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鄒忌在齊國的改革有哪些?最後有沒有成功?

鄒忌在齊國的改革有哪些?最後有沒有成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鄒忌是戰國時期齊國人,曾勸說齊威王獎勵羣臣吏民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從此齊國漸強。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剛剛繼承王位,就沉醉於聲色犬馬,不理國事。九年之間,韓、魏、魯、趙等國先後起兵侵伐,內憂外患嚴重,將有亡國危險。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效果甚微。齊威王甚至下令,不許左右進諫。一天,有位讀書人來到宮門前向守衛說:“我是齊國人,姓鄒名忌,善彈琴,聽說威王好音樂,特來獻技。”守門人通稟後,齊威王同意召見,賜坐,在座前的琴几上放着一把七絃琴,讓鄒忌彈奏。

鄒忌用手摸了摸琴絃,許久不彈。齊威王問:“先生不是善彈琴嗎?可你爲何只摸琴絃而不彈呢?是嫌琴不佳嗎?還是對我有什麼意見?”鄒忌不緊不慢地說:“我不僅會彈琴,還專門研究琴理。”齊威王雖會彈琴,但並不懂琴理,便說:“你既知琴理,能否給我講講?”鄒忌說:“琴者,禁也。禁淫邪,讓人走上正道。古時伏羲造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寬六寸,象徵六合。前寬後窄,象徵尊卑。上圓下方,好比天圓地方。五根弦,象徵五行金木水火土,依次分爲宮、商、角、徵、羽五音。後來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文王加的弦謂少宮,武王加的弦爲少商,這好比君對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諧,這就是治國之道……”

威王不耐煩地說:“你講得很好,先生既知琴理,對琴音也一定有研究,請你快給寡人彈奏一曲!”鄒忌見時機成熟,便說:“臣是研究琴的,大王是治理國家的。今天,大王懂國家大事,而不治理國家,這和我懂琴不彈琴有什麼兩樣?我懂琴,在大王面前不彈,使您不高興。大王是一國之君,國家治理不好,恐怕全國老百姓也會不滿意的。”

這一番話擊中了齊威王的要害,他頓有所悟:“先生以琴向寡人進諫,使我茅塞頓開。願聽先生治理國家的大計。”鄒忌首先勸威王少喝酒,不要貪色。繼而勸他廣開言路,重用賢士;清除貪官,獎懲分明;增加生產,讓百姓安居樂業;充實軍備,逐漸建起霸業……齊威王越聽越覺得有理,便將鄒忌安排在宮室裏聽候差遣。

一天,齊威王公務之餘彈起了琴,鄒忌推門而入說:“大王的琴彈得好呀!”齊威王聽了覺得奇怪:“你都沒有看見我彈琴的樣子,怎麼就武斷地說我彈得好呢?”鄒忌說:“大王知道我略懂樂理,大弦寬和溫柔,是做國君的氣勢;小弦清廉不亂,是做臣子的行爲;樂調時而深沉,時而舒緩,互不妨礙,就像大王你治理國家一樣,鬆弛有度,樂音高低曲折婉轉,和諧地統一在一首曲子裏,所以我知道大王彈得好。”

齊威王說:“講樂理,你講得頭頭是道。但是治理國家、管理百姓,跟彈琴又有什麼關係呢?”鄒忌慢慢道來:“治理國家,管理百姓,和彈琴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琴音迴環變化又不互擾,這象徵着治國四時有序。琴音均勻和諧,就如政令細緻周全、下達及時,國家就會和諧繁榮。琴音往復而不亂,就如條條大道暢通無阻,朝綱嚴明不亂,老百姓自然安居樂業……所以說能將琴音調理好,天下就能平治。”

鄒忌一番話,讓齊威王不住點頭:“先生觸類旁通,寡人大長見識。”遂拜鄒忌爲相國。鄒忌升任齊國國相後,進行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富民強國的目標,使齊國最強於諸侯。

在整頓吏治方面

鄒忌協助齊威王做了大量工作。他賞罰嚴明,注重調查,很快使齊國的吏治出現了新的氣象。其中最典型的事例當屬齊威王賞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由於工作勤勉,不喜歡阿諛奉承,所以一些人天天在齊威王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威王對即墨大夫印象很差。在鄒忌的勸說下,威王沒有聽信一面之詞,而是暗中派人到即墨進行了周密的調查。

通過調查,得知那裏田野得到開發,百姓生活富足,官府裏沒有積壓的公事,齊國的東方因而得到安寧,從而證實了即墨大夫是個政績卓著的清官。於是,威王封給他一萬戶食邑。而阿城大夫治理阿城,雖然朝廷裏讚揚他的話每天都能聽到,可是威王派人到阿城視察,卻發現那裏田野荒蕪,百姓貧苦。

原來是阿城大夫用財物賄賂了威王的左右,來求得讚揚。於是威王當天就烹殺了阿城大夫,並把左右曾經吹捧過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殺了。齊國全國震驚,官吏們人人都不敢文過飾非,努力表現出他們的忠誠,從而使齊國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諸侯聽到這個故事以後,不敢對齊國用兵有二十多年。

在舉薦人才方面

鄒忌唯纔是舉,大量提拔選用有才幹的人出來爲國家效力。他推薦田居子去守西河,結果使秦國、魏國不敢東進;他推薦田解子守南城,楚國人就嚇得趕緊來齊國朝貢;他推薦黔涿子去守具州,燕國人、趙國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他派田種首子去治理即墨,結果政治清明,人民安定;他讓北郭刁勃子擔任大士的官職,齊國就出現了團結和諧、繁榮穩定的社會局面。由於鄒忌知人善任,能使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再加上齊威王一向以人才爲寶,所以齊國的國力日盛。

在廣開言路方面

鄒忌積極利用各種方式勸諫威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海納百川,虛懷若谷,廣泛聽取臣下和普通百姓的意見和建議。在《戰國策》裏,記載着一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膾炙人口,傳爲千古美談。故事裏面說鄒忌身高八尺以上,體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着禮服戴上帽子對着鏡子細看,問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徐公誰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太自信,就再問他的侍妻:“我跟徐公哪個美?”侍妻說:“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

第二天,客人從外邊來,一塊兒坐着說話,又問客人說: “我跟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明明自己不如徐公美,可週圍的人卻都說自己比徐公美,鄒忌從這件事上悟出了治國的道理,那就是如果一個君主只是聽左右的進言而不廣開言路,廣採博收,往往就會得不到事實的真相。於是他進朝廷見了威王說:“臣子確實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愛臣子,臣子的妾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對臣子有所求,都說我比徐公美。

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國王的後官嬪妃左右親信,沒一個不偏愛王;滿朝大臣,沒一個不怕王;一國之內,沒一個不有求於王。從這點看來,國王看清真相就很嚴重了!”威王說: “說得好。”就發佈命令:“當官的、當差的、當老百姓的,能當面指責我國王過錯的,得上等獎;呈上書信勸諫我國王的,得中等獎;能在公共場所指時我國王過錯並傳到我國王耳中的,得下等獎。”

命令剛發下時,臣子和百姓們爭先恐後的上朝進諫,從宮門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經常有人斷斷續續來進諫。一年以後,大家即使想說,也沒什麼可以向威王提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到這件事,都來朝拜威王。這就是所謂“戰勝敵國於朝廷之內”。正是因爲齊威王在鄒忌的勸說下,能胸懷寬廣,兼容幷蓄,齊國才令順民心,國力大增,一舉成爲戰國初期最強盛的國家。

鄒忌在齊國的改革有哪些?最後有沒有成功?

鄒忌在齊國的改革爲何不能稱爲變法?

鄒忌以琴理談治國。

鄒忌,是一介布衣,不過和其他尋常士子不同的是,鄒忌會彈琴,而當時的齊王恰巧非常喜歡聽音樂,偏偏這時候的齊王不作爲,甚至有點沉迷音樂,鄒忌得知後,決定勸諫齊王。鄒忌並不莽撞,他求見齊王的理由是自己會彈琴,想要爲表演一番,齊王那叫一個高興,急急忙忙有請,結果鄒忌卻說自己的琴理遠比彈琴要好,這就勾起了齊王的好奇,結果一番琴理說下來,齊王恍然大悟,因爲鄒忌說的琴理就是治國大道。

當然這只是鄒忌飛黃騰達的開始,因爲僅僅三個月後,齊王就任命鄒忌爲齊國丞相,而鄒忌倒也不客氣,送上門的大官,不做白不做,但鄒忌也確實有治國之才,他針對齊國的現狀,在齊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鄒忌的改革按照時間來算,和韓國申不害的變法、秦國商鞅的變法,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不過相比較這兩人,鄒忌的改革就小巫見大巫了,但儘管如此,齊國在鄒忌的改革下,依然強極一時。

鄒忌的改革以整頓吏治爲主。

對於鄒忌的變法內容,如果要總結的話,大概有勵羣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督官吏,嚴明賞罰,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這幾點,對於鼓勵臣民進諫,飛魚不消細說,因爲曾經語文課本里就有這篇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如果忘了的話,可以再看看開篇引言部分。而其中又以“謹修法律而督奸吏”爲核心,這就說明了鄒忌的改革,其實只是使君王能夠廣開言路,不被奸吏矇騙,督促君主做到耳清目明,使官吏可以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一言以蔽之,就是革新政治和整頓吏治。

鄒忌在齊國的改革有哪些?最後有沒有成功? 第2張

鄒忌改革不能長久強齊的原因。

春秋戰國,是變法者的天下,而鄒忌以吏治的改革,其實只能治好國家表面的病,如果用個成語形容的話,那就是揚湯止沸,因爲此時面臨着奴隸制的崩潰,國家的改革必須以穩固新興的封建經濟爲主。李悝變法、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皆是以取締舊貴族的特權爲突破點,然後把重心轉移到經濟上來,因爲只有富國才能強兵,生產力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變化,鄒忌的改革卻對此沒有任何涉及,這是鄒忌改革不能強齊的最根本的原因。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鄒忌改革時,齊國並沒有出臺相應的明確的法律條文來支持改革的持久,你或許會說鄒忌不是提倡謹修法律嗎,但這點史料中並沒有相應的文獻,而這句話的出處是源自於鄒忌和淳于髡的辯論中。

也就是說,鄒忌說過這句話之後,或許也是這麼做的,但卻沒有明確國家政策來支撐,這就導致了鄒忌的改革,只能維持一代君主,當君主去世之後,繼任的齊王也未必會延續改革的路子走,當然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點,這也是爲何齊國只是強極一時,而無法一直強盛的另一原因。

而反觀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無論任何一項變法措施,皆是以明確的法律條文來鞏固,這也是爲何秦國歷代君主爲何能一直堅守變法的原因所在了,正所謂:商鞅雖死,而商法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