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分別指的是誰?除了秦國外還有誰有機會統一?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分別指的是誰?除了秦國外還有誰有機會統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故事。

春秋戰國代表了整個東周時期,我們用春秋和戰國把東周分成了上半場和下半場,那這兩個時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春秋年間,周天子權勢每況愈下,其他強大的諸侯國漸漸佔據上風,已不把曾經的王放在眼裏,所以纔會誕生春秋五霸。晉國分裂後,春秋步入戰國,戰國七雄開始長達百年的角逐。那下面就和大家講講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分別是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分別指的是誰?除了秦國外還有誰有機會統一?

1、春秋五霸

在後世的歷史學者眼裏,春秋時代稱霸諸侯很多,因此,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霸主版本,而這些霸主版本很難兼容,並且,標準也很難統一。一般來說,在不同版本的春秋五霸中,可以分爲三種。

第一種就是被公認的霸主,這種霸主的特點是:無論哪個版本的春秋五霸,都有他們的名字或者說稱號。

這類霸主有兩位,第一位是齊桓公,齊桓公在位期間,齊國主要的管事是管仲,儒家學派對於春秋五霸沒有任何好感。但是孔子卻讚歎管仲,認爲,如果沒有管仲這個人的話,那麼孔子就要穿胡人的衣服。這句話可以理解成,孔子認爲如果不是齊桓公整合諸侯的力量抵禦蠻荒部族,那麼,中原將會被蠻荒部族佔領,中原地區的文化也會蠻夷化,能夠得到孔子的認可和稱讚,可見齊桓公的勢力何等龐大。

第二位是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中原面臨楚國和秦國的覬覦,秦和楚的地位比較尷尬,因爲按照中原各國的觀念,秦國和楚國是半蠻荒的國家,並且,楚國存有龐大的野心。早在西周時期,楚國就打算介入中原勢力,爲此,西周歷代天子出動全力打壓楚國,到了東周時代,齊桓公也曾粉碎過楚國北上爭霸的陰謀,晉文公在位期間,晉先後和楚以及秦爆發過若干次戰爭,並取得勝利,爲此,周天子嘉獎過晉文公。晉文公及之後百餘年的晉國,其實力在中原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從這點來說,晉文公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第二種是實力爆棚,但卻不被公認的霸主,這種霸主的入選人員只有一位,那就是楚莊王。楚莊王時代,楚國的實力並不次於齊桓公和晉文公時代的齊國和晉國,並且楚莊王的稱霸,是建立在打敗晉國的基礎上。

但是,霸主的身份不光看實力,還要看身份,比如齊桓公和晉文公,最起碼在名義上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而楚莊王則不同,楚莊王的尊號是王,周天子的尊號也是王,從這可以看出,楚在骨子裏不覺得自己是周的臣民,楚王認爲自己是可以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人物,因此,楚莊王的霸主地位不被認可。

最後是局部霸主,其影響力並不能和上文說過的三位相提並論,事實上,春秋五霸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這部分。比如秦穆公稱霸西戎,被視爲霸主;宋襄公只是舉行過一次會盟,也被稱爲霸主,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情況和秦穆公類似。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分別指的是誰?除了秦國外還有誰有機會統一? 第2張

2、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事件發生後,一般被認爲是春秋時期的終結,天下正式步入戰國時代。而戰國七雄是指當時最厲害的七個國家,他們分別是秦國、魏國、韓國、趙國、齊國、燕國和楚國。

從地理上看,魏國西有秦、韓,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周邊“列強”環伺,地勢易攻難守,稍有不慎即有亡國之危,很難有太大作爲。但魏文侯在位50年間卻不斷向外拓展勢力,向西攻佔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了中山國,向東打敗了齊國的大軍,向南不斷出擊楚國,使楚國在中原的土地幾乎全部喪失,魏國在中原地區站穩了腳跟,成爲戰國時代第一個新興的霸主。

在魏國變法強國後,各國先後變法,其中最徹底的就是秦國商鞅變法。商鞅之後,張儀成爲了秦相,他以連橫之術蠶食三晉,讓秦國國力日趨鼎盛;同時,齊國在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的統治下同樣強盛壯大起來,還趁燕國內亂時奪取了燕國的大片領土。楚懷王則吞併了越國,擴大了楚國的版圖。

但楚懷王因爲秦國的實際控制者宣太后是楚人,放棄合縱,轉而與秦連橫,引起了諸侯的不滿,接着秦、楚聯盟因爲楚國太子殺死秦國大夫而破裂。楚懷王孤立無援,在垂沙之戰中被諸侯齊、秦、韓、魏聯軍暴打,退出了強國行列。取代楚國的是終於結束了內亂,開始胡服騎射的趙國。趙國吞併中山,崛起成了新的強國。

齊國則在齊湣王的時候日漸驕狂,先是垂沙之戰大勝楚國,接着孟嘗君曾經率領諸侯軍隊攻打秦國函谷關,大敗秦國。後來又多次侵凌燕國,攻滅宋國。滅宋後,齊國國力已成了戰國最強,自稱東帝,但也引起了周遭所有諸侯的反感。隨後,在燕國的牽頭下,以樂毅爲將,率領燕、秦、韓、趙、魏五國聯軍合縱伐齊,連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後來雖然有田單復國,但齊國國力大損,也不復強國氣象了。

燕國在主導五國伐齊時成爲了新的中原領導者,短暫的崛起了一段時間。但隨着燕昭王死後,樂毅出走,田單復國,燕國的霸權曇花一現就消失了。中原大地上就剩下了秦趙兩強對峙。秦國攻擊東方諸侯,在鄢郢之戰攻下楚國都城郢都,楚國被迫遷都。但在閼與之戰中,被名將趙奢擊敗,擴張勢頭被遏制,多年不敢繼續東進。

但這也僅僅是爲了最後的決戰作鋪墊。最終,秦趙兩國傾國之力的決戰長平之戰爆發,武安君白起大勝趙奢之子趙括,趙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從此秦國獨霸天下,一統之勢已然無可阻攔。雖然還有魏國公子無忌還能勉力支撐,可公子無忌一死,秦軍再無人能擋了。

最後,秦始皇嬴政掃清了嫪毐和呂不韋的限制後,終於開始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戰爭,十年之內,六國先後覆滅,秦朝統一天下。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分別指的是誰?除了秦國外還有誰有機會統一? 第3張

3、除秦國外還有誰有機會完成一統

首先從國土面積上,排除掉的就是韓國和燕國。韓國國土狹小,自保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燕國地處邊陲苦寒之地,常年受北方遊牧民族騷擾,同樣沒有任何機會。再從地緣上看,魏國又被排除掉了。魏國地處中原,在強盛的時候可以四面出擊,就像春秋時候的晉國、戰國初期魏國百年初霸的時候。可是魏國一旦出現軍事失利,馬上就會變成四面捱打的境地。趙國則是典型的地利不好,但是戰鬥力極強,可以從戰場上找回來的國家。趙國多山地高原,農業不發達,糧食短缺,但是由於胡服騎射後戰鬥力暴增,所以能和秦國掰手腕。

那麼其實有機會完成統一天下這一壯舉的只有齊、楚兩國。齊國連續三代雄主,把齊國的國力推倒了巔峯。垂沙之戰大破楚國,率領韓魏軍隊攻破函谷關讓秦國割地求和,又吞併了當時天下的商業中心經濟最發達的宋國,可以說已經有統一天下、取代周王室的氣勢了。

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爲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只不過齊國太囂張,氣勢太煊赫,引起了天下諸侯的集體不滿。於是,燕國牽頭,率領五國諸侯聯手攻齊,連下七十多座城池。雖然齊國最後復國成功,但國勢也就此一蹶不振了。能讓諸侯合縱聯手進攻的,除了秦國也就只有齊國這一家,不愧與秦國並立的東西二帝。如果齊國能在外交上多做些努力,至少別與孟嘗君決裂,等到成功消化了宋國,那麼齊國背靠東海無腹背之敵,將毫無疑問的是中原最強之國。

楚國的實力一向雄厚,國土面積大,人口多,縱深廣,其地勢因素僅次於秦國。到了戰國“連橫”“合縱”之謀在諸侯間互相外交對抗時,就有這麼一句話“橫則秦帝,縱則楚王”。說的就是,合縱與連橫決定了諸侯國鬥爭的基調。如果合縱成功,楚國則可以稱霸天下;如果連橫成功,那麼秦國一統就指日可待。最後,連橫取得了勝利,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匡宇內了。

楚國曾經伐秦,一路攻打距離咸陽不到一百公里的藍田了,可以說距離秦都咸陽咫尺之遙,嚇的秦人要焚天禱告,用《詛楚文》來依靠上天的力量制裁楚國了。不過楚國自身的問題也很大,變法不徹底,國內貴族勢力很大,國君並沒辦法有效控制。沒有商鞅變法這麼徹底的變革,想要統一天下還是很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