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同樣是多年不上朝?嘉靖帝和萬曆帝有哪些不同?

同樣是多年不上朝?嘉靖帝和萬曆帝有哪些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嘉靖帝和萬曆帝這祖孫倆可以稱得上是明朝歷史上的兩個奇葩皇帝。兩人在後世人眼中,都不能算是個功載千秋的明君。嘉靖皇帝在位44年,他的孫子萬曆皇帝在位48年,都是20多年不理朝政。同樣二十多年不上朝,嘉靖跟萬曆有何不同?

正德二年,一名朱姓男嬰呱呱墜地於興獻王府,喜得次子的朱祐杬異常高興,除了常規的程序、宴席外,他還按照祖制給小兒取名爲“厚熜”。“熜”的部首爲“火”,寓意爲熊熊燃燒的火炬;與之相反的是,當時正德皇帝朱厚照名字中,卻是深不可測的“水”。自古曰:“水火不相容”,朱厚熜的誕生,好似在冥冥中就與堂兄朱厚照相對。正德十六年,大將軍朱壽、大明王朝武宗朱厚照在親手建立的豹房中駕崩,那年他僅僅三十一歲。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少年朱厚熜按照“兄終弟及”原則,前往北京繼承大統,於五月二十七日登基稱帝。

嘉靖四十一年,又是一名朱姓男嬰誕生,喜得貴子的裕王朱載垕卻不敢大聲張揚、不敢報告給嘉靖皇帝,甚至連孩子的名字都未敢去取。這是因爲他的父親、這名男嬰的爺爺曾有諭旨:“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直到隆慶元年,裕王登基爲帝,纔敢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爲“朱翊鈞”,並告誡其:“賜你名字,名爲鈞,是說聖王制馭天下,猶如制器之轉鈞也,含義非常重大。你當念念不忘。”這位無名了五年的男嬰,便是後來的萬曆皇帝。

朱厚熜當皇帝時不過14歲,其孫朱翊鈞繼承大統時比他更小,小到當時的內閣首輔高拱大呼:“10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祖孫二人一位14歲、一位10歲,卻在後來創出了25年、30年不上朝堂的記錄,作爲皇帝,他們爲何會如此?

嘉靖皇帝在“壬寅宮變”中慘遭幾位宮女虐待,要不是她們在慌亂中沒有將繩結打好,朱厚熜恐怕在1542年就已經去太祖那裏報到了,也順勢成爲歷史上的一個“唯一”,唯一被宮女們“合毆”致死的皇帝。在經歷過那場生與死的考驗後,嘉靖皇帝便在真正意義上不上朝,成爲了一名“隱居”在西苑的“居士”。

我們真正要去發現的,不是嘉靖皇帝的“不上朝”,而是嘉靖皇帝換了一個地方修玄;任何一個人在經歷過暗殺、刺殺後,都會心生餘悸,從而出現杯弓蛇影的心裏陰影,嘉靖皇帝雖貴爲天子,但說到底也知道恐懼,也知道自己是能夠被殺死的肉體凡胎,在經歷過此次“被暗殺”事件後,他便遷出宮殿,這便是心理陰影在作祟。

根據史料記載,嘉靖皇帝在此次“政變”中不僅脖子上有勒傷,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刺傷,故而前期的不上朝,實際上是爲了養傷,可隨着潛移默化下,嘉靖帝便乾脆在西苑養病修玄、不再上朝。可嘉靖的不上朝,不代表不處理政務,嘉靖皇帝雖然修道,權欲極強的他將朝中大權緊緊抓在,雖然身在西苑,但朝中的每道奏疏依然堅持過目、批閱。即使嚴嵩一黨在嘉靖朝中作威作福、權傾朝野,只要嘉靖一出手,曾把持幾十年朝政的嚴嵩也不得不告老還鄉、白髮人送黑髮人。

朱翊鈞於萬曆十四年時沉迷酒色,後因爭立太子一事,導致萬曆皇帝負氣在深宮,從此不再上朝,在處理國家大事上,也直接避開與文官進行“召對”。後來文官和皇權的矛盾愈演愈烈,萬曆也愈來愈以不上朝、怠政來抗議文官們的執拗。故而在萬曆一朝,皇權與文官們的矛盾加大、加深,也爲後來大明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所以,萬曆皇帝的不上朝與嘉靖皇帝相比,有着天壤之別,一個是將文官玩弄於鼓掌之中,一個則是因駕馭不了文官而負氣飲酒怠政,二人雖同是“不上朝堂”的皇帝,但在本質上卻有着大大不同。

同樣是多年不上朝?嘉靖帝和萬曆帝有哪些不同?

衆所周知,萬曆皇帝想立不是嫡長子的福王爲太子,可大臣們卻堅持“立嫡”的說法,這弄得萬曆很是苦惱。雖然在古代中,皇帝擁有無上權威,但組成朝廷的不是百分百聽話的機器,而是有着自己私心和雜念的自然人。一方面皇帝想立福王爲太子,那是因爲對於福王的喜愛,而另一方面在文官的反對聲中:一是爲了匡正太祖遺訓和“立嫡”規則,二是爲了皇嫡子在繼位後,能夠記住文官們的努力,文官們的恩情,從而有利於他們獲得更高的官位、更大的榮譽頭銜。

這些雖是維持禮制的高尚之舉,但當中仍舊摻雜着私念、私心。皇帝的想法被文官們制衡,實則反映出的是萬曆帝對於羣臣的駕馭不夠,對於他們的訓誡還不夠。如若他能像祖父那樣強硬,製造出一起類似於“左順門案”的事件,我想萬曆皇帝在後來也不會被文官們逼的負氣在深宮,以不上朝、不安排京官人事來進行無聲的抗議。

嘉靖皇帝在十四歲入宮時,就曾以“大禮議”事件和“否定武宗”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且在和文官的博弈中一次又一次的取得勝利。雖然這些在平常人眼中,都是“點滴”小事,像是家人之間的吵架、親朋之間的辯論,但這對於身爲皇帝的嘉靖來說卻尤爲重要。身爲皇帝、帝國的統治者,發出的命令要向泰山那樣不可逾越、不可反駁,唯有如此才能駕馭羣臣,緊握權柄,倘若皇帝發出的命令和旨意今天被反駁、明天被否定,臣子中總有不同的聲音,這便是對於皇帝以及其手中權威的大大不利。嘉靖帝深知此道,故而掌控一切。萬曆帝疏於此道,故而負氣深宮。

對於歷史上的嘉靖皇帝,人們對其評論不一,有人說他昏庸:二十多年不上朝,讓權奸嚴嵩將大明的天下攪地是混亂不堪;也有人說他知人善任:重用胡宗憲、戚繼光,不僅沒有殺海瑞、還清算了嚴黨。可不論這些人怎麼評價嘉靖皇帝,對他有再多分歧,朱厚熜的“權謀天賦”、“馭人之道”則是二個陣營公認的“頂呱呱”。

他和孫子萬曆皇帝不同,朱厚熜雖然在西苑修玄,可朝中事物的大小都在其手中掌握,臣下對他的命令也唯唯是諾、不敢有絲毫得罪。內閣不論權勢再大、在嘉靖皇帝面前也不過是一個祕書機構,文官集團鬧的再兇、也不過是一頓棍棒能夠解決的事情,他在位年間一直以操盤手的身份控制着整個政局,他的樣子是整個帝國的象徵、他的一舉一動也是整個帝國臣民都爭相學習的楷模、即使是他的一句話、一個字,也如下了木板的釘子那樣乾脆、那樣有力、那樣不可改變。

反觀萬曆皇帝,童年時被張居正制衡、少年時被文官制衡,再大點便受到了禮制與文官的雙重製衡。“國本之爭”萬曆的失敗,便是朱翊鈞與文官集團博弈的失敗,是皇權威信的喪失,也是導致其在後來負氣三十年不上朝的重要原因。他也想成爲嘉靖爺爺那樣的皇帝,但卻有心無力、有力無門。

同樣是多年不上朝?嘉靖帝和萬曆帝有哪些不同? 第2張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竟然敢如此消極怠工呢?原因有三點,言官、內閣、人性!

先說言官問題,言官估計是大明朝的皇帝們最討厭的一類人,這些人仗着大明朝的祖制,肆無忌憚地抨擊皇帝,皇帝一旦做出稍微奢侈出格的舉動,言官的口水便會像氾濫的洪水一樣將皇帝淹沒,可偏偏皇帝們還必須得忍着,因爲言官仗義執言是他們的本分,不然朝廷養着他們幹嘛。明朝的皇帝都受不了言官的口水,大部分皇帝沒辦法,嘉靖和萬曆很聰明,他們知道言官不能動,但躲着言官總還是做得到的,只要不上朝,言官見不到皇帝,皇帝自然也不用吃他們的唾沫星子。

言官可以躲,但國家政事不能躲。嘉靖和萬曆不上朝聽政,但不代表他們不幹活。兩位皇帝還是十分關心國家大事的,不過他們處理政務的途徑不是臨朝聽政,而是內閣議事。明朝的內閣制度保證了嘉靖和萬曆能夠耳聰目明地瞭解帝國的情況,內閣大臣將國家大事上呈給皇帝,並且還將自己的建議寫到奏摺中,這就叫票擬。

而皇帝只需要對內閣大臣呈上來的建議做選擇即可,這叫批紅。票擬建議權在內閣手中,批紅決策權在皇帝手中,如此一來國家機器就能正常運轉。當然明朝之所以滅亡,不是內閣制度不好,而是後面的懶皇帝把批紅權交給了司禮監秉筆太監。

最後一個原因就涉及到人性了,皇帝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而且皇帝所處的環境更能放大人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進取心的淪喪,嘉靖和萬曆在登基前期,進取心還是十分強烈的,但隨着皇權的腐蝕,當初大展宏圖的激情早已淪陷在皇宮深院的溫柔鄉中。而且當時的大明王朝穩如一潭死水,很難發現水底深處的暗流。

嘉靖和萬曆或許看得到,但他們寧願將這些問題傳給下一代去解決,免得影響他們這輩子的安樂。而你想讓朱家的每個子孫,都保持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樣的進取心,恐怕太強人所難了,這或許就是明君跟庸君之間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