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勣是唐朝初年的名將,爲什麼他會選擇投降呢?

李勣是唐朝初年的名將,爲什麼他會選擇投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將,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爲干城,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朝名將李勣,原來姓徐叫徐世勣,今山東菏澤人。他家裏非常富有,從來不缺錢。而且這個人樂善好施,常常救濟窮苦人,不分親疏遠近,所以在當地的名聲非常好。隋朝末年,在隋煬帝的暴政之下,民不聊生終於導致天下大亂,各路人馬紛紛揭竿而起。這時只有十七歲的李勣,也散盡家財招兵買馬。他覺得隋煬帝治下的這個搖搖欲墜的朝廷已經走到了一個極端,所以也加入了反隋的大軍之中。由此可見,李勣並不是因爲貧窮,生活所迫飢寒無奈才反隋的。他有很清楚的頭腦和對當時整個局面的認識。

雖然這時的李勣年紀不大,但他這個人作戰非常勇猛,是戰場上的一員猛將。一路下來人馬越來越多,接下來他帶着自己的隊伍加入了瓦崗軍。後來,瓦崗軍被宇文化及率領的騎兵擊敗了,統領李密突圍後逃向了長安,投靠當時的唐朝。而此時瓦崗軍的另一個將領李勣也選擇了投降,爲什麼呢?

戰場上的一員猛將爲何會選擇投降?不是他沒有能力打下去,而是李勣想到的是儘早結束這場戰爭。因爲此時隋煬帝已經被殺了,等於隋朝也已經滅亡了,剩下的就是各路英雄自相殘殺了,還不如早日結束這場戰爭,省得生靈塗炭了。李勣起兵本就不是爲了榮華富貴,所以他再次出於自己對全局的考慮,很自然的選擇了投降。他手下的謀士就告訴他,投降,只要獻上三樣東西,換個宰相當都嫌小。

李勣是唐朝初年的名將,爲什麼他會選擇投降呢?

哪三樣東西呢?軍隊的花名冊、所掌控地盤的地圖、以及所掌控的這個地方的戶籍。李勣當時擁有的人馬衆多,地盤也很大,換取榮華富貴是不在話下的。可是李勣卻告訴謀士,我不這麼做,爲什麼呢?因爲這個地是瓦崗軍的地,是李密交給我讓我替他守的,要交也必須有李密去交而不是我。要知道當這時的李密已經棄瓦崗跑了,而李勣還念着舊主,自己不要這份功勞,絕不背主求榮。

後來,李勣派使者向唐朝投降,但是這三樣東西他果真一樣都沒交。李淵覺得很奇怪,就派人去調查。結果發現這三樣東西人家確實帶來了,只是交給李密了,再由李密交給朝廷。也就是說李勣放着功名利祿不要,他看重的是這份情誼。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他深深的記住了這個有情有義的人,李世民愛才,想重用這個人,所以唐朝賜給他皇家姓,改姓李。由於要避李世民“世”字的諱,徐世勣從此改名李勣。李勣這一生經歷了唐三朝,出將入相深得重用,他去世的時候唐高宗罷朝七日,來悼念他。

貞觀二十三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躺在翠微宮含風殿的牀榻上,靜待死神的降臨。李世民並不甘心,但他又無法阻擋生命的終結,臨死之際,他惦念着自己的王朝,他怕有人會謀奪李家的天下,特別是那員名將!想到此處,李世民把太子見到跟前,甚至做出殺死唐朝第一名將的決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李世民最不放心的哪個人是誰呢?此人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懋功,也可以稱爲李勣。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李世民還特意囑咐徐懋功:“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明明想讓徐懋功輔佐幼主,怎麼又變成想殺死徐懋功了呢?況且徐懋功是凌煙閣功臣,李世民怎麼會對他不放心呢?

如果你認爲李世民對徐懋功十分信任,兩人是君臣相得,親密無間,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在歷史上,李世民一直拉攏徐懋功,同時有提防着他,兩人的關係非常複雜,並非是那種非常信任的君臣關係。此話怎講呢?這事還得從玄武門之變說起。

雖然徐懋功自歸順唐朝後,一直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但徐懋功沒有像秦瓊、程咬金那樣,成爲李世民的心腹將領,他一直保持着中立狀態,既不依附太子李建成,也不倒向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也曾拉攏徐懋功,但被他拒絕,他依然選擇中立。

徐懋功雖然保持中立,但李世民深知他的能力,因此委以重任,徐懋功也爲唐朝立下赫赫戰功。李世民也對李世民稱帝后,對徐懋功採取了拉攏的政策,史書關於這樣的記載很多。比如一次徐懋功患病,御醫說需要鬍鬚做藥引,“太宗乃自翦須,爲其和藥”。事後“勣頓首見血,泣以懇謝”,李世民的話更讓人感動,“吾爲社稷計耳,不煩深謝。”

後來李治做了太子,李世民又對徐懋功託孤,讓他好好輔佐太子,徐懋功當場“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之後的宮廷宴會上,徐懋功喝醉了,李世民“解御服覆之”。但其實你看到的都是表象,李世民厚待徐懋功的背後,其實對他的不信任,李世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拉攏這位唐朝第一名將!

李勣是唐朝初年的名將,爲什麼他會選擇投降呢? 第2張

當李世民即將走到終點時,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徐懋功!李世民把太子李治叫到眼前,他說了一番話,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彼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爲後用爲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

意思是說,李世民怕自己死後,徐懋功不臣服於李治,因此要考驗他。李世民故意貶徐懋功爲疊州都督,如果他故意徘徊觀望,不馬上出京上任,立即將他處死;如果他能夠馬上出京,李世民死後,就提拔他做僕射,也就是宰相。命運把握在徐懋功的手中,他會怎麼做呢?史書記載,“世勣受詔,不至家而去”。

和李世民混了這麼多年,徐懋功對皇帝非常瞭解,加上他非常謹慎低調,因此躲過這場災難。李世民死後,李治封徐懋功爲宰相,加以重用,而徐懋功也是更加謹慎,朝中大臣稱“諸將夙夜小心,忘身憂國,莫過於李勣者。”669年,78歲高齡的徐懋功病死,徐懋功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出將入相,憑藉着低調謹慎,平穩的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