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吳玠是南宋的名將,爲什麼他的評價卻不高呢?

吳玠是南宋的名將,爲什麼他的評價卻不高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玠是南宋名將。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炎二年起領兵抗金,與其弟吳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後歸屬於曲端、張浚麾下。富平之戰失敗後,吳玠扼守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屢敗金軍,史稱“微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

吳玠是南宋的名將,爲什麼他的評價卻不高呢?

南宋時期,宋金交戰,有兩大主戰場:一是中原,二是關陝。如果說岳飛是中原戰場的傳奇,那麼吳玠可以算是關陝戰場的神話了。吳玠有多厲害?咱們不吹不擂,用戰績說話:

和尚原之戰 ——公元1131年,南宋剛剛經歷了富平之敗,陝西淪陷,軍隊損失數十萬,天府之國四川徹底暴露在了虎視眈眈的金人面前。危急關頭,吳玠與弟弟吳璘率領數千殘兵敗卒退守和尚原,守衛這一通往四川的重要關隘。然後,吳氏兄弟就帶着這支僅有數千人的孤軍,把金人的十萬精兵打得大敗而逃,甚至殺得完顏宗弼“身中流矢,僅以身免”。

饒鳳關之戰 ——公元1133年,被吳玠打怕了的金兵,決定避開吳玠守衛的和尚原,從另一邊的饒鳳關進擊四川。結果吳玠得到消息後,率輕騎日夜兼程三百里殺了過來,把金軍打了一個猝不及防。這一戰,金兵雖然侵入了南宋三郡,但也損失大量兵力和輜重,可以說得不償失。

仙人關之戰 ——公元1134年,金軍再次組織十萬人馬進攻仙人關。這次金人準備充分、胸有成竹,連家眷都帶上了,說明都盤算好來四川養老了。結果卻再次被吳氏兄弟打得丟盔棄甲、連夜奔逃。此後很久都不敢再打四川的主意。

一次勝利,可能是走運;但屢戰屢勝,絕對是實力。今天我們就從這位常勝將軍身上,扒扒他鮮爲人知的作戰祕訣。

帶兵之道:軟硬兼施,雞血常打

吳玠的兵,總是指哪打哪,行動迅速,這跟吳玠的帶兵方式不無關係。史書記載,吳玠統兵,恪守公正,溫和謙遜。選用將佐時,只看功勞和才能,從不會因爲是親朋故舊或有權貴背景而授以官職。身爲大將,他還經常向下級將士們徵詢意見。於是在他的隊伍中,“下情”總能夠暢通上達,士卒也多樂意爲他拼死效命。

士氣低落之時,吳玠也總是能很快把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富平之戰慘敗後,吳玠和弟弟帶數千殘部退守和尚原。吳玠打算帶着軍民一起造土堡、豎柵欄、攢軍糧,做好死守的準備。然而當時整個隊伍卻萎靡不振。一方面剛經歷了敗仗,對金兵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與外界斷了音訊,等待援兵無望,有人甚至暗中謀劃劫持吳氏兄弟,交給金兵領賞。吳玠獲悉後,將衆將召集而來,然後歃血起誓,慷慨陳詞,勉勵衆人。一番動員過後,“將士皆感泣”,紛紛聽令於他。

後來的仙人關之戰,金兵統帥完顏宗弼親率十萬大軍殺來。這一次,金兵不僅糧草充足,而且制定了新戰術,圖謀一舉攻入四川。金兵來勢兇猛,每天輪番攻關,宋軍全力抵抗,可經過幾個晝夜的激戰後,內部出現了怯戰心理。緊急關頭,吳氏兄弟手握長刀,站立城頭,大喊:“我等將士,死要死在城上!後退者,立斬!”看到主帥身先士卒,鎮定自若,將士們也爲之一振,重整旗鼓,繼續堅守城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役勝利後,有個叫郭震的將領因爲在戰鬥中沒有盡全力而被吳玠處死了。由此可見吳玠帶兵之嚴苛。

作戰之術:知己知彼,精準下藥

吳玠能夠屢屢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很大程度上是贏在戰術的精準。在和尚原大戰中,金兵統帥完顏宗弼親率10萬大軍,向宋軍發起猛攻。吳玠兄弟針對金兵人強馬壯、密集進攻的特點,設計了一套“駐隊矢”的戰術——把弓箭手分爲三排,密集列隊,安排於陣地前沿,每一排士卒手持弓箭,當敵人衝來時,第一排弓箭手瞄準放箭,然後迅速蹲下,準備第二次射擊;第二排弓箭手立即放箭,然後迅速蹲下,準備第二次射擊;第三排弓箭手接着瞄準放箭。當第三排射手利箭出手,第一排弓箭手已經做好了射擊準備。如此循環往復,箭如驟雨,密如飛蝗。

於是,常常是一眨眼的功夫,金兵馬隊便倒下一片。後面的騎兵,收剎不住,衝上前來,又紛紛中箭,倒下一片。第三撥騎兵,撞上前面的人馬屍體,連人帶馬,栽倒在地,還沒爬起,身上也已經插滿了利箭。完顏宗弼見進攻失利,只好下令撤退。

後來的饒鳳關大戰,已經吃過大虧的金兵重新調整戰術,不再大規模密集進攻,而是挑選出部分精兵,身披厚鎧重甲,作爲攻關先鋒,以此應對吳玠的強弓硬弩。然而,這一戰術很快被吳玠識破,吳玠也順勢調整,不再單純依賴於強弓硬弩,而是派人在山上滾落巨石,碾壓金兵先鋒。這場戰鬥,空前慘烈。在巨石的碾壓下,金兵雖然死傷慘重,但是始終衝鋒不止。而宋軍在吳玠的指揮下也沉着應戰,憑藉險要地勢,以巨石和強弓硬弩輪番抗擊金兵,頑強堅守六天六夜,使得金兵傷亡慘重。

吳玠是南宋的名將,爲什麼他的評價卻不高呢? 第2張

必殺之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吳玠領兵,還有一個殺手鐗,那就是一個字——快。

饒鳳關告急時,吳玠及其部衆尚在三百多公里外的和尚原。饒鳳關是陝西連接四川、湖北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如果金兵佔領了饒鳳關,就能夠長驅入川,吳玠深知此理,所以當他接到情報後,第一時間率領一支千餘人的輕騎隊伍,晝夜疾馳三百公里,在金兵到來之前趕到了饒鳳關。

吳玠火速來到饒鳳關後,還不忘“皮一下”——他派人給金兵主帥完顏撒離喝送去一顆柑橙,並附言道:“大軍遠來,聊逢止渴。今日決戰,各忠所事。”大老遠跑來辛苦啦,快吃個橙子解解渴,我等你來決戰哦!可以想象完顏撒離喝收到之後有多震驚。爲了避免跟吳玠交戰,他特意繞開了和尚原,哪料到吳玠轉眼又來到了饒鳳關。他氣得用手杖擊地,道:“爲何來得這麼迅速?”於是,在金兵向饒鳳關發動進攻前,宋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防禦準備。

此外,在和尚原大戰中,吳玠用“駐隊矢”戰術把金兵打退的當晚,馬上又組織了新一輪行動——趁金兵在營地生火做飯取暖時,命射手偷射火旁金兵,嚇得金兵東躲西藏,不敢燒火做飯,只好飢腸轆轆,靜待天亮。結果二更時分,宋軍又對金營發起了突襲。金兵大敗,還沒緩過勁兒來呢,四更時分,宋軍又殺來了,金兵再度被殺得倉皇逃竄。而吳玠早已在金兵逃跑路上埋下伏兵。看到金兵潰敗下來,伏兵四起,一路追殺。這場戰役,被殺和被俘的金兵達萬人,完顏宗弼本人也中箭負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領兵作戰,亦然。哪怕力量不敵,只要出手快,動作密,再強大的對手怕是也會被打得暈頭轉向。

不過,如此一位智勇雙全的常勝將軍,爲何沒有入選南宋“中興四將”呢?

一是資歷淺。相對於其他四將,吳玠最高實職僅至奉寧、保定軍二鎮節度使,其他人大都是三鎮節度使,或樞密副使、樞密使;二是地太偏。相對於中原戰場,天高皇帝遠的西北戰場沒有得到朝廷的足夠重視;

三是人早逝。吳玠去世時才四十七歲,所以後來他的戰功便未表彰到應有的高度;四是有黑點。他曾助張浚陷害名將曲端,有不義之嫌。加上好色縱慾,《宋史》就說他:“晚節頗多嗜慾,使人漁色於成都。”所以,無論朝野,他都備受爭議。

儘管未被列入南宋“中興四將”,但公道地講——憑此三戰,他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幾位。可惜這位常勝將軍四十七歲便積勞成疾,離開了沙場,關於他的傳奇也永遠留在了川陝那片熱土之上。