公元前379年,齊康公病逝。據《呂氏世系譜序》中記載,雖然康公的正妻沒有生養,但是卻有“二庶子曰綏、曰纓”而這兩支後代,又在經過了不知多少次的遷徙,以此繁衍至今。

總的來說,齊康公老死後,姜齊絕祭祀,但是姜氏族人還是在田氏齊國生活得很好,換而言之,出於穩定齊國內部的考慮,田氏並沒有對姜子牙的後人趕盡殺絕。在田和去世後,田齊傳至田因齊時,齊國的實力不斷增強,田因齊自立爲王,也就是威名赫赫的齊威王,並推動齊國成爲戰國七雄中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